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成 《老友》2008,(2):46-47
北京:春节庙会北京地区流传的许多春节前后的风俗大部分是根据节令的顺序而延续下来的。有这样一首民间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呖呖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小时候,老北京城里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老规矩、老理儿也特别多。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响声,所以人们过春节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春节一般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到正  相似文献   

3.
春节     
《阅读与作文》2009,(1):6-9
你知道春节“几岁”吗?这个中国最隆(l&;#243;ng)重的传统节日,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呢!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tǒng)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la)月(十二月)初八的腊祭(ji)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zao),一直到正月十五。  相似文献   

4.
共忆年味儿     
《北京纪事》2015,(3):4-4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郭沫若同志生前曾经从事革命斗争和广泛游历过的地方,他的足迹遍布了邕漓两岸和柳江之滨。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和平建设时期,郭老每到一处,都诗情勃兴,挥笔疾书,抒情咏怀,留下了珍贵的篇章。这些诗词汇成的集子《邕漓行》,是我国诗歌园地理一丛鲜艳的、独具特色的奇葩。吟诵了郭老的《邕漓行》,广西蓬  相似文献   

7.
正春节是全球华夏儿女共同欢庆的节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流淌着中华民族血脉的"龙的传人"会格外在意这个特别的节日。从年二十三到除夕,贴春联、接财神、蒸花馍……当一年的忙碌都已尘埃落定,留下最温馨的莫过于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叙天伦,一边开启象征团圆的年夜饭,一边守着旧岁迎新春。年夜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流传千古、至今不哀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在最隆重的年节期间,少数民族地区就是歌舞的海洋。蒙古族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白月"里,煮肉粥、祭火是传统过年方式。每逢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他们都要吃肉粥。除夕之夜,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  相似文献   

9.
张田 《北京纪事》2013,(3):97-98
<正>遗留下来的老北京歌谣,除了在语言上体现了老北京特有的文化特色,另外在内容中也留下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与乐天向上的北京精神。如这首流传广泛的《过年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眼看就到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坐一宵,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歌谣不仅概括了老北京人从腊月初八到过年时的整套民俗,而且还使用了数板  相似文献   

10.
瑞雪,寒冬。一年又一年,时光驮着我们的悲喜再一次遁入历史,而每次在这个擦肩而过的时刻,我们总怀着虔诚的期盼,展望时光的欢乐,展望它的刹那永恒。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普天下炎黄子孙的传统节日。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祭腊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人们贴春联、吃年糕、吃饺子、守岁、吃汤圆;办灯会、庙会;燃放爆竹烟花,给压岁钱,互相拜年;特别是天南海北的游子、打工仔,从四面八方赶回那遥远、温暖的家,与父母、家人团聚……在这岁末年初的时候,我们走近了邻居,走近了亲友,走近了那…  相似文献   

11.
段扬 《今日南国》2010,(8):20-21
每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日祭过灶神之后,北海的传统花街北京南路两侧的绿化带上,来自四面八方的花农们使开始了日以继夜的忙碌,搭建一座座竹棚,扎起一排排花架,大车小车地运来各种花卉,  相似文献   

12.
怎样过大年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最悠久、最喜庆、最祥和的节日。“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写大字(对联),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吃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带着浓浓民俗年味儿的歌谣源远流长。那么在我们广大少先队员心目中,这个“最重要”的节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3.
老范,教师,40多岁,不时尚,喜欢独处。春节长假对老范来说是个休息的日子。初四那天,老婆孩子都去逛庙会,老范不去,他说逛庙会那是乱花钱,还走一脚土,没意义也没意思。老范在家也实在无聊,电视里翻来  相似文献   

14.
《废艺斋集稿》中的《瓶湖懋斋记盛》残篇作者冠名敦敏,然学界于此一直存有争议。《瓶湖懋斋记盛》中的很多描写、记述均与敦敏的实际经历及清代基本制度相悖:乾隆二十三年(1758)春,敦敏在山海关为母守灵,不可能分身在京居住;敦敏第一次去西山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二十三年(1758)春天两次去西山白家疃实为子虚乌有;史载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冬之际北京只下过一场“寸余”小雪,并无“雨雪频仍”;腊月二十四日并非常朝之期,官员都已封印放假,所谓董邦达上朝和写对联给假之事实为虚构。故《瓶湖懋斋记盛》既不可能是敦敏作品,也不可能是清人作品,应为民国以近的冒名之作。  相似文献   

15.
我当年跟一般北漂不同的是,我有房子,有老婆孩子。老婆孩子都是北京人,我不是。我出来的时候户口已经在当地注销了,档案都是我自己拿着的。一般的北漂好歹在老家有个户籍,我没有,所以我就算是彻底地漂着了。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咱们的传统节日,年年岁岁,每个人都曾拥有过不同年代的每一个春节。自幼在北京城长大的我,留在记忆里最深的,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童年时在四合院里过春节的日子,那浓浓的、满是胡同里年味儿的时光……  相似文献   

17.
庙会里的烤串是一种“年味儿”
  要找寻北京过春节时的年味儿不得不提到庙会。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庙会,像龙潭湖庙会、地坛春节文化庙会、白云观民俗庙会、厂甸庙会、大观园庙会,等等,可以说春节期间,北京市每个区都会有两个以上的庙会举行,虽然各地的庙会都力求办出自己特色、风格,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几乎所有的庙会里都有烤串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你从哪里来?我亲爱的春晚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是每年除夕晚上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由我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地方台春节联欢晚会,网络春节联欢晚会与各地各部门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等组成。而我们百姓所指最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佳节,无疑展示出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氛围。古往今来,人们视节日的繁华热闹为天下太平的象征。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聚餐畅饮,或盛装外出观赏歌舞戏耍,或串亲访友拜年,尽情欢愉,其乐融融。春节,人们最重视的要算是除  相似文献   

20.
我的情感     
我们小时候是从穿新衣、得压岁钱、吃年饭、放鞭炮来体验春节的,现在这种形式已经越来越简化,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是如何过春节的呢?除了传统的春节民俗,大家有没有一些“创新”的过春节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