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客家乃汉民族一重要民系,是由数次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交往、互动、融合而成的群体。他们徒居赣南后,除了守护自己的中原传统外,还大势吸收异族、异部落文化,形成自己丰富多彩、独具客家风情的文化形态。婚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是客家人生五大习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能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本文拟就赣南客家婚俗予以详细表述,探析其社会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研究客家文化的基础上把客家精神现代化。客家精神现代化,就是说,不仅要继承、光大维系引导客家人积极向上的传统精神(如勤劳刻苦、爱国爱乡、崇尚教育、报本寻根、讲究卫生、自强不息),更主要的还应去探索、开创、培植过去客家精神所没有或缺少的,但又是我们今天客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新精神。赣南客家地区的现代建设需要勤劳进取、宽容善良,既具有独立创造气质又富于合作精神,既有崭新的时效观念又懂得生活创造新生活的健康的人格力量,这就是人的现代化,亦即是赣南客家人文化心理的现代化。只有这样,赣南客家人才能与当代潮流合拍,赣南客家地区才能与现代化大趋势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3.
客家服饰图案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福建客家服饰传统装饰图案的取材、造型及其色彩,研究了传统装饰图案的审美功能,阐述了客家服饰装饰图案既保留中原的传统特征又融合闽地服饰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客家妇女的传统服饰为大襟衫、大裆裤、草鞋及围裙、帽子、银饰。客家妇女服饰的款式造型、面料、色彩、构图等外在特征,体现了客家妇女纯朴保守、勤劳节俭、坚忍刻苦、外柔内刚、心灵手巧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5.
客家服饰与色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客家男女的服饰及其常用面料,通过对客家服饰色彩的纵向对比分析,总结出客家服饰色彩的原色特征,即客家人只有节日、礼仪中承袭尚红的习俗,平目的服饰色彩却不热烈喧闹,而是以黑、灰、蓝、白为主,呈现单纯朴素的色调。  相似文献   

6.
客家传统服饰纹样的视觉特征及其文化心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传统服饰纹样是识别其服饰特色的关键,也是解读客家人文化心理的密码。客家传统服饰纹样在造型、构成与色彩方面均表现出了丰富、鲜明的视觉特征,并围绕生存这一母题派生出生命观、生殖观和福禄观,表现出强烈的祈吉心理。这主要源于中原传统文化、客家人从北至南颠沛流离的生命体验和他们对客地生活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7.
仪陇县客家人应对客家文化有文化自觉,清楚客家文化的起源、形成过程、特色及发展走向.仪陇县客家文化起源于清代初年广东省乳源县、乐昌县以及赣南和闽西等地客家移民的迁入,受仪陇县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结构和日常生活影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其文化特色是历代客家人在地空间所形成的丰富、无穷尽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发展以顾客体验为焦点的客家文化创意生活产业的基因,依托客家文化发展饮食文化体验、生活教育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文化娱乐体验、节庆活动体验等文化创意生活产业时,仪陇县应从个体、社会和世界三个层面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苎麻是被称为“中国草、中国宝”的华夏特产,以苎麻为原材料的微州黟县麻布手工纺织传统技艺是中国古代麻织手工传统技艺的再现,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非遗”项目,亟须加强保护,有极高的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风水观念与风水信仰已成为赣南客家人的集体无意识,对赣南客家文学产生独特的影响。赣南客家民间诗歌中的风水意象所表达的深层内涵即是风水原型。  相似文献   

