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京英  王强  铁兵 《中国统计》2002,(11):25-27
美国《财富》杂志近期公布了2001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排行榜。资料显示,2001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额同时出现下滑,这与2001年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是互为影响和互为联系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500家最大企业在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行业和地区分布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反映和影响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及经济发展趋势,对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额首次出现双下降,成为2001年世界经济衰退的重要因素 2001年是…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变化,我国出口增长由于世界经济减速而大幅下降,外需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9·11”事件以后,增加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和贸易前景仍不明朗。我国的基本对策应该是外需不足内需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世界经济基本格局 总的来说,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形势是:世界经济开始在相对不确定中趋于稳定.在稳定中温和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7%,比2002年提高0.7个百分点。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其经济也出现缓慢回升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3年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2.6%;日本经济在去年已经连续3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全财政年度有望告  相似文献   

4.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国家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性。这是世界各国极为关心和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重大经济危机,更给世界各国敲响了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警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目前总体环境和条件虽然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影响长期稳定发展的因素,有些问题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同许多国家一样,经济安全问题将是目前和今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将国家经济安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国家统计局科研所与清华大学并行承担此项目。从本期起,本刊将分期登载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逐渐波及世界各国,最终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步入衰退,具体表现为衍生产品价格下跌、投资银行破产或出现财务危机、信用循环断裂以及实体经济遭受剧烈冲击等。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必然是首当其冲。在次贷危机的猛烈冲击下,全球股市出现普遍爆跌的联动效应现象。同样,我国股票市场也在危机过程中显示出漫长而又迅速的下行路径,股指连创新低。  相似文献   

6.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变化:一是受美日经济下滑尤其是美国“9·11”事件的影响,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00年的4.8%回落到2%左右;二是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从上年的12.4%回落到5%左右。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减速,我国出口增长大幅度回落,外需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 尽管如此,2001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仍增长7.6%,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一枝独秀”。这主要是2001年以来内需保持稳定加速增长的良好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减少,因而支持了当前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坚持以…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7月出现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最近于今年1月13日巴西货币雷亚尔的大幅贬值,都已经或者正在冲击着整个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金融危机犹如洪水猛兽到处横冲直撞,导致整个世界动...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必将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整个国民经济出现新的飞跃.统计是认识社会、反映和提示客观世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邓俊 《四川省情》2008,(9):44-44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以来没有出现任何缓和的迹象。它不仅为世界经济形势罩上了一层阴影,还给我国经济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是我国银行购买美国抵押贷款证券所蒙受的损失,这种损失比较有限。相对而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就要远远大于直接影响了。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 ,浙江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整体经济形势良好 ,其主要标志是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态势 ,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 ,主要经济指标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 ,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浙江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进入二季度后 ,经济增速出现了放慢的征兆。预计下半年浙江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全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可望超过10 %的预期目标。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1.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稳定较快增长。在去年全国和全省经济出现好转的基础上 ,在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  相似文献   

