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一门艺术,它来自生活,描写生活,这是自古以来无争的事实。文学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又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对人的某一方面的描写。自古至今的西方文学亦如此。对人的主题的描写与揭示构成西方文学整个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面。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的感性、理性、主体性有不同的影响,反映到文学中对人的主题的探讨也有其不同侧重面,反映了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因而,对西方文学中“人”的主题的分析与评述有着现实的文学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秦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59-62
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生态文学有着积极参与现实的姿态和内在的伦理价值诉求,所倡导的"生命的文学"观念是对"人的文学"观念的修正和超越。所以,生态文学的生态主体性及生命的主体性,将其道德关怀由人及人性的关怀延展和超越到整个生态及自然生命的关怀。生态文学的现实语境决定了它理应自觉地履行其"生态责任"并自觉承担其"文明批判"的重任。生态文学在中国业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文学在中国将有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87-95
初期新文学,即人的文学的理论与创作活动,是五四现代人道主义社会改造整体思潮运动的关键性部分。现代人道主义者对理想的人的发现,成为初期新文学的一个核心主题,并在周氏兄弟引领下,引发人间性的发现创作热潮。理想的人的发现包括四个层面,五四人的文学家均做出了新的文学表现:首先将人看作人,却又发现当今国人均非人道主义理想所要求之人,不过,人道主义人性观认定非人皆可改造成为理想之人,于是五四人的文学家着重表现了在人类爱的感召下个体精神觉醒的爱的奇迹,鲁迅、周作人、叶绍钧、谢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等均做出成功的文学表现,并创造出新的文学主题与形态。 相似文献
4.
刘智跃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4):43-46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吸取了精神分析文论资源,对以机械反映论为哲学基础和庸俗社会学为内容核心的传统反映论文学观进行了批判和改造,提出了主体论文艺观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文艺观等新的文学观念,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理论是文学呼唤自由的一个先声。而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观点 ,确定了新文学发展的大方向。他认为西方的人道主义是新文学的哲学基础 ,倡导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的融合 ,指出以人生始、以艺术终应该是文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孕育和催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是在对“人”的发现和追寻中开始的。其间,由于中国在20世纪特殊的历史境遇,人的文学的几经偏离,许多时候文学对于“人”的背离甚至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在思想解放、人性解放的背景下,对人的文学的全面回归,一方面,人的文学的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直接带来了文学的多元与繁荣;同时,文学过分的对于人性的“提纯”和人生“照相式”的表现,也使人的文学出现了又一种偏离。因此,在全球化、商品化的21世纪,人的文学将继续努力自觉地关注人、表现人、完善人。 相似文献
7.
李涌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2):65-69
时代、社会、尤其是知识精英群体人的价值取向影响制约着文学的价值走向,而文学的价值走向反过来亦给予时代、社会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人的价值取向的流变由“屈已以就群”而“屈群以利已”而个人本位主义的“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文学的价值走向也因此而形成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时代 ,终身教育已作为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广泛传播 ,并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实践广泛实施。终身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密切 ,对人的价值具有升值的作用。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人的终身历程 ,每个人可以通过终身教育 ,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9-12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按照周作人的标准,当代文学中那些下半身写作的作品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人的生活的态度是非人道的;对于非人题材的展示没有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但这些作品恰恰是五四一代所提倡的人道主义发展的结果。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是个体本位的人道主义文学,在打破礼教的僵化规范方面具有历史贡献,但是打破了旧的僵化的规范之后,仍需建立起一种新的更符合人性的规范。当代文学中的身体欲望写作需要人性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朱德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2):185-191
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抽绎文学史理念 ,然而能够成为重构现代中国文学史核心理念的则应似“人的文学”。这是因为它既可透视和发掘现代中国不同样态文学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内涵 ,又可穿越和梳理现代中国文学艰难曲折流变的历史隧道 ,即使那些政治意识色彩浓重的“革命文学”的“人学”意蕴也可以洞察和概括。故“人的文学”观念能够作为科学把握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理论思维 ,也能作为贯通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李涌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90-94
中国现、当代社会人的价值取向由“贡献你自己”而“牺牲你自己”而“发展你自己”,文学的价值走向也相应地经历了由二十年代末至共和国建立、由共和国建立至八十年代末、由八十年代末至世纪未的流变。中国现、当代社会人的价值取向及文学的价值走向是一个与近代流变过程有着某种相似而又并未因二十世纪的终结而完成的流变 相似文献
12.