10.
金平的蓝靛瑶分居于勐桥、老勐、老集寨、勐拉,金水河、铜厂六个乡,共有1811户10921人(1989年),自称为“门”,因善种蓝靛和着蓝靛染色的服饰而得名。本文拟就蓝靛瑶的丧葬习俗初作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日本赖以创汇的产业中 ,制丝业一直独占鳌头 ,对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和产业资本的形成、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 ,制丝业必须开拓国际市场 ,以生丝的出口换取棉花等原料的进口。日本政府在制丝产地敷设铁路 ,改变生丝运输的落后状态 ,便于输送季节性制丝工人 ,抑制来价上扬 ,从而降低了生丝生产成本。铁路的敷设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制丝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今旅游者们所见到的江南市镇的硕果仅存者,如周庄镇、同里镇、南浔镇、乌镇、直镇、西塘镇、朱家角镇等,都是经历了几百年辉煌之后,留下来的一个空壳。它们在明清时代曾经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一度引领时代潮流,带动社会变革。本文选取“早期工业化”这一视角,展现它们给传统社会带来的变革,诸如:以丝织业、棉织业为代表的早期工业化,生丝、丝绸、棉布出口驱动的外向型经济所带来的巨额白银资本,江南市镇雇佣工人群体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地权分散化趋势与田面权、田底权的分离。从而显示社会转型过程中,江南市镇在城市化、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仪陇客家是四川省第二大客家人聚居地,保留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丁氏庄园是仪陇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有"客家民俗博物馆"之称。它是一座具有客家与四川传统双重文化内涵的大型古建筑,对于研究客家文化和四川传统民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对仪陇客家民居——丁氏庄园的专题研究性论文、著作还没有,这与该庄园的重要价值十分不称。论述其传统的建房理念、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对当今社会的启迪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析客家聚居建筑的空间布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民系是我国汉民族体系中一个特殊的部分。客家聚居建筑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空间序列、围合情况、祖堂三个方面分析了客家聚居建筑的空间布局特点。  相似文献   

15.
绵延千年古丝绸之路的停歇是中外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南京布这一中国传统手工织布顶级产品的国际流通是传统丝路中断后国人对人类服饰材料的新贡献,反映出棉花替代丝绸的适体功用后世界人们的新选择。在人类穿用史出现重大进步时,中国的传统纺织技术仍然能超前适应,南京布的外销堪称丝路续篇。从为上等人提供华贵锦缎到为一般人提供日常棉料,转折是历史性的。只要是手工制作,心灵手巧的中国人就能够始终居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但到工业时代来临,国人的手工终于不敌西人的机器,中外两维局面改观。  相似文献   

16.
大量史料证明,在晚明近百年间,经澳门葡萄牙商人之手输往日本即所谓澳(门)日(本)贸易中的中国丝织品,数量庞大,品种丰富,贸易价值亦相当可观。由于丝织品本身的特性,它不像生丝那样使用总括议价的一次性批发方式进行销售,而是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方式逐一售买。作为晚明海上丝路文明的重要一环,相关细节的考证可为大航海时代的整体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宫廷服用文化是宫廷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视阈及独特载体。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宫廷服饰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文章将从穿衣者阶级色彩、服饰外形以及服饰材质三个方面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宫廷服饰的别样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8.
客家人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客家山歌音乐各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位于赣西北的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是由来自粤、闽、赣南等地不同的客家音乐元素与当地原人的音乐元素长期碰撞,经过二三百年时间的磨合,从而形成其特定的传统"唱与腔"的风格特征.音乐中的语言与发声方式、润腔组成了传统"唱与腔"的结构基础,而通过山歌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修养、自娱与表演等又共同印证了传统"唱与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生丝的对外贸易模型,对中国生丝出口的各种弹性进行实验实证,进而分析生丝出口的经济效益并探讨中国生丝出口定价原则.认为,在制定生丝的出口价格时,丛须考虑中国生丝外汇收入对出口价格弹性低的特点,保持出口价格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考工记》服饰染色工艺研究——试论"钟氏染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是成书于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典籍,其中的《考工记.钟氏染羽》篇记载道:“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详细地描述了先秦的服饰染色工艺。虽然此处是针对染治鸟羽而言的,但其工艺技术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却是和染布帛相同的,从侧面体现了先秦服饰艺术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