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的曲线重构法是提高声波测井曲线质量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神经网络技术的非线性算法,在声波曲线与自然电位、电阻率、自然伽马等多条测井曲线之间建立一种非线性关系。运用BP神经网络技术综合了自然电位、电阻率、自然伽马等多条曲线的信息对声波曲线进行重构,以此增加曲线重构的信息量,为曲线重构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通过在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的运用,证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受井壁垮塌影响的声波测井曲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石油工程声波随钻测井中大量测井数据需要在井下实时压缩存储的迫切要求,结合声波测井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数据压缩算法,并利用共轭梯度法优化网络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参数收敛速度快、数据压缩比高的特点,能够满足随钻声波数据高速实时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从 VSP 资料高保真处理和高分辨率角度出发, 结合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通过震源子波能量归一化来消除记录中的激发能量差异。以零偏 VSP 采集过程记录到的震源子波作为参考, 结合广义 S 变换进行 VSP 资料的吸收衰减补偿, 以使所采集的资料获得更高分辨率, 达到精细划分薄层的目的。对某一实际零偏 VSP 资料, 利用震源子波进行了激发能量差异处理和吸收衰减补偿, 改善了资料的品质, 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声波曲线是目前进行基于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工作所必备的基础资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声波资料经常不能很好地反映地下岩性的变化规律,因此有时需要参考其他测井信息进行曲线重构工作。本文在对测井曲线重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真正反映储层特征的多曲线声波重构技术。这种方法由于是在保持声波曲线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补偿中子及电阻率曲线(经过标准化和归一化校正)参与重构,故既能保持声波曲线的时深关系和所有频率信息不变,又能充分利用参与重构曲线的特征信息。通过对D 区实际例子进行波阻抗反演和储层预测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曲线重构技术。  相似文献   

5.
提出和实现了采用局部最小二乘法对中药指纹图谱中的组分保留时间漂移进行校正的方法。首先介绍了标准最小二乘法的算法原理,针对标准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在处理指纹图谱数据时的局限性,根据中药指纹图谱信号数据的特点,提出对组分复杂的中药指纹图谱信号采用局部最小二乘法实现对组分保留时间漂移的校正。对3组田基黄中药样本的指纹图谱信号采用局部最小二乘法进行处理,从校正前后相似度结果的对比可知,校正后的相似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证明文中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弹性模量计算地层含气饱和度丰富了利用测井资料对储集层进行解释、 评价的手段, 提高了含气饱和度这一重要参数的解释精度。由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得到的纵、 横波速度信息以及密度信息可以计算出岩石弹性模量参数。根据 Gassmann 方程所描述的低频情况下岩石颗粒、 岩石骨架和流体体积模量与不同孔隙组分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含气饱和度与地层饱含气、 饱含水时岩石骨架体积模量与剪切模量的关系方程, 从而得到基于弹性模量的地层含气饱和度计算模型。实际测井资料解释处理结果与试油资料符合, 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多波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解决多波信息识别难的问题,基于弹性波正演技术,针对某油田勘探区块的实际储层地质模型,采用高阶交错网格差分技术正演模拟非零偏炮集多波地震记录,并经多波资料处理,得到纵波和转换波CMP 和CCP 叠前含AVA 的动校正道集及叠加剖面。在已知模型的AVA 计算、模型层位参数与正演纵、横波波场关系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正演记录中各储层的纵波和转换波对应关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AVA 分析结果吻合,同一储层的纵波和转换波波场响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具有自校正功能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及其设计方法,它通过对放大器的零位及增益作定期的自动实时校正,以克服因放大器零位与增益的漂移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计算机测量系统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当均匀平面声波入射在液—固介质分界面上产生非均匀平面波时,场中质点将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椭圆振动。计算表明:对于场中固体界面上的质点,当入射角比纵波临界角小得多时,其椭圆度近似为1,质点基本上作直线振动;当入射角比横波临界角大得多时,纵波场中质点运动的椭圆度接近于0,质点运动轨迹近于圆,而横波场中质点运动的椭圆度最小;当入射角在纵波临界角或横波临界角附近时,质点运动的椭圆度有较大的变化。文中指出固体粘滞系数对场中质点运动椭圆度的影响不大,且仅仅表现在临界角附近。