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言效能具有局限性。前人克服语言效能局限性的探索,为祖国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语言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效能与人的发展成正比。要摆脱祖国语言效能低下的现实困境,必须既端正文风,完善制度,又搞好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规范语言学指出,语言规范工作是一项规模大、范围广、任务复杂而又艰巨的宏伟事业。一个国家的语言规范化的程度,是整个国民语文素养的体现。语文素养是由教育决定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再者,语文课是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小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规范现状又是如何的呢?  相似文献   

3.
在以交际法为主导的语言教学的今天 ,交际式语言测试应运而生。科学的语言测试应以交际为中心 ,不仅测试语言知识 ,更要把测试的重点放在运用语言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4.
日本英语能力测试体系比较完善 ,实效性很强。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与之相比 ,尽管在测试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但也有共性 ,相互可以借鉴 ,即要注重语言知识、技能测试 ,要创设良好的测试语言环境 ,要应用现代化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5.
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是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语文测试是紧张的心理活动 ,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测试中采用标准参照测试、非标准化测试、能力测试、自我测试 ,适当采用高强度测试、协作性测试 ,可以比较充分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心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从老舍散文《济南的冬天》的诞生机缘入手,探究该文内容“残缺”与语文教学阐释“误读”之间的关联及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济南的冬天》的文学经典化形成,可以窥见老舍散文以至现代文学作品进入解放前后国民基础教育的历史契机.老舍与语文教育的相遇,最初得益于其作品“俗白”而又“艺术化”的语言,而老舍及其作品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契合,则是其能够进入教材的根本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作家及其文学作品“长期被纳入学校课程和课本,通过教学和知识传授得到普及延续”之后就又强化了作家、作品的“经典化”生成.  相似文献   

7.
文莱在苏丹王的统治之下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同化非马来族和非伊斯兰教的国民。非马来语在全国统一的意识形态下构词和句法上受到官方语言马来语同化;第二语言英语在文莱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语言教育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它的社会地位。就文莱语言生态现状来看,少数民族语言正逐年减少而呈弱化、消亡趋势,语言多样性生存空间较小。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1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坦陈,高等院校招生取消语文考试,学生汉语能力下降、汉字书写能力退化,以及母语教育弱化、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相似文献   

9.
不少人一直有这样一种理解,以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学好了课文就是具有了语文能力。因而我们的各级各类语文测试,常常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对课文的理解,作为测试的主要内容。这样,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就变得模糊不清了,教师为教知识而教,语言知识越来越多地进了课堂,课...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揭开了推普工作新的一页。可以说,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工作向纵深发展,是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新阶段的标志。最近几年,从中央到省市,语言学界和语文教育界有关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一方面抓紧测试理论的研究,以增强测试本身的科学性;一方面精心组织实施,抓好测前培训,摸索测试经验。华中师范大学刘兴策教授主编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指要》(以下简称《指要》)一书,可说是测试探索中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语言测试工作者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提高测试的信度与效度,以客观、精确地测量考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测试尤其是大规模高风险语言测试带来的社会影响,很难由改良测试本身来解决。批判语言测试 (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 的提出把语言测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对测试后效 (consequences) 的反思不再局限于反拨效应 (washback),而是重新审视测试中渗透的权力与控制,测试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政治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规划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西方语言资源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对语言规划的影响来看,语言资源观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规划观念.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语委强调的重要概念之一--"语言资源"概念的提出,必将促进我国的语言规划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言规划的重要领域——术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自然语言中的结晶,术语学是语言规范化的重要领域。探究术语与科学的关系,了解中国术语学研究的概况,明晰信息网络时代对术语规范的要求,有利于我国乃至世界术语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越南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中国——东盟关系稳健发展的背景下,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将进一步深化,也将推动学界对越南语言政策的研究。中越两国在语言政策制定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研究越南语言政策对中国语言政策,尤其是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国际化离不开城市国际语言环境的支持。基于语言服务战略视角,从中国城市国际化进程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求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制定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规划、构建多语言服务体系、培养语言服务志愿者、促进城市语言服务规范化,成为我国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习得二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必定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母语迁移。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母语的影响在第二语言的初学者阶段体现的最为明显,也最容易被研究者观察。文章阐述了正迁移和负迁移对不同年龄阶段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开始学习英语时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年龄阶段的人学习第二语言两种迁移都会起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通过实验和调查发现,适当的母语基础对习得第二语言相当重要,这是文章重点阐述的,同时也验证了在中国开展英语启蒙教育不是"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语言和谐环境的长远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对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冲击,我国应采取“由点到面”——从国际化大都市扩散的策略,采取“两手抓”的语言规划方针,即一方面开发研究英语学习自主策略,缩短英语教育时间;另一方面,增强语言内外和谐,平衡普通话和方言、英语和汉语关系,立足长远,降低强势方言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普通话在本土的地位和使用规范,建立平等、和谐的语言环境,并为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传播创造平台。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了语言规划及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定义及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方法:地位规划的方法--行政方法,自上而下;本体规划的方法--学术方法,自下而上;传播规划的方法--多种方法,上下结合.  相似文献   

19.
语言濒危和英语霸权是21世纪的基本特征之一。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民族交流离不开对语言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母语教育是根本,外语教育服务于母语教育。保护母语与母语文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汉语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的国际势力是中国语言规划的最终目标。稳妥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中母语与外语的教育问题是我国语言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文字"是语言文字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中国知识界普遍拿"文字"说"语言"。张桃先生的文章《汉语走向世界的时代》误把"汉字文化圈"当成"汉语文化圈",在此基础上论证"汉语日渐成为世界性语言"毫无科学性可言。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宏观的语文知识"急需进入中等教育,中国知识界急需在这方面集体补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