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长张定璠,因为掩护李宗仁从上海出走香港,被蒋介石于1929年3月28日免职。另任张群为上海市长。张定璠一贯礼贤下士。爱与高级知识分子接近,与他往来的文人中,有些是“改组派”分子。  相似文献   

2.
桂系导演1949年“和谈”1948年5月,蒋介石和李宗仁同时分別就任国民党所谓“行宪”的第一届总统和副总统。蒋介石即借重新组织“行政院”之机,免去白崇禧的“国防部”部长职,以何应钦接替。此举,明眼人都看出是蒋介石对桂系争得副总统后的一种报复。因为在副总统竞选中,蒋自始至终支持孙科反对李宗仁。  相似文献   

3.
1949年初,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三大战役使国民党的有生力量损失殆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值此“危急”时刻,蒋介石宣布下野,李宗仁代总统。对于这一历史事件,在我国史学界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即:从1948年下半年起,美国政府认识到蒋介石的垮台已不可避免,因而不得不改变手段,妄图以中途换马的办法,来挽救危局,李宗仁的上台正是“换马”政策的结果。这无疑向人民表明,蒋介石的下野和李宗仁的上台与美国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甚或象许多著作所言,是美国的一手“策划”和“导演”。然而,考察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我们发现“换马”之说是难以成立的。本文就此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旧中国,有所谓“白狐狸集团”,这就是“白何李集团”(谐音)。这个集团的形成,是在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前后开始的。蒋介石在8月12日下野后,由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三人控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即于8月17日发出通电:蒋总司令未回任前,军政、军令由本会负责处理,各部队仍隶本会  相似文献   

5.
李宗仁和蒋介石是中华民国史上著名人物.李宗仁是国民党新桂系集团首领,一级陆军上将.戎马生涯40多年,由护国军一个排长到国民政府代总统.1949年12月由香港飞往美国定居,过了16年的流亡生活.1965年7月回到社会主义祖国怀抱.蒋介石是国民党领袖,特级陆军上将.曾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台湾民国政府总统,统治旧中国22年.弄清李宗仁与蒋介石的关系,不仅对于正确评价这两个著名人物,而且对于民国史的研究,对于实现和平统一祖国大业,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李宗仁的起家与蒋介石的发迹李宗仁是广西临桂县西乡(木田木)头村人.1891年3月13日生于农民家庭,从小在家半耕半读.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在陆军小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1913年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由陆小改名),后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当过准尉见习官、少尉队附、中尉,在桂林省立模范小学当过军训教官兼体操教员.1916年在护国军李烈钧部当排长,次年在旧桂系林虎部当连长,后升任营长、统领.1921年孙中山进兵广西讨伐旧桂系陆荣廷时,李宗仁曾带领部队参加进攻广东高州、化县,同粤军作战.旧桂系被粤军打败后,李宗仁脱离林虎部,率领两个营以及其他几个连的溃兵共1000多人,到粤桂边境六万大山  相似文献   

6.
桂林在抗战时期中的特殊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处于特殊的地位。桂林能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城”,是由于周恩来总理实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1936年,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了一个假抗日、真反蒋的“六一”运动,即所谓“两广事变”。结果,蒋介石出兵广东,陈济棠首先垮台,蒋继而欲进攻广西。这时,救国会派出杨东莼来到南宁联系李、白,支持广西的“抗日”运动;李济深、蔡廷锴等,也先后抵达邕城,准备在南宁成立“抗日政府”。在面临军阀混战重演、民族危亡在夕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声明”,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改变初衷,李白决定苦挣到底7月13日蒋介石由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宗仁、白崇禧为广西绥靖正副主任。意示他在解决广东问题后,依旧保持广西现状。当时黄旭初、刘斐正在广州同陈济棠举行了两天的会议,准备即日返邕。白崇禧特电告黄旭初。  相似文献   

8.
<正> 在这篇短文里主要想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关系以及蒋介石、李宗仁个人对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有什么影响,另一个问题是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反过来又怎样影响了蒋介石、李宗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政坛回忆     
第七章雾都岁月1942年2月19日,我在李宗仁召集的广西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上,针对桂南会战中广西政局表现得非常不好的情况,狠狠地批评广西地方当局一顿。黄旭初虽然容忍下来,但他对我不高兴。刚巧在这个时候,黄同仇从重庆返抵桂林,他将辞去广西省政府驻渝代表,前往安徽工作,他离渝前见到新任军委会政治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张治中,张托他向我致意,希望我去重庆一谈。因此,我于2月25日从桂林飞渝,不料自此一去,就在雾都待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论“两广事变”的和平解决王静“两广事变”又名“六一运动”,是由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领袖陈济棠和李宗仁领衔,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而于1936年6月1日发动的一次反蒋事变。事变历时三个半月,终以蒋介石与广西地方实力派签订条约而和平解决。自国民党开展“...  相似文献   

11.
苦中有乐新中国剧社是1941年开始在桂林建立的。剧社初建时期困难重重,我们过了好几年艰苦的生活。但在战斗中我们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而且在艰苦的生活中非常乐观,确实从心眼里感到高兴。1941年初,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被称为“文化城”的桂林,也受到了这股逆流的冲击。为了在形势进一步险恶时有一个回旋余地,党组织指示演剧队里的地下党员,聚合一批分驻在西南各地演剧队的骨干,在桂林创立一个以职业剧团面目出现的剧社。虽然当时在桂林任西南绥靖公署主任的李济深先生与蒋介石有矛盾,他也较开明,然而  相似文献   

