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萤窗异草》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著作。它与《聊斋》相仿佛,神仙、鬼狐、精怪的幻化;公案、趣闻、社会传奇的敷演是它的主要内容。每篇篇末,加以“外史氏曰”,以短评的方式揭示或深化作品的旨要或透露其讽喻意义,也是《聊斋志异》的模式。《萤窗异草》中的许多篇章脱胎于《聊斋志异》,或从《聊斋志异》的某些篇章演化出来,如《温玉》之于《莲香》;《柳青卿》之于《狐梦》;《田一桂》之于《马介甫》;《徐小三》之于《晚霞》;《宜织》之于《婴宁》;《痴婿》之于《小翠》(川剧剧目有《痴婿》,也是演《小翠》);《田凤翘》之于《连琐》;《舆中人》之于《瞳人语》;《续稔殃》之于《稔殃》;《续五通》之于《五通》;……有时章法、句式也套用因袭。总之,应该承认,《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唐勒》、《小言赋》和《易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孔子与《易传》的关系,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是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对此说表示怀疑的,始于北宋欧阳修的《易童子问》,而清人崔述作《洙泗考信录》,专有《辩作<易传>之说》一篇,论之尤详。近人论《易传》作者,多援崔氏之说,但也有加以驳正的。如日本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其《孔子世家》考证引崔述语,逐条反驳,并历引《战国策·秦策》蔡泽语、宋玉《小言赋》、《荀子·大略篇》、《礼记·乐记》、《韩非子·外储说》、《新语·道基》等篇及《淮南子·缪称》,证明《易传》流行久远,为各家引  相似文献   

3.
<正> 史记论赞,系指《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仿《左传》的“君子曰”所创造的史论形式。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称篇末之“太史公曰”为赞。《史记》全书,序二十三篇,赞一百六篇。二十三序,即十表九序,《将相表》无序;八书五序,《礼》、《乐》、《律》、《历》、《封禅》五书有序;世家中有《外戚》一序;列传中有《孟苟》、《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货殖》八序。一百六赞,即十二本纪缺《今上本纪》,有赞十一;八书三  相似文献   

4.
<正> 《启颜录》是继《笑林》之后又一部有影响的笑话类志人小说。《启颜录》原书巳亡,现有六种辑刊本。第一种敦煌卷子本,存《论难》、《辩捷》、《昏忘》、《嘲诮》四篇,三十六则;第二种明谈恺《太平广记》辑本二十五则;第三种明刊《类说》卷十四所载十七则;第四种明吴永辑《续百川学海》广集载十则;第五种明陈禹谟辑《唐滑稽》卷二十所载四十五则;第六种明许自昌《捧腹编》一则。六种共一百三十四则,去掉重复者,大约有一百余则,均见载于王利器的《历代笑话集》。关于作者,《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启颜录》十卷,侯白  相似文献   

5.
陈远宁 《船山学刊》2013,(4):161-166
《旅》,慎用刑狱而无不当;《巽》,推行政事应柔顺、多加劝诫;《兑》,朋友相交要求同存异;《涣》为圣贤安邦定国之大用;《节》为君子养有余补不足的原则;《中孚》,君主以和顺而泽惠下民;《小过》,不可因小过失而影响大局;《既济》,预先把握天道就能成功;《未济》,善于因物成化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易大传》的著作年代,近人认识不一。郭沫若《周易之制作时代》:“我相信《说卦传》以下三篇应是秦以前的作品。但是,《彖》《象》《系辞》《文言》则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系辞》《文言》的三种是荀子的门徒在秦的统治期间所写出来的东西,《象》在《彖》之后。”李镜池《周易探源》:“《彖传》与《象传》——其年代当在秦汉间;《系辞》与《文  相似文献   

7.
《花阵绮言》,书首有“仙隐石公编次”字样。仙隐石公,乃袁中郎宏道;又《花阵绮言题词》一则,亦署“楚人袁宏道题”。查《袁中郎全集》,无此题词,或系坊贾编成,冒名沽利所为。全书共十二集。第一卷,《三奇合传》;第二卷,第三卷,《花神三妙》;第四卷,第五卷,《天缘奇遇》;第六卷,第七卷,《钟情丽集》;第八卷,《娇红双美》;第九卷,第十卷,《金谷怀春》;第十一卷,第十二卷,《觅莲雅集》。此书所辑文字均错综出入于明何大伦本《燕居笔记》和无名氏《绣谷春容》,《国色天香》,《万锦情林》,《风流十种》等书,皆为万历  相似文献   

8.
一西汉末年,四川成都出了一个多产作家扬雄。晋朝常璩在《华阳国志》卷十叙述他的写作情况时说: 以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史莫善于《苍颉》,故作《训纂》;赋莫弘于《离骚》,故反屈原而广之;典莫正于《尔雅》,故作《方言》。这段话说明杨雄写作是喜欢摹仿前人的。他的《太玄》摹仿《周易》,《法言》摹仿《论语》,《训纂篇》摹仿《苍颉篇》,他的自传体长诗《反离骚》是摹仿《离骚》  相似文献   

