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义江 《理论界》2006,(5):121-122
提起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我们以为只有中国才有,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典型的“有实无名”,虽然无名,但效果却很显著,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人就法”是孙中山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项重要思想主张,其基本精神是反对封建时代的“人治”,维护资产阶级“法治”。就这一思想所涉及的内容来看,无疑是相当广泛的,虽然其中不免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也有其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却体现了孙中山在对待古代历史遗产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主义色彩,不仅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前人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乏可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政治伦理形成的差异性对各自的政治主体、政治生活、政治关系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从伦理政治化的“求同”到政治伦理化的“求异”,虽然都将伦理精神同政治制度融为一体,但在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的塑造和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上却起着不一样的作用。中西方政治伦理形成的差异性,引发我们在伦理价值取向上的思考和研究方法上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当前 ,大家普遍感到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难 ,其原因主要在于 :1、从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 ,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 ,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具有对立和互相排斥性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来看 ,近几年来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严重削弱 ,特别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其魅力锐减 ,许多人已对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 ;3、从教育对象上看 ,非公有制经济业主除一般具有排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外 ,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两个疙瘩 ,而雇佣工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则不感兴趣 ;4、从教育主体来看 ,教育主体不仅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 ,而且普遍缺乏科学的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六位"到"三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锐 《学术界》2003,(4):163-170
本文据荆门郭店楚简以及马王堆黄老帛书等出土资料 ,辅以传世文献 ,探讨“六位”到“三纲”的源流。经过分析 ,指出“三纲”所论的对象君臣、父子、夫妇 ,是战国多数学派阐发、评判思想的归宿和标准 ,因而成为中国文化的定义 ;但是各家思想的出发点并不一致。董仲舒所倡导的“三纲”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是阴阳思想而非儒家传统思想。这其中的原因 ,与战国、秦汉时期儒家的政治命运以及思想界的互动有关 ,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儒家虽然最终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却也牺牲了自身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精神理念,“浙江精神”对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浙江精神”,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乐观进取精神、诚信求实精神以及创新和谐精神的教育。在“浙江精神”的视野下,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须做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最新化,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多样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和谐化和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力度氛围     
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现实,有所扬弃、创新。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应从以下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曰“力度”。所谓加大力度,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上、形式上有重点、有创新。一是要强化理论教育。科以上干部应该采取轮流离岗,中短期集中培训的办法,使他们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和李白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一个被后世称为“山水诗的鼻祖”,一个被称为“诗仙”,他们都以诗歌闻名于世.但他们本人又都不限于做一个文士,而是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济世情怀.虽然两人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他们在思想性格、政治抱负和际遇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谢灵运和李白的性格解读来说明他们的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9.
试论孔孟的执政观阙真“孔子确是封建社会集大成的圣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代表人。”①孟子与孔丘一样,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和史学思想、教育思想都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总体上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征。 1.毫不减弱的“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的、阶级的、集团的利益对抗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日益强化的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简单地说就是凝聚人心、巩固政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3.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4.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从教育的表层──形式和途径,到深层──教育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方兴未艾的“学科化”运动。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从 70年代起,日益专业化、学科化。6.百花齐…  相似文献   

11.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对于全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从必要性上看,它可以推动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其实际意义,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指导思想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发展状况方面,近20年来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偏重发达国家、未形成完整体系等不足。只有对此有正确深入的了解,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促使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晖 《船山学刊》2008,(1):38-41
“通变”与“正变”是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范畴,而刘勰的“通变”与叶燮的“正变”各自在两个范畴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们的思想虽然前后相隔一千多年,但其诗学思想提出的历史语境,针对的问题以及表达的形式等三个方面的相似性特征,使两者的比较获得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杨帆先生和汪祖杰先生是研究经济以及金融问题的专家。本文的谈话却不是经济或金融问题,而是水的问题。对话颇有见解,关键是突破了水利专家(在中国,水利专家可以称为“水库专家”,他们常常是按照西方近代科学修水库,反而贬低中国历史上的水利成就和思想)的形而上学机械论。是否成立,需要争论。  相似文献   

15.
张荣池 《河北学刊》2006,26(3):220-222
“灌输”教育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却遭到许多人误解。实际上,“灌输”教育仍是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这是因为,客观实践还需要继续在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领域大力实施各种形式的“灌输”教育,把全民族的创新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民族凝聚力和思想道德状况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处在信息社会。人们不可能离开各种信息的“灌输”,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形成主导价值观也离不开“灌输”。而且,“灌输”教育对于克服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也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灌输”教育,还需要进行内容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适应这一新的机制和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关于“两个根本性转变”,怎样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所面临的是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就必须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的优秀人才,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能直接地传授知识和技术,但却必须贯穿其中。只有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广大职工的事业心…  相似文献   

17.
“论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辩论、灌输、讨论等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能够发挥以理服人的作用。将“论辩”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概念化的方式创新推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经济面貌,实现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在对本国国情认识不足的情况下,纷纷效仿、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或苏联早期实行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模式即常规发展战略,相当长时期普遍强调加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率,企图以努力谋求单纯经济增长来自动改善基本需求和社会结构。这种被称之为“经济增长第一”的战略,虽然在促进经济成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减少不平等、消除贫困、公正分配、寻求人和社会和谐发展、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却收效甚微。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第一”战略愈来愈受到怀疑和批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有关机构和学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替代发展战略”,包括:1976年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需求战略”,1975年瑞典哈马舍尔德基金会倡导的“另一发展思想”美国斯坦福大学霍利斯·切纳里教授提出的“边增长边分配战略”,以及公平增长战略、中国模式、印度甘地模式等。替代发展战略同常规发展战略比较,追求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增长”,而是“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的发展和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为现代化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本文强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这一时代特点,服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一基本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功能、内容三个方面,对大众化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被冠之以“文化大革命”美称的十年浩劫,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次社会大倒退。它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是无法估量的。今天,“文革”虽然已经结束数年了,但它在人们思想上造成的混乱,却没有完全得到澄清和矫正。它的一些政治观念和思想方法,至今仍然留存在很多同志的脑子里,给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