12.
论李宗仁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及根源曹裕文在李宗仁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高度评价他的一生时说:“李宗仁先生,青春戎马,晚节黄花。”①此话表明,李宗仁不愧为一位爱国主义者。虽然,他历史上曾经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污点,甚至做了违背人民...  相似文献   

13.
桂系参加淞沪会战经过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进一步暴露日本帝国主义者企图并吞我国的狂妄野心,也进一步激起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愤怒。蒋介石于事变后在芦山召开军事会议,公开作了“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表示准备抗战的谈话,会前曾电邀李宗仁,白崇禧上山共商大计,但李、白想到蒋介石过去扣留李济深、胡汉民事件,心有余悸,不敢赴会,只派了黄旭初和夏威为代表去观察动态,同时电复蒋介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政权逃离大陆前夕,蒋介石即开始积极谋划"复职".面对李宗仁仗恃宪法避居美国的阻挠,他既有决心"复职",亦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利用民意置李于受谴责的地位,分化了桂系势力,统合了内部,规避了法律上的障碍,最终在国民党内"民意"的支持下,成功"复职".而李宗仁不敢面对蒋的挑战,应对失据,失尽人心,他虽在美国积极活动,试图以美制蒋,却未能获取美国的支持,最终在这场政争中落败.蒋介石在台湾复任"总统"事件,不仅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起死回生的一步,而且对当代台湾史与两岸关系也影响甚巨.通过对该事件的梳理、研究,既可以了解1950年初台湾政治的基本状况,也可以了解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进行政治斗争时的基本立场、心路历程与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安旅行团与桂林儿童抗日救亡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桂林儿童抗日救亡运动以“新旅”的到来而高涨,又以它的离去而低落。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以图为全面研究中国儿童运动史提供一点参考。(一)一九三八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动员了一百万军队围攻武汉。与此同时,为了从海上切断中国的对外联系,并和武汉战役相策应,日军又抽调一部份兵力夺取广州。十月底,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武汉、广州沦陷之后,作为西南重镇的桂林,其地位与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当时蒋介石和桂系之间有着较深的矛盾,广西当局为了抗拒蒋介石力量的侵入,提出了“三自政策”(自治、自卫、自给)并一面标榜抗日,一面实行所谓招贤纳士的开明政策,而蒋介石  相似文献   

16.
1930年,以李宗仁、黄绍弦、白崇禧为首的桂系集团参加中原大战失败退守广西,面对当时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难日重,内有与蒋介石集团矛盾日深的局面,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提出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大建设。在这四大建设中,以1933—1940年的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  相似文献   

17.
孟端星 《学术探索》2006,(1):112-119
抗战初期,高宗武奉蒋介石之命暗中从事和平交涉,在与日本交涉过程中,他没有欺骗或背叛蒋介石,也没有诱使汪精卫上钩,让汪跳火坑,更不是“双料间谍”;他无意做汪精卫的代理人,却被日、汪利用;在日、汪“和平运动”中,他仍然企图实现蒋、日“和平”;脱离汪精卫,是其从事“和平交涉”的主观出发点与日、汪“和平运动”的进展相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妄图在中国重新巩固其法西斯统治,丧心病狂,在被迫与我党签订“双十协定”后,墨汁未干,就大举向我解放区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粉碎蒋介石反动派的进攻,党中央指示:“在国民党统治区要把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少数民族及其爱国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等各个阶层的群众联合起来,组织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桂林的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发动和团结各阶层群众,形成了一条广泛的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并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为保卫城市,保卫人民生命财产,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桂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共十二个师,连同中央纵队,约八万余人,分别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突破国民党军队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道封锁线,11月18日进占湖南道县,向广西进军。红军的行动使蒋介石匪帮大为震惊,急忙调遣军队,分路堵截,并急电桂系军阀,要他们全力“堵剿”。桂系军阀认为这次红军以十万之众进入广西,桂系现有第七、第十五两军,兵员不足三万,要是与红军决战,不是失败,也会两败俱伤。他们也深知蒋介石的“中央军缓缓南下,迫使共军入桂,期待我(指桂系)两败俱伤之后,中央军可借口入占广西”(《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版651页)的阴险企图,最后,“为对付这一紧急局面,第四集团军司令部乃下令地方政府,将桂东北各县坚壁清野,以防共军入侵。同时将本省常备军十四个团悉数调往湘、桂边境,由白崇禧指挥,堵截共军入境。”(同上注)李宗仁、白崇禧电复蒋介石说,广西保证全力围堵红军,一定要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请他约束部队  相似文献   

20.
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举世震惊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陈独秀同从欧洲回国的汪精卫“协商”,于4月5日发表了一个《汪、陈联合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过去,对这个《宣言》似有定论.如,196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认为:《宣言》没有“指责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却竭力为蒋介石掩盖,说‘国民党最高党部之议决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上海军事当局表示服从中央,’……这个宣言是对于工人阶级的欺骗,帮助蒋介石解除了工人阶级思想上的武装”;198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史》认为:“陈独秀……不仅对于蒋介石制造的一系列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惨案孰视无睹,甚至,对中外报纸关于蒋介石要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披露,也置之不理.相反,他竟然与从外国回来,正在和蒋介石密谋反共‘清党’的汪精卫于4月5日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