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术、风俗、宗教等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原汉文化对高句丽文化的影响,说明了高句丽文化中有诸多汉文化因素,从而证明了高句丽文化是华夏文化中的一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高句丽民族是擅歌善舞的民族。其乐舞形式与艺术造型 ,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流行各国 ,尤其在吴越国境内。两汉—南北朝时期盛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白鹤舞、白纟宁舞、拂舞等艺术形式 ,对高句丽乐舞有着深刻的影响。高句丽的乐舞中头戴鸟羽之俗与吴越文化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中国东南沿海的吴越文化与高句丽民族文化关系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服饰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服饰变迁史,壮族服饰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历程。在壮族服饰习俗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摘要]中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服饰作为民族特有的视觉符号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体。从承载着历史见证的民族服饰文化上可以看出本民族文化特色,反映出各民族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些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东方特有的服饰风格。从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几次民族融合,探讨中国传统服饰在这些融合中所展现的个性和形成的范式及对后世的影响,可以新显中华民族作为“衣冠王国”的特异人文成就。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与三燕文化的陶器在器形、纹饰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是高句丽陶器受三燕文化影响的结果。从4世纪开始高句丽与三燕文化的创立者——慕容鲜卑展开了激烈的辽东争夺战,直至5世纪末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以高句丽的获胜而告终。频繁的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民俗生活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格习尚、风情的产物和载体。色彩是人类共通的感情语言,色彩是服饰的眼睛,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审美习惯.不同的环境,服饰色彩有着不同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探讨汉俄两民族传统观念与文化心理中服饰色彩的象征寓意及文化,从这一侧面了解并观察到汉俄两民族过去与现在文化心态的外化面貌,为从事语言与服饰文化研究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7.
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出土的靺鞨、渤海陶器与高句丽陶器在器形、纹饰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主要是高句丽文化因素影响靺鞨、渤海文化的结果,但这种影响并未触及靺鞨、渤海的典型器物“靺鞨罐”.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的陶器器形对靺鞨、渤海陶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出土陶器的器形基本被渤海其他区域全部接受,并且成为渤海陶器组合中重要而稳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花腰傣以女性传统服饰上有条绚丽的腰带而得名,服饰是花腰傣最为突出的族群标识,花腰傣中三个支系傣卡、傣雅、傣洒的区分也是依靠服饰.2009年花腰傣服饰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分析花腰傣服饰的文化内涵,认为其服饰承载着花腰傣民族历史记忆,积淀着民族文化心理,整合着民族生活.然而,在当代社会文化变迁中,花腰傣服饰出现...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的变服改饰有三大成因:同一民族适应不同自然环境而改变服饰;为利于族群认同对有图腾意义的部分进行巧妙保留;为呼应文化环境,外来民族变服化俗融于当地民族,包括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服饰实行移风易俗、相邻民族相互习染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服饰。少数民族的变服改饰是少数民族对其他文化的主动接受、被动适应和各民族文化相互习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苗族服饰以其制作技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丰富、款式色彩之多样性特征,在世界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的演变与转型,是苗族与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接触,逐渐地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把握苗族服饰的演变规律,探究苗族服饰现代转型的发展态势,找出导致苗族服饰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确保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保护传承及实现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战争的历史,在长这七百多年的进程中,战争充斥着每一个重要的阶段,军用装备设计自然是高句丽人最为重要的设计之一。为了便于长期征战和灵活穿梭于深山老林,只有轻巧的兵器和快捷的战马才是其最优化的选择,轻巧灵便是高句丽军用装备设计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激勇善战的高句丽民族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之中,运用聪明的智慧设计出无数灵巧精美的战争装备用品,为我们进行高句丽设计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图腾是民族群体的象征,是一个族群区别于另一个族群的标志。图腾崇拜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精神信仰与文化符号,通常以旗帜、族徽、服饰及纹身等为表现的载体。花瑶是一个迁徙民族,以盘瓠为祖先,同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龙,在长期生活与迁徙过程中,花瑶与迁徙途中的各种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的图腾崇拜。花瑶没有族徽、族旗与纹身,其服饰是图腾崇拜的最主要的载体,图腾崇拜对花瑶服饰艺术总体形态及花瑶挑花艺术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同时图腾崇拜禁忌在花瑶服饰中具有矛盾体现,充分体现了图腾崇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现实生活与生命的崇拜。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服饰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我国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中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四川凉山彝族三大次方言区的服饰特色,从款式、色彩、纹样和佩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问题;对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献解读高句丽民族起源,需要区分两个问题:第一,文献撰写的角度是民族史还是政权史;第二,民族起源与王族来源的不同.基于此,高句丽民族起源的解读应以《三国志·高句丽传》等民族史文献为依据,而《魏书·高句丽传》等政权史文献与高句丽民族起源无关.  相似文献   

15.
谈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陈列艺术韦荣慧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标记,也是一种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除汉民族外,还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苗族三大方言区的服饰形态杨苗族服饰是该民族的外部形象标志,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结晶,具有许多人类早期服饰的特点,能提供颇为丰富的早期服饰标本,对探索人类服饰的进化历程,尤其是苗族服饰发展的历史,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根据1982年《贵州苗族服...  相似文献   

17.
卓尼藏族服饰是洮州地区农业区藏族(今卓尼县)特有的服饰文化。它的产生、发展是区域文化的产物,由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研究以实际调研为基础,结合文献记录和图像资料为证。从民族文化交流而言,卓尼藏族服饰在融合了汉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受到蒙古族和满清服饰文化的影响,并具有时代性质。  相似文献   

18.
花瑶服饰的民俗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瑶得名于以精湛的手工技术而独树一帜的花瑶服饰,花瑶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融汇了花瑶的历史、文化和性格,已经成为花瑶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志,成为花瑶民族精神的象征。花瑶服饰中的挑花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2006年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文化的两种典范,西部牛仔文化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产物,蒙古马文化是人类适应大自然的产物,在不同阶段不同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民族精神。两种文化又通过电影、民歌、服饰等方面以相同的形式传达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对世界影响深远。比较研究两种文化旨在兼收并蓄两种文化的精华,以北美西部牛仔文化的保护发展为参考,建议适合内蒙古马文化产业保护与开发的特色途径,从而弘扬蒙古马文化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使马文化在蒙古族民间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20.
秽与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秽与貊都是族系称谓。秽系民族一直生活在东北东部地区。貊系民族散居蒙古草原,自西周中、后期,部分迁入东北东部,与秽系民族杂居。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最终形成高句丽、秽貊、夫余等民族。秽貊一词最初是指居住于秽地的貊族,而后则成为新兴各族的通称。貊系民族受秽系民族影响,由畜牧民族变为农耕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