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创新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需要从社会角度构筑起保障机制.据此从学理上探讨了全社会创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指出在当前构建我国创新体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政策研究经历了由"补缺型特征"向"发展型趋势"的范式转向,家庭由此从"边缘"走向了社会政策的"中心",并与内外部环境产生积极互动。以家庭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的社会政策为社会化的照料活动提供了重要启示,由此形成了满足社会照料需求、提升照料供给主体能力的照料社会政策。由于制度的长期缺位以及家庭功能的弱化,我国出现了老龄化与老年照料需求增加、儿童照料赤字与生育率降低、女性工作—家庭难以平衡、家庭形态变迁与照料功能式微等对照料社会政策的现实需求表征。家庭本位的照料社会政策的建构遵循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政策范式转型、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及家庭发展能力提升的理论逻辑。客观审视当前中国家庭的变迁以及社会政策的演变特征,迫切需要将家庭作为照料社会政策的客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多主体、全方位、多渠道的行动路径,以培育家庭形成内生化的风险抵御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需要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孝哲 《江汉论坛》2008,1(5):67-71
人的需要就是人感受到自身内在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缺乏,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而对于外界事物的摄取欲望和要求.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未来性,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既具有具体确定性又具有历史变动性.人的需要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深入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在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把人的需要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人的需要对于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起着根本性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203名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照料满意感在社会支持和正性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城市家庭照料者的正性情绪多于农村家庭照料者;问题取向的情绪支持和社交友谊有利于家庭照料者正性情绪的产生;除了直接影响外,社会支持还以照料满意感为中介对正性情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上升,失能老人规模不断扩大。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面临支持网络体系不健全、长期照料保险体系欠缺以及照顾规范化、人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严重缺位的状况。建立、健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法律保险保障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与管理体系;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的介入可以为长期照料服务发展提供专业化保证,这是解决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金 《学术论坛》2004,94(6):147-151
现代社会是以广泛的社会合作为特征的,然而任何合作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关系网络的支持,离不开一定的伦理秩序。文章试图从作为一种社会内生资源的社会资本角度对中国社会合作形态的性质及其在制度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作一简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10.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危机更为突出的现实环境下,探讨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收入及差距的影响与机制,对于新时代实施积极推进人口老龄化战略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家庭老人照料仍是一种家庭负担,会增加农户照料资源投入,从而限制农户增收,且这种抑制作用对于低收入农户而言更加明显。但在照料广度的基础上考察照料强度,却发现在高低收入农户群体中,家庭老人照料活动已经呈现出相反的经济效应。对低收入农户而言,照料强度依然是一种负担。对高收入农户而言,照料强度具有福利效应,表明农户内部间的收入差距仍存扩增风险。(2)养老保障与子代支持的不同引致老人照料成本的不一致性,导致农户生计方式出现“分化”,改变了原有分配格局,从而为解释家庭老人照料在低收入农户与高收入农户出现经济差异提供了有效路径。(3)社会照料服务可以起到缓解家庭老人照料的负担作用,但是对于低收入农户而言,这种照料服务具有门槛性,导致农户内部的收入差距具有继续增长的危机。因此,需要强化家庭养老支持、提供“梯度化”照料模式,健全“普惠性”老年照料政策体系,提升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进而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是指个人一生中从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在目的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其范围包括了所有从不同视角定义的教育模式。终身教育具有内在的构建体系的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加快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中国正面临快速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重大难题,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老年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当前中国社会诚信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中如诚信精神、法规体系、监督机构、社会协调、政府主导等社会诚信体系的诸多内在环节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同时作为社会诚信体系这一总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诚信系统、公众诚信系统、行业诚信系统以及个人诚信系统等四大子系统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结构转型与我国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资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是台湾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指政府保证身心障碍公民权利,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给身心障碍者多元化社会福利,以保证其生存、参与和发展等需要的满足。台湾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政策、机构和福利品构成。其制度特征为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政策体系化、机构层级化、福利品多元化,形成了满足身心障碍者社会需要的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台湾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发展的经验和问题对中国内地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有着诚信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信用缺失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基于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现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人的需要分为合理需要和不合理需要。合理需要具有相对性,是社会的、历史的,是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的,是有利于人的生成和发展的,是合乎规律的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内在统一。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更加丰富和全面的需要,它遵循合理需要的尺度,是人的合理需要在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在此意义上的需要,不仅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内生动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要竭力去满足的人的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信用信息的采集.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信用信息交换枢纽的地位.从信用信息采集、交换、处理到输入数据库,以及数据的加工和提供使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既与国际经验吻合,又切合我国实际.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最终落实必须依靠人,而真正要使人自觉地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前提就是要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对人的需要的准确理解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