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民国初年,在蔡元培和他的同事们领导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制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力图清除封建主义的影响,改变价值取向的单一.这一切不仅在指导思想和学校制度层面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而且在实践层面有力地促进了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的发展,使清末以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初步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从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社会,认为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而没有辛亥革命又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政治的变革。进而证明在近代中国“只有革命化,才能近代化”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的变革,始于洋务运动,其显著特点有三:创办各类新式学院,广泛传播西学;官费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制度等。这些重大举措,促进中国教育步入了近代化,其作用功不可没。但因洋务运动是以维护封建王朝为初衷的,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相似文献   

4.
"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起点.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管理的出现,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留学教育的推行,使中国近代教育主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交机构的近代化 ,体现的是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整合。辛亥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主要在于它在国家体制上有过重大变革———从封建专制制度变为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正是在资本主义政体逐步确立的过程中 ,通过对旧的外交机构进行改造 ,经过破旧立新 ,完成了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辛亥革命不仅使中国的外交机构完全实现了近代化 ,而且使得一批专业化、技术化的新式外交官登上了外交舞台 ,开始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爱国主义思想和“兴学育才”、“求才治国”的近代教育观的指导下 ,张之洞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并展开实践活动 :创办新式学堂、推进留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创立近代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新学制等 ,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 ,而且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兴名臣,左宗棠虽不是职业教育家,但为了挽救清王朝,在其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创办福州船政局的过程中,体现了他超前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开创了多个领域的先河,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同时在客观上成为西学东渐的桥梁和媒介,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渡的促进因素.它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因子,将西方先进的办学模式带到中国,从课程、方法、规章制度到教材的编写,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中国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的发展,传播西学和西艺,培养具有科学知识和新思想的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探索和开创中国道路上具有开拓性意义。它开启了中国道路的最初探索,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对中国道路具有发轫作用,是探索中国道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上海商务总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资产阶级团体。辛亥革命前其部分成员逐渐看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假象,纷纷选择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同盟会,配合革命党人开展革命活动;在光复上海之役中,更是通过总会所控制的商团武装力量直接参与革命,促成上海光复,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上海独立后,商务总会又为沪军都督府提供财政支持,最大程度地缓解了军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为辛亥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社会的变革使教育为之发生嬗变 :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 ;颁布了学制改革方案 ;革新了教科书编写制度 ,从而为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年,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时期,应摆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类的传统学术提法,将其定位为"后辛亥革命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大众从模糊的民主共和意识中觉醒,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产生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渴望,开始了政治观念的转型;这一时期,以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由此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不仅具有与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同样的世界意义 ,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苏俄十月革命 ,而且具有重大的思想解放意义 ,促成了民族精神和民主精神的“自觉”。但辛亥革命存在着许多不足 ,如“制造社会意识”不成功 ;除“旧”布“新”未能彻底 ;假共和与真共和的争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是共和政体与一般国民疏离 ,未能产生同构效应 ;二是革命党组织的不健全与思想混乱 ,无法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是官僚政客混入革命队伍 ,破坏革命 ;四是革命党没有彻底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鲁迅杂文中的辛亥革命想象具备着特殊的意义,其话语内涵早已超越了历史中的辛亥革命。但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杂文中的辛亥革命想象却呈现出一种深刻而未解决的冲突:一方面几乎全盘性地去批判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但另一方面却从情感与道德立场肯定辛亥革命中某些积极的因素。同时由于鲁迅个人无意或有意的选择,使他所建构的辛亥革命想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中的辛亥革命,呈现出如下两大特征:一是刻意地去弱化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力;二是过度责备辛亥革命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摧毁了皇帝制度 ,否定了君主立宪 ,初步建立起三权分立、国会、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等近代民主共和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模式和程序。袁世凯死后 ,《临时约法》恢复 ,国会恢复和重选 ,共和民主制度在形式上仍按规定运行 ,故不能认为《临时约法》连同民主共和政体成为光辉的史迹。 2 0世纪上半叶的“制宪救国论”、“人权派”、“民主宪政运动” ,则表明中国资产阶级宪政运动并未因辛亥革命结束而终结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期间,列强面对东三省出现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自己的政策,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在中国的殖民利益。综观此期列强的政策,初期,都企图寻找良机,根本解决满洲问题;随后,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加之列强内部行动的相互牵制,各国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想法,进而采取务实的态度,尽量在不谋求改变东三省政治结构的框架内,最大范围地加强对东三省的掠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