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如歌,应该多一些昂扬,少一些萎靡;人生如诗,应该多一些奔放,少一些愁苦;人生如画,应该多一些亮丽,少一些灰暗。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位朋友同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看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有什么可高兴的?"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代表。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拒绝有方     
邵火焰 《可乐》2011,(4):51-51
小妹告诉我,她们单位有个结了婚的男同事,老是有事没事在她面前献殷勤,说的一些话明显超出同事关系。我问:"你觉得他是不是有些居心不良?"小妹说:"虽说他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但是感觉有些动机不纯。""你是不是想要我出面教训教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可大致分为"高贵的野人"和"卑劣的野人"两种,这些形象均是对印第安形象的扭曲,使殖民主义对印第安人民的驱赶、杀戮和压迫合法化。20世纪美国白人作家福克纳在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刻画了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印第安人物。然而,与一些20世纪的美国白人作家不同,福克纳笔下的印第安形象与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有着本质区别。在很大程度上,他突破了"高贵的野人"和"卑劣的野人"两种传统的印第安形象,用他刻画的印第安形象,唤起印第安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移情还是感应:朱光潜论“有我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朱光潜曾对立普斯的"移情说"作过一些批评,但他总体上接受了立普斯"移情说"的观念方式,并试图用"移情"来解释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朱光潜认为,"有我之境"是移情作用参与其中的艺术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没有移情作用,是诗人于冷静回味中得来的。他还认为移情是艺术思维、原始思维和儿童思维的共同特点。然而,当朱光潜对立普斯、王国维进行批评时,其论证上的脆弱和矛盾却提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都只能用感应而不是移情来说明。  相似文献   

6.
论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费耶阿本德从批判传统的理性主义方法论出发,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提出了"怎么都行"的多元主义方法论。不过,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并不是反对一切方法,他的"怎么都行"也不是一条新的方法论规则。"怎么都行"的多元主义方法论有很多值得人们借鉴的地方,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需要正确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7.
宛诗平 《社区》2011,(34):17-17
笔者日前在下基层时发现,某乡镇一位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不仅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在各村村部大院公布,还将手机号码印成卡片分发给群众,老百姓要办理一些诸如转移组织关系、开证明、盖章、办证等小事,或者需要问询一些政策事宜,只需给他打个电话,就可以不用费时费事。有人笑话他是自找麻烦,他却说:"为群众服务就是要不怕麻烦!"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是继李大钊之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开创之功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一是善于开风气。首先表现于他以唯物史观为钥匙,打开历史科学的殿门,解决了中国古史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在研究范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其次是他的不断追求、只问攀登莫问高的学术创新精神。他的许多研究引领了当时的学术争鸣和学术繁荣。二是他重史料,尊重考据学。这一特点反映了时下学者动辄以"史观派"称谓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片面性。三是他具有"以情智交融之文笔,传古老历史神韵"的历史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爱情     
卫宣利 《可乐》2011,(3):44-44
朋友当初介绍他时,我连连摇头:"学数学的?不行不行!我学文,他学理,根本不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你别乱点鸳鸯谱啊!"朋友笑了:"你懂什么?这样正好互补啊。他给你一些理性,你开发他的感性,互相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再合适不过了!"第一次见面,看着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男人,我有些泄气。  相似文献   

10.
梅林论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二国际"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者,梅林力图通过描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来反驳当时普遍存在的将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的潮流,并以此保卫马克思主义。梅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并对其进行了哲学史的考察;在他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总体上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并因此与传统哲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虽然梅林没有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各种歪曲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要点解读。梅林的很多理解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身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1.
达尔文从人工育种的考察中提出了"人工选择"的概念,引申出"自然选择"的概念,并由此提出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物种进化论。他还吸取了英国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哲学的一些观点。这表明自然奥秘也深藏在社会之中,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谦是明代正统、景泰年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之后,于谦惨遭杀害。"夺门之变"是明代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明代政治的走向和一些重要人物的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于谦在"夺门之变"后被杀的悲剧有很多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非色》是有吉佐和子系列社会问题小说的开篇之作。小说以四位日本"战争新娘"在美国的遭遇为主线,揭露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对人性的残害。"战争新娘"既是性别上的"他者",又是美国社会的"他者",同时,在美国社会,黑人又是白人的"他者"。文中从女性主义视角,就黑人阶层的"他者"处境和"他者"的话语权两方面对《非色》中的"他者"形象做探索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人称"she(她)"相对于"he(他)"产生得比较晚。"he"和"she"、"man"和"woman"、"他"和"她"在对举时表现为性别上的对立,但有时候"he"、"man"和"他"可以统称男性和女性。用标记理论和女性学的角度解释"她"消失在"他"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女性"长期被剥夺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以及女性的地位被忽视等。  相似文献   

15.
隐逸,是郁达夫最典型的人格特色,几乎囊括了现代隐逸的各种形式。他"隐于自然",认为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他"隐于酒色",几乎把"酒色"当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隐于书斋",读书、买书、藏书、著书成为他终其一生的爱好。他"隐于宗教",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淡泊出世、放达超俗的佛道意识。他"隐于死亡",在"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中实现了生命的完满与超越。在郁达夫的"隐逸"中,"隐于自然"和"隐于酒色"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爱欲和自然构成了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生命的两极。  相似文献   

16.
从一个纺织厂下岗工人,到大红大紫的"中医大师",张悟本用了13年。13年间,张悟本没停止"折腾",他口才好,卖商品、保健品,上函授班。2007年,他遇到一个做养生产品、熟知市场的"贵人"后,摇身一变成了"神医"。那么,"贵人"是怎样帮助张悟本成为"神医"的?"贵人"又为什么"帮助"他?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代的留美作品所刻画的美国人,是华族"我"眼中物欲世界中的"他者"。这种"他者"形象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肯定的"绅士"形象对否定的"他者"让位;物质利益的追逐者;并非理想的"情人"。  相似文献   

18.
不追名,不逐利,不恃才傲物,是学者季羡林守了一辈子的本分。他最怕的就是别人给他戴"高帽"。他将这些年外界加在他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这三项桂冠一一摘去。  相似文献   

19.
丘戬 《可乐》2010,(10):22-23
我很鄙视阿汤这样的人,尽管他火锅店开业时,诚意邀请我去喝了一杯。他的火锅店叫"肚辣辣"。一个星期前,他的快餐店"阿饭达"宣告破产。曾经,"十月胃城"这样的名字也在他的考虑范围。"肚辣辣"在"阿饭达"的原址上进行了再装修,大红的主色调,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像个旺铺。  相似文献   

20.
马修·阿诺德是英国新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的"先驱"。"传统文化"是他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文化与无政府状态"理论内核价值丰富。他认为严肃文化的守护只有"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的"剩余民"或"有机知识分子"才能担当,这是"文化霸权"的时刻,这开启了他对"大众文化"正面的认知,对英国文化研究和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