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去粗取精、古为今用,使用整体描述定性的研究方法意义不大.正确的方法是将其中仍有生命力的文化因子剥离筛选出来为现代社会所用.虽然传统儒家伦理文化作为满足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工具,其对社会的报答力在整体上已经基本丧失,但并不等于它的具体构成因子均一无是用.剥离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精华”而“今用”的工作可分为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对传统儒家伦理文化进行分解;第二步是对分解后的儒家伦理文化因子加以梳理考察;第三步是加以评价分析;第四步是对传统儒家伦理文化中被评价为好的文化因子做进一步的比较和优选;第五个步骤对传统儒家伦理文化中还有潜在价值的文化成分进行改装.  相似文献   

2.
建立完善、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深厚博大的文化背景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发挥其对市场伦理建设的纠偏矫正的导向作用,形成“以义统利”“见利思义”的市场价值伦理;确立诚实守信、务实求真的市场信用伦理;倡导“以和为贵”、“立己立人”的市场经营伦理。  相似文献   

3.
科学文化与伦理文化融合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文化和伦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一方面,伦理文化协调科学文化.表现为伦理文化规范科学文化发展的实践,对科学文化发展有不同的效应.另一方面,科学文化改进伦理文化.表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伦理文化的进步,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伦理观念与习惯,并促进了新的伦理规范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市民社会的建立及其伦理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市民社会的建立是一个艰苦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之提供了基础,但还要辅之以文化,尤其是伦理道德的支撑;同样,市民社会的建立过程也会引起伦理生活的大变革,特别是社会伦理精神的重塑.公共伦理、市俗伦理、契约伦理将成为市民社会的主要伦理范式,这些伦理范式也就构成了作为文化形态的市民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文化模式可分为个人本位、群体本位和伦理关系本位三类。“关系本位”文化模式生成的社会关系网结构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在市场经济早期阶段 ,它对于突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应对强大的国外资本的挑战具有积极功能。然而在此过程中把关系网结构筑入市场结构之中 ,与规范的市场经济法则构成严重冲突 ,由此形成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许多特有现象 ,是改革过程中许多社会消极现象的重要的文化根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着文化重塑的任务 ,其主要途径是将关系伦理改造为社会信用体系与企业行会组织的伦理基础 ,通过城市化过程与其他市场移民过程 ,以及干部流动等社会流动过程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结构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尚礼文化,推崇价值理性与内省精神,注重以“礼”为规范的社会、伦理秩序。这种超稳定的文化结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历史惰性。而现代文化在本质上则是一种尚力文化,崇尚工具理性与扩张精神,信奉以“力”为裁判的竞争法则。后者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人文精神流失、社会价值混乱等一系列副现象。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继承尚礼文化的优良成分、克服尚力文化的固有弊端,在尚力与尚礼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制衡关系,这是为一个健全的现代社会提供必要的动力机制和规范机制的必由之路,也是事关中…  相似文献   

7.
诚信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市场经济的深层发展,并影响中国梦的实现。诚信的传统理解基于道德哲学传统,现代社会对于诚信的理解已经超越道德哲学传统,使诚信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即诚信既是伦理的,又是法律的;既是意识,也是意志,更是精神。将诚信置于"法律——伦理"框架下分析,并通过"法律——伦理"生态互动生成诚信精神,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伦理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民主在人类发展史上相伴而行,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与民主政治文化的发育在多个层面上具有关联性,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在西方现代政治文化形成中发挥了强大作用,但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又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造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霸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未曾受益于和助推真正的科学精神,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伦理政治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都市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实现该目标的两大趋势。中国的都市文化大多为传统都市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关心人与人关系优秀的伦理传统。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是吸纳外来文化的前沿,西方的科学文化、商品文明、法制精神成为中国都市文化传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弘扬都市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及其社会文化环境,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伦理有两种基本方法: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引申出科学合理的伦理准则’,赋予现代市场经济以科学合理的伦理精神,并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通:  相似文献   

