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陈铁民先生的现场求证和研究结果来看,唐代《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许多景点都不在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的范围之内。国内园林史学界将《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别墅园林”或“郊野园林”的证据并不能成立。该文通过对《辋川图》中“辋川居所”与城市园林在“私权边界”、“主人身份”以及周边“自然山水的人工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辋川图》中的辋川居所不但在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园林有着明显不同,在逻辑关系上也不应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2.
王维田园诗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的田园诗虽然只二十首,但在王维的诗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研究王维晚期思想不可多得的材料。《旧唐书·王维传》中记载:“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间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子舍下,别涨竹洲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他的许多富有画意的山水田园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人笔下描绘的农村是一派优美的境界。王维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中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略去次要部分,摄取最鲜明的一段和最引人入胜的刹那,加以突出的表现,将田园描绘得美妙、别致。春…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蓝田县在历史上虽是僻在一隅的蕞尔小邑,但它山明水秀、风景佳丽,尤以辋川为著.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起,诗人王维在这里隐居了十余年,写下了足可彪炳于中国诗史的大量山水田园诗.这些诗作使辋川蜚声天下,流誉古今.王维辋川诗作(包括虽不写于辋川,但与辋川有密切关系的作品)共计84首,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辋川山水为描写对象,约占整个辋川诗作的百分之八十。这类诗全面而细致地描绘了别业的山水风物、四时佳景,从亭台馆舍到山石竹木以至花草虫鱼,无不毕备。在诗人的笔下,别业的景色丰富而又别具一格:“柳条指地不须折,松树披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戏题辋川别业》)在这个充满着自然生趣的静美环境中,四时景色不同,山木草虫各异.春则“桃红复含宿雨,  相似文献   

4.
论辋川诗境     
文章从王维的思想源流探讨辋川诗境。王维在狂与狷的两极之间,关闭自己的柴扉,监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自然境界中自我的泛化与发现。辋川诗境是一个避世的世界,是一个藻雪精神的世界,是一个士大夫情结的物化世界,是孤独内心的消散世界,是色相俱空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王维的诗,在万紫千红,缤纷多采的盛唐诗坛上,卓然成一大家。和孟浩然等人一道,号称山水田园诗派,掀起了继谢灵运之后,我国山水诗的又一个高潮,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在《题兰田烟雨图》中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觉得:这个评价主要是针对王维后期(开元末到天宝末这十五、六年时间内)王维作为辋川别业的主人,由壮年向老年过渡时写的大量的反映隐居终南,辋川闲情逸致生活的山水田园诗而言的。这时,唐朝一方面是国势的强大和经济的繁荣都达到了顶点,另一方面是在这强盛繁华的背后却潜伏着衰落的危机。王维又过的是恬静悠闲的生活,在风景优美的别墅中“弹琴赋诗,傲啸终日”。他自己曾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相似文献   

6.
刘昚虚与山水田园诗派的中坚人物孟浩然,及王昌龄、诸禅僧交往颇深;其山水田园诗在立意、技法、风格上均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征相近,所以刘昚虚应当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其山水田园诗以“深厚”的诗境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的具体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他们同为扫荡玄言诗做出贡献,奠定了山水田园诗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身世不同,所以诗的内容和风格也多有不同:谢灵运官高位显,陶渊明则家境贫窘,所以二者对人民、对山水、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不同。在诗的风格上,谢诗富艳雕刻,陶诗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在辋川隐居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晚望”诗和山水画,二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 审美特质。同时,王维的晚望诗与山水画又有相通之处。正如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言,王维 晚望诗与山水画是并举且互融互通的。  相似文献   

9.
《辋川集》是王维与好友裴迪在其辋川别业的唱和之作,前人对王维《辋川集》的研究多集中于佛禅之趣和文本的审美分析上。文论试从情感意识和空间意识两方面来对其进行探讨,首先对王维《辋川集》中蕴含的友情及愁情两方面的情感意识进行分析,进而结合王维"诗画相融"的诗歌创作特点对其诗中意境空间的营造艺术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以求对王维《辋川集》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多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论王维《辋川集》的蒙太奇美翟振业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不难发现存在着相当于蒙太奇手法的表现艺术。诗里的不同“画面──镜头,按某种方式联接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含义,收到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王维《辋川集》自然诗就极富于这一表现特色。这二十首诗描写二十个景点,...  相似文献   

