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目前调剖效果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调剖作用机理, 采用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 “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简化实际油层, 建立了多层油藏调剖效果预测解析模型。首先, 根据封堵率的变化评价各理想层的吸水指数, 进而利用叠加原理计算各层吸水量; 然后, 根据油、 水井间水相渗流阻力和油井井底流压计算不同油井方向的平面分配系数, 计算注水井在不同油井方向上的层内分水量; 最后, 根据油井动态开发数据计算各个油井的分层含水率, 计算油井的受效效果。对一个实际井组的调剖效果进行了测试, 表明预测结果可靠, 有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双河油田437 块Ⅱ 4–6 层系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边水油藏,边水活跃,目前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单元采出程度45.82%,综合含水率高达97.8%。根据储层地质资料,采用协同克里金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了双河油田437 块Ⅱ 4–6 层系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成果,结合储层地质特征、地层流体性质以及油藏生产动态资料,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目前双河油田437 块Ⅱ 4–6 层系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剩余油富集区域,为开发方案调整,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认识其形成机理和形态分布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按照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成因,将剩余油划分为岩性变化剧烈型、层间干扰型、局部高点型、厚油层顶部型、压力平衡滞留区型等5种模式,并提出了不同模式的定量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主要剩余油成因类型为“厚油层顶部型”和“压力平衡滞留区型”,聚合物驱在注聚阶段主要是以“调剖”机理为主,在含水恢复阶段和后续水驱阶段都是以“增加平面波及面积”机理为主;相对于“虚拟水驱开发”,聚合物驱主要在含水恢复阶段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手段和新契机。然而,我国目前非遗的六分法、八分法、十分法、十三分法和十六分法都存在些许不足,如分类多为单线索式、一级分类不完善、二级分类较为缺乏等问题,因此重构符合国家非遗申报评审程序和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分类势在必行。结合联合国及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在非遗分类方面的《条例》范式及《公约》范式,本文提出了多层次分类的基本设想及可行性路径,以期解决目前我国分类体系建设与数字化传承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格栅的材料特性,对传统的计算土工织物处理软土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法编程,对格栅处理软土地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格栅加层可以改善一定深度内地基内部的应力分布,从而提高软弱地基承载力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非金属C元素的不同掺杂浓度和掺杂位置对单层MoS_2光学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C掺杂能在单层MoS_2禁带中引入受主能级,使它变为P型半导体.C掺杂后能提高近红外光区、可见光区的吸收系数,并且掺杂浓度的增加可以连续增加在此波段的光吸收.这表明C掺杂的单层MoS_2可以用于设计太阳光能量收集或光催化剂等方面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超二级结构预测是三级结构预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步骤。本文从蛋白质的一级序列出发,运用了一种改进的预测算法:以氨基酸组分和紧邻氨基酸分别作为参数,输入离散增量算法的单分类器中,通过加权融合单分类器的计算结果,对四类超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四类超二级结构的平均预测总精度达到78.3%,Matthew’s相关系数在0.65以上。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埋管与钻孔壁面间的无量纲热阻(2πK_g·R_b)的新方法。将具有2个隐藏层的BP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结果与2D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函数拟合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对于2D数值模型所获得的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无量纲热阻2πK_g·R_b而言,基于本文所构建的包含2个隐藏层的BP人工神经网络所计算的结果较文献中函数拟合公式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准确描述剩余油分布难度大,以孤岛油田注聚先导区为研究原型,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成因分类和形态分类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定量描述了每种类型剩余油饱和度及其相对储量,指出厚油层顶部和压力平衡滞留区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储层变异系数、地层原油黏度、夹层分布位置、注聚用量是聚合物驱受效剩余油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变形井网和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两种开采方式,提出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矿场应用表明,研究结果对聚合物驱剩余油描述与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传统成本预测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战略管理环境的现实要求,提出树立战略导向的成本预测理念。结合战略导向成本预测的性质和特点,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分析了基于战略导向的具体成本预测方法。同时指出,在战略管理环境下,战略成本预测所采用的预测方法应以定性分析为主,同时应注意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高邮凹陷韦5 断块阜一段一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潜力大,但分布规律不明。针对该问题开展了对三角 洲前缘砂体构型特征及其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研究中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和动态监测等信息,取得如下认识: 在识别出的六级构型界面中,四级界面是层内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界面;以四级界面为界,识别出8 种成因砂体构 型单元;构型单元内部砂体韵律与构型单元之间的渗流差异控制剩余油分布。研究区内剩余油富集区可划分为边缘 型和孤立型两种,前者主要位于分流河道末梢或边缘、河口坝侧缘,以及与主力构型邻接的天然堤、席状砂和远砂坝; 后者主要位于不与水下分流河道连通的透镜状河口坝、远砂坝等。  相似文献   

12.