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学精神历来以"整个世界的和谐"为指归.中国的"天人合一",印度的"梵我合一",日本的"森林思想"历来都是东方文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无论是上古文学的"巫术"精神,中古文学的"宗教"精神,近古文学的"民族"精神,近代文学的"反帝、反封",现当代文学的"反殖、反霸",无不以"世界和谐"、"人性和谐"为目标,且与一味讲"征服"的西方大异其趣."二战"后,西方才开始把眼光投向东方.当发现很多西方文学大家都频频向东方文学吸取养分,并把东方的"天人合一"理想作为他们的执着追求的时候,东方文学也开始对厚重的东方传统进行自我审视.他们发现文学在经历了"自然性的人"、"社会性的人"的阶段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精神性的人"的阶段.而"人性和谐"、"天人合一"也正是"精神性的人"执意追求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13.
文学修养与人的素质息息相关 ,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学作品以情感打动人 ,以形象感染人 ,激发人的想象力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文学修养可采用加大文学作品课堂学习比例、导读等形式 相似文献
14.
晏玉荣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50-53
弗洛姆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揭示"人的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问题。他认为以往社会都奉行的是权威主义伦理学。弗洛姆要求在人性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人道主义伦理学。正确认识人性、人的本质,以便知道什么对人来说是善或不善,是他整个理论体系的前提与关键所在。而要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不能从"社会的人"出发,只能在无意识领域中去寻找,因为作为"社会的人"不是"普遍的人"、"完整的人"。由于这种"普遍的人"、"完整的人"只是弗洛姆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假想的人,因此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体系也难脱乌托邦的窠臼。 相似文献
15.
罗玉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83-86,95
中国现代小说的最重要贡献是它对人的主题的诠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对人性的启蒙为现代小说人的主题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五四小说书写的是觉醒的人生图景。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展示的是复杂社会各式人生图画。人的主题使得中国现代小说成为最有魅力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程水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3):51-73
“文学是什么”是在确立“某种东西是文学”的观念之后对文学所作的系统解说,但文学观念的确立受到时代与地域的严重制约;而“什么是文学”则意在追问:在任何以语言为工具的言说方式之中,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可以称之为文学——它要求对文学作一纯粹先天的判断。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样具有交流与传达的基本功能。根据交流与传达的基本要素,可以建立关于文学的先天普遍法则:(1)说不可说,必然是譬喻形容,而以警拔脱俗为上。(2)说不易说,必然是铺陈描述,而以尽而不汙为上。(3)说不能说,必然是隐晦含蓄,而以微而能显为上。(4)说不屑说,必然是绚文巧饰,而以夸而中节为上。文学不是非功利的,根据文学的言说动机,可以建立关于文学的先验范畴体系。而文学范畴内部的概念中介性是文学逻辑演变的内在根据。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自觉”的言说,所谓“魏晋为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缺乏学理根据。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怀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人的价值不同于一般客体的价值。从本质上讲,人的价值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范畴。人的价值是由人自身创造出来并具有确证和实现其他价值的特点;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用者,人的价值是世界上的最高价值;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大贤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
过有尊严的生活,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什么是尊严?如何让人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古今中外学者和政治家们长期探索的课题。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当代中国人对尊严实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尊严的本质,分析当代人尊严的基本诉求,探讨其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满足人们尊严实现的需求,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人的觉醒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由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全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的认识,进而促成了文学的自觉。正是这种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起来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人的觉醒引发"文学的自觉",从而导致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刘小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1):114-118
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话语主要是以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或者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面目出现,同时也有人把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其他人道主义思想作为批判武器,力图冲破思想局限把问题论争引向全面而深入,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道主义思想资源,人们却采取漠视的态度,没有人在论争中发掘它的现代价值,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历史缺憾。在中西古今的对比考察中可以发现,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话语对道家思想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实际上也有融通的一面,在诸多方面可以相互引证和阐发,由此可以看出道家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具有现代性转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