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传统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是依据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相模式等资料进行逐井逐段地识别与划分。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中西部八道湾组稠油油藏,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综合分析方法,根据储层特征,识别并划分洪积扇扇中沉积相类型,在岩石相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砾岩稠油油藏沉积微相的精细定量划分,表征了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砂体之间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洪积扇扇中的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储层地质知识库,认为扇中辫状河道粗砂岩相及辫状河道细砂岩相为主要的含油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2.
针对测井储层评价中的渗透率预测问题,基于相控建模理念,采用流动单元分析法,将所研究工区划分为4个特征明显的流动单元;采用最能表征储层储集性能的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马、流动层带指数进行模糊聚类分析,选取最大隶属度大于70%的最优样本进行建模,得到流动单元的判别模型;建立了复杂砂砾岩储层渗透率模型,提高了储层流体渗透性能的预测精度,为非均质储层物性认识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提出了一套利用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定量研究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方法和流程。该方法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宏观流动单元和微观流动单元,并为二者的划分提供参数依据;在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和层组逐级细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取芯井入手,通过聚类分析优选参数,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划分流动单元类型,应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的分形随机模拟方法预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集层井间流动单元,从而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高邮凹陷南断阶低渗透储层同一沉积微相产能差异变化大。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南断阶阜宁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应用,将研究区阜一段储层划分为弱压实成岩相、中等压实胶结成岩相、中等压实溶解成岩相、强压实胶结成岩相和强压实溶解成岩相5 种成岩相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曲线特征,确定了不同成岩相的定量判别标准,利用判别标准定量识别研究区阜宁组阜一段储层成岩相,结合产能评价有利成岩相。  相似文献   

5.
针对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不断发展过程中流动层带指标法和孔喉半径r35法可能存在的弊端,通过深入研究这两种方法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发现它们都是从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出发,以孔喉的大小对流动单元进行分类和评价,是同一物理性质的不同表达形式。同时,由于它们只反映了储层的一个物理因素,势必导致用这两种方法划分流动单元具有局限性。从流动单元的概念出发,提出只有从连续(通)性、相似性和独立性三个方面对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评价,才能准确有效地对储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 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及多层系含气特征。储层下限标准的研究是划分有效储层的基础,砂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受控于沉积环境、岩石组成、沉积埋藏史及在埋藏过程中的成岩作用。采用多种方法对该区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研究,通过产能模拟法验证了物性下限值,探讨了有效储层的控制因素及各因素间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盒8 砂岩孔隙度下限为5.0%,渗透率下限为0.100 mD,含气饱和度下限为45%。山1 段孔隙度下限为4.0%,渗透率下限为0.075 mD,含气饱和度下限为45%。岩性、沉积微相起主控作用;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孔隙度下降的重要因素;溶蚀、蚀变作用的强弱决定着砂岩储集性能的好坏;砂体厚度对有效性的控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胡尖山油田长 6、长 4+5 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地质资料、岩芯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以及试油资料,开展了长 6和长 4+5 油藏小层划分和对比、单井相分析,建立测井相识别模式,编制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分析沉积相演化规律;探讨储层砂体展布以及物性分布规律,从而深入认识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然后结合试油资料对胡尖山油田长 6、长 4+5 油藏的储层进行有利区域的预测,为油田待开发区域的合理建产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及技术方法,依据钻井、录井、岩芯、测井和室内测试分析 等资料,对研究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安寨段储集层岩性为残余 介壳灰岩、粉粗晶介壳灰岩、亮晶介壳屑灰岩和泥质介壳灰岩;岩石以介壳为主,矿物以方解石为主,沉积环境主 要为介屑滩微相;主要储渗空间为溶蚀孔洞、晶间孔和裂缝,孔隙以微孔隙为主,喉道以微喉道为主;储层孔隙总体较 差,主要为微孔微喉型和微孔细喉型;储层为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型的特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储集体分布受沉积微相 控制,介屑滩相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优质储层的发育受沉积古地貌高地控制;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等对溶蚀 