G地区P油层由于闭合高度低,油水分异差,存在大量的油水同层,且该区油水同层与油层的物性、电性相近,使得传统的利用电阻率和孔隙度计算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失效;加上工区开发过程中采取多层合试,单层试油且产液性质为油水同出的层位较少,可供选择进行油水同层饱和度建模的样本较少,使得该区油水同层饱和度的准确计算成为储量提交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少量的密闭取芯井为基础样本,首先应用相渗资料建立起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然后外推到常规取芯井获得含水饱和度的补充样本,进而通过优选孔隙度、电阻率比值等建模参数,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油水同层的饱和度计算新模型,通过统计,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59%,满足了储量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管式炉上以较高炭化温度(1 000℃以上)制备煤焦,在较低温度(850℃)下用水蒸气活化制备活性焦.采用Ozawa法、Coats Redfern积分法和K issinger微分法等常用的动力学参数求取方法对活性焦-CO2气化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并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组合升温速率法相对于单升温速率法而言,更适合于活性焦气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求取.  相似文献   

14.
针对间歇过程,基于多层递归模糊神经网络和混沌搜索实现了终点产品质量的批次间迭代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间歇过程温度控制的批次间迭代控制策略。多层递归模糊神经网络被用于间歇过程对象建模,混沌搜索用于过程建模和优化计算。由于存在模型误差和未知干扰,基于模型所计算出来的最优控制输入在实际运用到对象上后并不是最优的。利用间歇过程的重复特性,根据以前批次的模型预测误差来修正模型预测,并据此计算下一批次的最优控制输入。随着批次的进行,跟踪误差逐渐减小。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含油饱和度砂岩油藏开发初期含水现象,以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为手段,通过水驱过程中含水饱和度和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水驱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初期含水率是由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决定的。在低含油饱和度条件下,油藏初始含水率存在一个不为0的稳定波动阶段,并且可以根据室内相对渗透率实验得到的一维含水率曲线和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来预测油井初期含水率。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和计算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航海莫尔斯电报实际机上通信的话语样本,并将分析的结论推广到普通自然语言,验证语言学中最小单元理论的局限性,指出语言的传输速度和语义本身存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厚油层基本上层层见水,但是未水洗厚度比例仍占25%,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河道砂储层,占水驱剩余地质储量的70%。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典型的河道砂体,主要分布在大庆喇嘛甸至杏树岗的非主力油层。以喇萨杏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密闭取芯检查井、油水井分层测试、测井水淹层解释及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密闭取芯检查井资料分析法、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物理模拟、综合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喇萨杏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剩余油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剩余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个非负权重最优组合预测冗余方法判定的补充规则及其证明,以释例说明了该规则能适应更多的实际情况,讨论了目前非负权重组合预测和冗余方法研究中的一些局限性,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涩北二号气田是柴达木盆地的大型生物气田,岩性疏松,气层多而薄,存在边水,气水关系复杂。气田开发过程中气井出水普遍,出水量差异较大,产量递减较快,因此,认清气田出水规律是确保气田控水稳产的基础。以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气田各层组产水特征及水气比上升规律;通过气井出水水源的多因素合理识别,将气田出水井归结为4 种类型;并通过边水水侵量及水侵速度的计算,明确了气田不同层组边水水侵类型,认识了不同层组不同方向上的水侵速度不同;最后,通过地层累计含水率分布的计算,有效地确定了不同层组水侵前缘位置,为下一步气田控水、气井产量合理调整及气藏稳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主研人员:饶克谨 赵伯琳 高正平 杨华军 饶 力 罗 威 王 卓 苟 益 刘红星 系统地进行了单向和多向碳纤维层板、多向有耗SiC铺层板、加入吸收剂的纺织纤维板雷达反射特性、电磁参数预测方法的研究,完成了预测软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验证吻合较好;独立开发出了浸渍吸收剂蜂窝板的反射系数和等效电磁参数预测的关键技术,包括研究加入有耗介质的蜂窝结构散射电场的计算和电磁参数预测,完成了预测软件;将遗传算法用于宽频带多层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和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的设计方案探索;进行了吸波结构导流板的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