9.
《诗经》主要反映的是我国西周的社会人文等情况。从《豳风·七月》 ,《小雅·楚茨》、《小雅·信南山》、《小雅·甫田》、《小雅·大田》以及《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农事诗中可以看到我国西周的土地制度———走向封建化的土地国有制度 ,有公田与私田之分的井田制  相似文献   

10.
桑耀华
  桑耀华,男,云南洱源人。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原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云南大学政治课教研室哲学教师,参加过云南民族调查及云南少数民族简史、简志编写工作,现已离休。著作有:《德昂族简史》(主要撰稿人),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德昂族》,民族出版社出版;《茶水清清话德昂》,云南儿童出版社出版。参与调查、整理并编辑《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编辑《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辑《思茅、玉溪、红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主要有:《茫蛮和金齿族属试论》,(《云南社会科学》),曾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金齿国盛衰简论》,(《中央民族学院学报》);《景颇族山官问题初论》,(《民族学研究》第五辑);《论近代景颇族社会的半部落半封建性质》,(《云南社会科学》);《部落释义补正》,(《辞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2.
《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按照海太宗“疏不破注”的原则,以《毛诗传笺》为准绳,以隋刘焯、刘炫的义疏为稿本编撰而成。一般认为《毛传》、《郑笺》都是《孔疏》“疏而不破”的“注”,其实不然。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举证有六:《笺》标新立异处,《疏》极力圆通之;《笺》泥于诗序处,《疏》极力附会之;《笺》以兴为赋处,《疏》极力敷衍之;《笺》援礼入诗处《疏》极力申述之;《笺》误说意旨处,《疏》极力弥缝之;《笺》考释欠妥处,《疏》极力曲全之。总之《郑笺》之阙失,亦《孔疏》之阙失。  相似文献   

13.
孟子与经学     
<正> 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题辞》)可见孟子也是传经之儒。孟子于五经中,除了《易经》没有讲到以外,其余《诗》《书》《礼》《乐》《春秋》都有所论述。 (一)孟子论诗司马迁说:孟子与其徒公孙丑之属,“叙《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荀列传》)所以赵岐说他“尤长于《诗》《书》”。现在《孟子》中引《诗》论诗的,不下三四十则,可见司马迁、赵岐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孟子》中讲到诗的兴衰,他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以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两千年来主要的传统思想,其经典就是《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后来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加以注释,编成《四书章句集注》。到元代皇庆二年,《四书》被定为科举考试课目,考题必须出自《四书》,发挥题意必须以朱熹的注释为根据;这一直沿袭到明清两代而不衰。因此,《四书》便成了我国传统的启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书》中相关文献的检索,王莽用《书》包括依《书》正名、造势,依《书》布政、施政,引《书》议事等方面。王莽辅政、当政期间,也采取了一些促进《书》学发展的举措:考论《五经》,定娶礼;筑学舍,增博士,征经士,集群说;为太子置师友;尊儒者,立学官;制礼作乐,讲合《六经》等。  相似文献   

16.
<正> 屈原的《九歌》是一组“情致缥缈”的祭祀歌。但《九歌》之名并非屈原始,而有着悠久的历史。《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都是说《九歌》在夏代以前就有了,是夏启从天上取下来的,能演奏,用以乐神的歌曲。《楚辞·九歌》是否就是夏以前的  相似文献   

17.
从一九八二年起,至一九八四年底止的三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刊物上共发表关于辽、金及契丹、女真史方面的论文500余篇,其中包括契丹、女真、渤海和考古方面的论文和调查发掘报告等。专著达十种以上,打破了历史记录。其中辽史二种:《辽史稿》、《辽史简编》;金史二种:《金代经济史略》、《金史简编》;民族史二种:《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东北民族史略》;渤海史二种:《渤海简史》、《渤海国史稿》;文集一种:《辽史丛考》;译著一种:《金代女真研究》;资料汇编一种:《全辽文》;古籍整理二种:《归潜志》、《鸭江行部志注释》。下面仅就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成就较大的几个方面,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18.
陈远宁 《船山学刊》2013,(1):163-167
《益》,弭过就善,努力不懈;《央》,无私心而刚断已至;《姤》,畅达广谕,不期而遏;《萃》,崇尚文治,收敛武备,有备无患;《升》,积累修养德行,净化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形式多样,类目繁杂。有按文书形式分类的,例如《上谕档》、《奏事档》;也有按机构立卷的,例如《黑龙江将军衙门档》、《刑部档》;也有以内容相称的,如《庆寿档》、《奏销档》;还有按地名划分的,如《盛京档》、《台湾档》。其中《天津档》便是以地名立档的一部档册。  相似文献   

20.
陈远宁 《船山学刊》2013,(2):157-162
《困》,行于忧患保其忠厚;《井》,劝民辛勤劳作而用之不穷;《革》,因时变革以顺四时之化;《鼎》,君子以柔道安治天下;《震》,以内在的忧惕时加警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