孔洞和裂缝的发育起建设性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方解石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储层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相关理论,详细总结了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主要表现在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很少得以保存,而溶蚀作用有条件地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微裂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的渗透性,但也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研究基础上,从沉积相、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渗特征等方面优选地质评价参数,在目的层划分出4类储层,其中Ⅰ类高产层主要是河道砂体复合带,其具有自然伽马曲线低值、自然电位曲线显著负异常等测井响应特征,碎屑颗粒粗,储层岩石表现为石英含量高,以残余粒间孔或粒间溶孔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辽河油田新开地区沙一段和沙三段不同相带、不同地区、不同埋藏深度的储层物性参数特征;研究了这些参数与岩石组分和结构、沉积相带以及埋藏深度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物性条件、不同相带、不同地区、不同埋深的储层铸体薄片进行了选择性观察。研究认为:影响该地区储层物性的因素有溶蚀作用、充填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沉积条件。在这几个因素中,溶蚀与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的,对该地区储层物性起了决定性控制作用;压实作用次之;沉积条件只在一定程度上对储层物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典型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储层产能受岩性和物性因素影响较大、自然产能相对较低等特点,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见到较好的效果。水力压裂是低渗透储层增产的有效手段,选井选层直接影响压裂效果,目前油田主要依靠经验选择施工井层,不能保证压裂后获得很好的增产效果。利用测井资料处理分析得到低渗透砂岩储层产能评价的关键参数,可以有效地开展低渗透储层压裂产能预测与层位优选,评价产能改造潜力,指导酸化压裂层位的选取和施工,提高油藏开发效益。利用测井、岩芯及测试等资料,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石矿物、粘土矿物、钙质胶结物、微观孔隙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低渗透砂岩产能的储层因素,构建了储层精细评价和产能预测的测井优化模型,确定了低渗透砂岩储层压裂层位优选标准和图版,最终实现了对压裂优选层位的分级划分。  相似文献   

12.
华庆地区长6深水沉积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段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以深水浊积砂体为主的长6储层具有沉积物粒度偏细、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集空间主要是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中、小孔细喉型为主。研究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为一套典型的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的储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砂岩储层的岩相-岩性特征主要受不同方向和沉积期物源控制,表现出了时空的继承性和分异性;成岩作用特征表现为强烈的压实作用,胶结、交代作用相对较弱,溶蚀作用主要发育于下沙溪庙组。储集空间类型多样,珍珠冲组和凉上段储层以剩余原生孔隙为主,川中东北部下沙溪庙组一、二段以浊沸石溶孔及长石颗粒溶孔为主;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显示了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垂向上以下沙溪庙组一、二段砂岩物性相对较好,平面上表现为泥质含量越低、粒度越粗,物性越好;储层分布特征揭示了储层发育受沉积物源、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确定东河砂岩水淹后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进而判断油藏的水淹程度,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系统 分析了油驱水与水驱油过程中岩电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河砂岩水淹后a、m 不变化,只与岩石自身特性 有关;水淹后岩性系数(b)也基本不变,但饱和度指数(n)发生了变化,物性差时n 变小,物性好时n 变大。根据岩电 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变岩电参数计算模型,提高了物性较差储层的饱和度计算精度。利用不同矿化度下水驱油岩 电实验,分析了储层水淹后电性特征的变化规律,污水水淹后储层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淡水中低水淹 时储层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淡水高水淹或强水洗后储层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岩芯、测井、试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北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的岩性、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含油性等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岩性与电性、物性及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得出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油层参数的解释模型。研究表明,岩石类型、粒度、分选、泥质含量,以及胶结物类型等是控制百口泉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各种岩性的含油产状普遍较高,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砂岩含油产状较好;储层具有物性变好,含油显示级别升高的特点;储层物性,含油饱和度,以及地层电阻率呈正相关。通过对百口泉组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并根据试油资料与储层物性、电性参数交会,制定了油、水、干层的定量解释标准,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