在瑞利角入射下,界面法线方向上的固体质点,其运动的椭圆度呈周期性变化,当深度为瑞利波半波长整数倍时,椭圆度为1;当深度为瑞利波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椭圆度最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牛奶瓶刻度的倾斜给字符分割与识别带来不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场的计量刻度倾斜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刻度线的特征,利用sobel算子计算梯度方向场,进而求出水平倾斜角度和垂直倾斜角度,然后按所得夹角再加上双线性插值进行旋转校正。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使用PDC钻头对录井的影响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C钻头在给钻井工作带来高钻速、高效益、较高井身质量的同时,由于其特殊的破岩机理,导致常规录井方法在使用PDC钻头时受到了限制。总结PDC钻头对岩屑录井、钻时录井和荧光录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探讨在使用PDC钻头时的一些新的录井技术,通过这些改进可以实现录井结果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老油田早期测井曲线分辨率低、对薄层沉积界面识别能力差,难以满足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将信号反褶积原理应用于测井曲线处理。通过将反褶积问题转化为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误差的极值问题构造方程组,利用测井曲线自相关间接求取线性方程组中的褶积因子自相关矩阵,求解方程组得到反褶积因子,从而实现测井曲线的盲反褶积处理。该处理消除了围岩的影响,增强了测井信号频谱中高频段能量,对测井曲线的低幅度细微变化产生“放大”效应,对曲线斜率的微小变化响应敏感,提高了测井曲线对沉积界面的识别能力。通过取芯井资料研究,证明测井曲线反褶积处理结果中高频成分具有沉积学意义,将该方法应用于秘鲁D油田非取芯井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在D6井V层识别出5个五级界面,3个四级界面和23个三级界面。  相似文献   

13.
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的定量评价以及产能预测一直是测井分析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和偶极声波测井等资料分析了非均质储层特征,通过核磁共振测井分析了孔径大小及其与渗透率的关系,介绍了如何利用POROSPECT计算结果来描述原生、次生孔隙度,并研究了成像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定量描述非均质储层的方法,较好地探索了孔洞缝发育程度、总孔隙度、次生孔隙度、渗透率、孔径大小与产能的关系以及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评价产能的适应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声空化效应的特点及其检测原理的研究,设计了声空化效应检测的核心仪器——电导仪,该电导仪采用V/F参量变换电路,消除了极化作用所造成的附加误差,并具备快速、准确、自动误差补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变形泡状流是水平井气水两相石油开发测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流型之一,为建立适用于此流型的测井分析模型,在16m长、可任意倾斜的透明实验环路上,以空气和自来水为介质,利用实际测井仪器串,对井斜75°~90°达到稳定的气水变形泡状流动进行实验测量,通过把握实验过程中变形泡状流的流动特性及机理,选择以漂移流动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修正。基于实验数据的模型检验证明,实验数据符合修正后模型反映的流动规律。依据实验数据计算的相分布系数与漂移速度系数,体现了水平及近水平井眼中仪器串对井筒内原有流动状态的干扰。分析模型能同时反映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过程中的流动机理以及仪器测量对流型的影响,适用于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解释。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储层流体性质一直是困扰测井评价的难题。针对火山岩储层岩石成分、结构和气水关系复杂,孔隙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以及低孔、低渗的特点,采用核磁—密度测井综合法、横波(纵波)—合成横波(合成纵波)重叠法、压缩系数—泊松比重叠法及压力梯度法识别松南气田流体性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由于各种测井方法在不同的孔隙—裂缝系统中的响应机制不同,天然气识别的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总结了各类储层的气层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法测井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非均匀介质中场与波理论用于石油电法测井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感应测井、电磁波测井和准静态电阻率测井的数值模拟及偏轴激励条件下测井响应分析等高维问题中的部分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相关理论方法特别是高效数值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阐述了目前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现状,再根据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特色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了《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建设的思想与方法,总结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