12.
“文化力”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是三种根本力量。“文化力”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智力因素,包括教育和科技在内;二是精神力量,包括理想、道德、信仰、价值观、精神等;三是文化网络;四是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力”是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鼓舞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精神刘英民读马克斯·韦伯的书,有一个问题经常在脑海中萦回:既然新教伦理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一度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不能也借助伦理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而儒学的一...  相似文献   

14.
重视统一,强调和谐,视“和”为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大特色,体现于伦理领域,就是“人和”精神。它贯穿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各个领域:家庭和睦,上下和顺,万邦协调;把“人和”看作是家庭、宗族关系以及整个社会人际关系、民族关系的最高原则和价值目标。“人和”精神在其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群体意识和共同心理,成为民族内聚力的精神要素,是传统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遗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实践哲学的历史嬗变过程,分析了亚里士多德“伦理—政治”实践哲学中被政治遮蔽的文化线索以及培根“科学—技术”实践哲学对其的纠偏和补充作用。在这种互补中文化的意义逐渐丰富。这两种传统在马克思“劳动—社会”实践哲学内实现了综合。但是,马克思由于革命的需要而关注了社会实践中的组织制度方面,而没有过多地关注其文化方面。雷蒙·威廉斯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文化实践理论,成为传统实践哲学的现代形式,丰富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实践理论,发扬了社会实践中的文化内涵。威廉斯的文化实践理论以实践哲学的伦理、政治范畴为出发点,突出了文化的政治实践和生产实践,形成了总体性的文化和文化实践观。它阐释了文化实践的可能性、主要任务和内容以及文化实践的理想问题。它将马克思的“社会改造”转换为“文化改造”,将“社会革命”转换为“文化革命”。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凸显和实践哲学的现代形式,威廉斯的文化实践理论丰富了马克思社会实践理论的文化内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的有机土壤之一,虽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存在着科学与理性精神的缺失、法治传统的缺位、公共伦理原则的缺乏等理论缺陷,但其伦理原则中体现的自强不息精神、和谐发展思想、和平发展思想、注重人格道德修养等内容完全可以实现理性的现代转换,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伦理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伦理”具有两种意味:作为存在,文化伦理意味着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作为价值,文化伦理意味着人类的理性在把握了文化与伦理的必然联系的前提下,将伦理的价值,作为文化价值的核心,并以此引导人类文化的价值方向。物质文化是伦理的必然性基础;制度文化是伦理现实化的可能条件;精神文化则是伦理的相对自由。20世纪是人类文化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开始将伦理价值作为文化发展目标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是家族与朋友间的伦理诚信,这种诚信只靠道德来支撑,是我们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传统文化中的义高于信、成王败寇思想也是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进入现代社会,现代西方的契约诚信成为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要借鉴。要想改变诚信缺失的现状,重建我们的诚信,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人们的伦理依附,扬弃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古为今用,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耿传明  秦彬 《东岳论丛》2012,33(6):34-38
家庭本位的传统德性伦理文化与个人本位的“现代性”社会秩序格格不入,但前者能在现代社会存在必有其合法性依据,它经历了被压抑、文化突围到跨语境接受的过程,显示了德性伦理的个人选择性和民众文化心理的稳定性特点.“现代性”的理性主叉法则不足以完全取代传统的德性伦理,因此促进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转型、重建就成为现代性文化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意.京剧《四郎探母》现代接受之路为我们提供了文化转型的很好范式.  相似文献   

20.
林平 《河北学刊》2002,22(4):16-20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 ,以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家思想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它包括“生财有道”的生产伦理、“交往有信”的交换伦理、“取予有度”的分配伦理、“用财有制”的消费伦理四个组成部分。传统经济伦理中确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要素 ,但它毕竟是在宗法制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传统经济伦理我们只有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 ,才能使之有益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