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就业难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就业力的提高。国际上对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力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服务,大学课程的设置方面,均融入了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根据我国大学教育现状,文章从对就业力的研究、学习的出发点、课程的设置、角色的转变四个方面探讨了就业力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力包括三方面的能力,即求职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可以从三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学校开展优势教育,教育者经常赞赏学生,学生自身保持乐观态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提升大学生的求职能力;政府、企业和学校加强联系,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进入工作角色提供平台,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学校开展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核心就业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开发而发现、获得并保持某种工作机会的综合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核心就业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高校共青团应该把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力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着力点,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四个维度,丰富内涵,延展外延,改善方法,创新载体,努力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其教学目标与内容与大学生就业力密切相关,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将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确定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更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之一的贫困生来说,其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更为突出。由于目前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局限性,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功能的弱化,大学生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而,将学校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坚持贯彻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可有效解决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心理救助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加速期,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服务、引领与教育正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功能拓展的必然选择。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路径依赖与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制约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拓展,高校学生工作亟待理念的转变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学校社会工作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拓展在价值理念、功能领域、服务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亲和性关系,这是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嵌入式发展的理论前提。而在实际工作中所展现出的专业的服务方式、优良的服务效果和不断普及的专业知识又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式发展提供了现实根据。学校社会工作必须从制度层面和服务层面嵌入到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中发挥服务作用、扩展专业空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力是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其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顺利求职,也关系到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和持续发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是高校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重点。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从解析大学生就业力入手,阐述了高校传媒对提升大学生媒体人就业力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发掘高校传媒的教育潜力,提升大学生媒体人就业力的措施建议:(1)建立高效的传媒管理制度体系;(2)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3)探索与社会传媒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4)鼓励大学生媒体人在传媒领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心理资本视角出发,分析浙江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就业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力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心理资本中的四个维度均与大学生就业力的总体和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虽已全面展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生涯规划的视角下,重新审视社会、高校、学生个人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探析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路径,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相似文献   

11.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广西钦州学院的实际出发,从专业知识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着手,构建地方性高校就业力培养体系,意在为广西地方性高校拓宽就业思路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力的内涵出发,总结了国内部分高校提升就业力的一些主要经验,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多元化、开放化趋势明显,呈现出多维特点.家庭、学校、社会作为大学生性观念形成的主要影响机制,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未承担起各自的角色,未完成好相应的任务与教育职责.学校社会工作视阁下大学生性观念形成机制的优化路径包括学校个案工作、学校小组工作、学校社区工作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需求,满足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从而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转型,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为学校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除了需要政府及时顺应形势并作出宏观上的调控之外,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通过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大学生群体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学生就业力构成要素,对石家庄市20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力关注度最高的7个指标中理解与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专业实践技能、创新能力、自我分析和定位能力等指标企业满意度较低。在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力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大学生就业力,从而缩短人才成长周期,实现大学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等院校"艺考热"招生逐渐升温,预示每年有更多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两个层次共24个具体指标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指标体系,为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水平提供参考。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态度比较悲观,就业观念过于滞后;首次就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二次择业现象普遍;欠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盲从随意;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职场能力素质较差。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高等教育与就业实际出发,缓解就业问题一方面要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另一方面要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在于其就业意愿、知识结构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要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因此,政府应努力构建面向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就业政策体系;高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大学生应瞄准未来发展,全面提升就业力。  相似文献   

19.
聚焦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地区小学儿童,以"流动教室项目"为研究对象,是针对处于第三圈层的成都市金堂县、彭州市贫困地区四所村小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行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过程呈现三个主要特征: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为学生一般性需要回应;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以小组工作为主、社区工作为辅;社会工作介入形式为轮换式接力服务。同时亦对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讨论:远郊农村经济社会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内容的适配性;远郊农村教育现状与学校社会工作功能的适配性;西部社会工作资源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滞后、各种功能缺失和工作方法的不健全。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拓展和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嵌入是介入的基本路径;整合是介入的基本方向。在基本路径上,学校社会工作在理念、制度与方法层面上进行了相关的积极融入,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与原有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