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计划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 ,人们的认识和观念也发生着变化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计划管理就存在着几种理解。比较典型的一种观点是把计划管理与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制度混为一谈 ,认为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过时了 ,计划无用了” ,或“计划是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看的 ,是为批项目、批资金”等等 ,这种观点有其历史的根源。在计划经济时期 ,就计划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而言 ,企业计划管理是整个政府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换言之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计划与企业计划是密不可分的。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本身并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市场经济作为人类长期经济活动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种经济关系,它是人们在生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的过程是缓慢而谨慎的,经历了3个阶段: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阶段、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科学论断.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理论上彻底解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已为大家所接受。但有的同志在承认这一点的同时,却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对“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提法予以责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志没有正确理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内涵,没有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这种理解和把握,对于在理论上阐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一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逐步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这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摒弃了市场经济是所谓资本主义的特有专利,计划经济是所谓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陈腐观念,使中国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取得重大的突破。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是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的过程,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对象、领域、手段、方式、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程。换言之,政府的功能必须按现代市场经济的规范化要求实现重大转变。 一、传统体制下中国政府功能的高度集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经济转型:成乎?未成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曾经出现过一场关于改革成败的大论战[1],问题源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经济过热、经济秩序混乱等计划经济时代所未曾有过的现象,尤其是80年代末期,一些人重新挑起了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认为改革的市场取向削弱了计划经济,犯了“方向性”错误,甚至把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废直接联系起来。这些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改革的进程,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事情的进展后来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的召开而告一段落,中国经济改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9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  相似文献   

7.
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改革的方向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加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改革的市场取向,是社会主义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我国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关于计划和市场的争论,在我国已持续了十多年,几经反复,最后将我国的经济体制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由政府直接经管企业、直接分配人、财、物的那种计划经济体制,逐步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使企业进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之路,这里,仅就有关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重要问题谈些看法。一、关于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理论思考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将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认为社会主义是搞计划经济的.计划的面越广,覆盖范围越大社会主义就越发达;而资本主义是搞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就越趋向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矫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第二次思想解放平息了计划与市场姓"社"姓"资"问题的争论,确定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对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生活方式等进行变革,而且要求人们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必须相应地来一个大的转变。其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与关键。一、改变用过时的政治标准评判是非的旧观念,树立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评判是非得失的新观念。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都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不存在姓“社”姓“资”问题。这些精辟论  相似文献   

11.
从官本市场经济到民本市场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的既定目标。按照这一取向,朝着这一目标,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究竟如何?其不健全和不完善性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今后主要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一、从官本计划经济到官本市场经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经济被称为“计划经济”,其明显特征是计划的包罗万象。其实,这一经济还有一个更基本的特征,那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各级政府官僚机构及其大小官员,主宰包罗万象的经济计划,进而主宰国民…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转变政府职能,并使其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是当前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正确解决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宏观决策与微观搞活的职能关系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也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并且曾遭到过几次巨大的破坏。主要原因就是政企不分、政府行为延伸。集权型的计划经济下的经济管理模式,混淆了政府与企业这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搞乱了政府和企业两者之间宏观决策与微观搞活的职能关系,致使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始终不能跳出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的“藩篱”。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政府执行了企业职能,企业执行了政府职能的关系不顺问题。从而,限制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干扰了市场的竞争,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搞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管理职能必然要随之消失或转变。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就必须正确解决政府和企业之间宏观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一周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既是十五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又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体制改革的目标,经历了整整十五年逻辑和历史的过程。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了旧体制的“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同时实行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工业的军转民。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以城市为中心,以企业  相似文献   

14.
<正>一、从经济法视角研究"油荒"问题的理论依据"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内对经济法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我国经济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阶段;第二阶段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第三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正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英明决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而又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准确了解其体制的基本特征,对深刻领会十四大报告的精神实质,顺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同任何真理的产生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以及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如何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一、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与联系上去把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商品总是与市场相伴随的,只要有商品存在,就必然有市场存在。没有  相似文献   

17.
把向来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建立适应当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这是对经典的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从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这块土地上所构建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使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机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总格局。这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创举。一、由市场和计划并存归一于计划经济近代中国是一个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农业国,前现代经济占主要地位。至30年代,全国农产品商品率的总体水平约为1/3,只是在交通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才有约3/5的农产品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企业在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不规范、不适应国际惯例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首先要在经营方式上接轨。经营方式是决定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我国企业过去受计划经济的支配,不重视经营方式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依赖国家指令计划、地方政府扶持来发展生产的经营模式,长期固守“工厂就是生产,产品就是商品”的传统经济观念,因而形成工厂游离于市场之外,生产与经营脱节的格局。这种模式既影响到企业的开发生存能力,也影响到企业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近几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企业依靠市场求发展的观念正在形成。但相对而言,这种转变还仅仅是内向型的一般层次的突破,在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上未取得大的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首先是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来的。1995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九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6年通过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中国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与以前我们所说的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是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必须明确的问题。对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的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