11.
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2006年海洋经济公报》显示,“十五”期间,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显著。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并且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对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以及对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对比世界以及沿海各国海洋经济发展特点,最终总结出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和旅游经济迅猛壮大。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旅游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广东省各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又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带动了当地经济腾飞,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发展。通过对1998年和2003年广东省各地区第三产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典型相关对比分析,揭示了第三产业经济和旅游经济二者的典型相关关系变化,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界定了绿色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指数,根据生态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原理与绿色经济的关系,构建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并运用"十一五"时期的数据对指数进行验证。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目前的绿色经济发展不具有典型绿色经济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刘波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18,35(2):109-118
随着非正规经济规模的扩张,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的关联逐渐增强。本文结合我国非正规经济特征对国家投入产出表做进一步开发,编制出1992、1997、2002、2007和2012年5个年份的非正规经济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Leontief逆矩阵及其结构分解技术对非正规经济的产出乘数效应和经济关联效应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具有紧密的经济关联,逐渐成为支撑正规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拉动增长的巨大潜力;2非正规经济内生发展机制、非正规经济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反馈机制和关联机制均有好转,说明非正规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愈加通畅;3动态乘数效应、动态反馈效应和动态溢出效应对非正规经济产出增长率的影响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差异,政府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享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来自政策制定者、商业部门、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现实迫切需要分享经济统计核算提供分享经济方面详尽的数据信息。为准确把握分享经济的规模以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分享经济纳入宏观经济核算的范畴。就分享经济的定义、核算对象和范围、核算内容和形式等基本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力图给出一个分享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以期对分享经济核算的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中首先给出了分享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分享经济的主要分类进行了概况和总结。接着以交通运输服务数字平台和私人住宿服务数字平台的分析为例,探讨分享经济核算涉及的部门分类及基本核算内容。之后,考虑到分享经济的统计核算可以通过目前的宏观核算原则和方法实现,但现行分产业核算的中国GDP核算框架无法与涉及到众多行业的分享经济直接对接,建议通过统一的分享经济卫星账户体系,相对独立地反映分享经济的发展情况,并给出了分享经济卫星账户体系的基本架构设想,并对分享经济核算涉及的数据来源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分享经济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面临诸多挑战,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灰色关联及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虚拟经济交易规模逐步扩大的背景下,以1998年二季度至2008年四季度的数据为样本,以虚拟经济各主要代表变量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情况、实体经济部门与虚拟经济部门的互动发展情况,进行协整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及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虚拟经济各主要代表变量与实体经济间存在协整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灰色综合关联度高,没有出现实质性分离情况;虚拟经济部门对实体经济部门的边际溢出效应远大于实体经济部门对虚拟经济部门的边际溢出效应,1998-2008年间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发展基本处于"供给引导型"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下经济实证研究:1979-1997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地下经济 :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  地下经济在西方国家又称“隐形经济”、“黑色经济”或“缝隙经济”。地下经济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副产品早就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然而 ,直到本世纪中叶 ,西方经济学者才开始注意和研究地下经济问题。这是因为在六、七十年代 ,面对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衰退、失业剧增与高通货膨胀交织共存的“滞胀”现实 ,西方主流学派的经济理论显得苍白无力、无所适从 ,陷入所谓“经济理论的第二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经济学者试图从新的角度———地下经济的角度———来寻找解释上述经济现象的依据 ,…  相似文献   

18.
一、军事经济周期的内涵(一)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类型经济学家普遍接受的经济周期定义是美国经济学家密契尔(W.C.Mitchell)给出的“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由很多经济活动的差不多同时扩张,继之以普遍的衰退、收缩与复苏所组成的,这种变动  相似文献   

19.
彭刚等 《统计研究》2021,38(7):19-31
我国尚未建立起数字经济生产核算体系,缺乏数字经济增加值等官方统计数据,不利于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及制定相应政策。本文基于SNA 视角探究了我国数字经济生产核算相关问题,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不同阶段其内涵表现不同,相应生产核算范围既是对现有SNA 的延续,又具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从核算目的、核算主体、核算客体和核算方法等要素看数字经济生产核算,既应与传统SNA 生产核算保持协调和遵循,又分别表现出其特殊之处;我国应分阶段推进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实践,新生型数字经济可借助“三新”统计工作实施,融合型数字经济需借鉴R&D 核算制定专门的核算和调查制度。本文能够为我国统计部门开展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工作和认知数字经济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MIMIC模型,利用1979-2009年的统计资料,将地下经济视为一个潜变量,以税收负担、犯罪率、失业率、政府管制、通货膨胀和居民收入作为地下经济的原因变量,以货币流通量及自我就业率作为地下经济的指标变量.研究显示: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增长幅度较大,1979年中国地下经济规模比例仅为0.78%,2009年则高达19.93%;地下经济规模与官方经济增长率互为因果关系,地下经济对官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地下经济规模与居民收入差距为单向因果关系,即地下经济规模的扩大加剧了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