11.
王维辋川诗意象的营造是他追求纯真高洁的审美理想,融合在自然美之中的结晶。诗人能辩证地处理意象的虚实、动静、主次、繁简的关系,精致地描绘山林幽美清空的空灵之境,使言外之旨、象外之趣包含在精炼的意象之中,王维乐隐林泉沉醉自然山水之情因他刻画的意象而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2.
《辋川集》是王维精心创作的一组山水诗。这组山水诗十分别致:一,全是五言绝句。二,每一首诗的题目都是辋川山谷中一处游地的名称。三,每一首诗的后面,都附有他的好友裴迪的一首形式完全相同的和作。四,诗前有序,说明这个集子是王维亲自编次的。其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坨、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序中所记游地共二十处,是按游览路线排列的。何以见得呢?秦少游书于《辋川图》后的一段文字透露了这一消息:“元祐丁卯,余为汝南郡学官,夏得肠癖之疾,卧直舍中。所善高符仲携  相似文献   

13.
王凯博士的新著《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道家精神为线索,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的广阔视野下,对先秦至晚唐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化了对古典美学和古典诗学的研究。作为一部融美学与文学为一体的学术著作,该书贯彻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孕育、萌芽、形成以及发展到高峰的流变过程,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征;既深入地探讨了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精神对山水田园诗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也生动地展现出山水田园诗中所蕴涵着的自然气韵和道家风骨;同时,也试图通过对山水田园诗的现代阐释来彰显生存境域的深层奥秘,重新还原诗意语言自身所建立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深受儒、道、禅尤其是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意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纯朴清新、浑然天成的自然美;传神写意、诗中有画的意境美;味外之味、韵外之致的神韵美。  相似文献   

15.
王维选择隐居辋川对其生活和创作影响极大,而其选择缘由主要是因为辋川的诸多特点契合了王维独特的人生追求。首先,辋川幽静偏远且有佛教氛围,符合居士王维及其母亲的奉佛需求;其次,辋川地貌兼具多种造园优势,契合园林设计家王维的审美需求;最后,辋川的特殊地形与淳朴民风可满足王维渴望世外桃源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6.
张旻 《东方论坛》2007,(2):125-125
《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是青岛大学王凯教授的新作.该书以道家精神为线索,以先秦至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历史发展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艺术等领域许多重要的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化了古典美学和古典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中国古人最崇尚的审美理想,和谐审美对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晋宋山水田园诗展现的自然美和生活美均以和谐为审美的标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本文试图通过文本的剖析深入探讨晋宋山水田园诗以和谐为核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李白、杜甫、白居易堪称唐诗三杰,但就山水田园诗而论,则又不是最优秀的。这方面首推王维、孟浩然。李白虽亦擅长山水田园诗,但其诗傲气太盛,潇洒之风太浓,那天马行空的气势似乎蹈碎了山水田园那幽静之气,所以李白不能算上乘。而杜甫、自居易诗中的忧国忧民,诗之功利风气太浓,又似乎污染了山水田园诗之纯净,只有王维、孟浩然二人的诗作,无论从价值上,还是从意境上,都堪称唐代、甚至整个中国诗歌历史上的山水田园诗之最高峰。  相似文献   

19.
一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又是精通禅理的佛教居士。当时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掸理”。后人称之为“诗佛”。他的诗受到佛教禅理的影响,古代诗论家评之:“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词句,皆合圣教”。“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掸”。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王维中年以后的诗歌创作,确实受到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诗作有一部分直接宣扬禅宗的哲学思想,有些则借山水景物,表现虚无空寂的境界。本文试图分析王维部分有代表性的山水诗中的禅理,及其如何融于所描绘的山水景物。王维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青年开始奉佛。他在《大荐福寺大德道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了前人的田园诗风格,还融入了释道观,他以一个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把绘画构图中的色彩、动静等引入诗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丰富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诗类型。其山水田园诗给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