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世纪之交我国石油需求状况预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的GM(1.1)预测方法,对1995~2000年我国石油需求进行预测,并与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照研究,增加了预测的准确度。定量预测与定性分析表明,“九五”期间我国石油需求增长较快,年均增长5.67%,200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2.09亿吨,供需缺口4400万吨。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石油供求紧张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应加强对石油供需平衡的宏观调控,加大勘探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应体系;同时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油气并举,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以缓解我国石油供求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2.
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国内石油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经过十几年的艰难历程,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进行并购等直接投资活动,获得了大量的份额油①。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将中国石油企业所获得的份额油对中国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量化。结论表明,中国石油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完全带动效应是3617.64亿元,相当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4.01%。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目前共有职工18.8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净值300多亿元。自1964年1月25日经党中央正式批准开展石油勘探开发以来,累计找到67个不同类型的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多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00亿立方米,配套建成年原油生产能力3000万吨。到1995年底,累计生产原油5.8亿吨,天然气288亿立方米,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461亿元,累计上缴利税269.6亿元。从1974年开始,至今已累计出口原油8629.4万吨,为国家创汇120亿美元,成为我国继大庆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目。1981年,苏联的石油产量达6.0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1.9%。自1974年以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见表1)。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1981年,苏联的石油产量达6.0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1.9%。自1974年以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见表1)。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後,对农业的影响将是最直接,最深远的。那么,“入世”后,中国主要农产品究竟能不能与国外农产品竞争?有没有比较优势?某个品种的竞争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小了?中国农科院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对中国主要产品进行了详细研究论证。小麦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直为全国耕地面积的22一30%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一27%。中国是世界小麦主要进口国,一般净进口1000万吨以上,1995年净进口1137万吨,净外汇支出2.03亿美园。中国小麦已失去比较优势,1990年中国小麦的国内…  相似文献   

7.
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国内石油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经过十几年的艰难历程,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进行并购等直接投资活动,获得了大量的份额油①。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将中国石油企业所获得的份额油对中国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量化。结论表明,中国石油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完全带动效应是3617.64亿元,相当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4.01%。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2015年和2020年CO2排放强度减排目标,建立了以CO2强度减排为主要约束,综合考虑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约束的石油需求优化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分别为5.28亿吨、6.04亿吨,该结果意味着,未来我国石油需求总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占一次能源比重有所下降;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发现,减排约束对石油需求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未来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石油天然气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有功之臣。从1949~1994年的45年间,在实物形态上累计为国家提供了27亿多吨原油,2930亿立方米天然气,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期在价值形态上为国家积累了2610亿元的利税,并使160多万石油职工得到就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解放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很快。1949年,我国的石油产量只有12.1万吨,天然气产量只有1617万立方米;五十年代随着新疆克拉玛依等油田的开发,我国的石油工业开始起步,但石油生产仍然满足不了国内的需要,进口石油的状况仍然没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五十年代末,随着…  相似文献   

10.
印度经济近来年均增长8%以上,能耗年均增长2.76%。在印度能耗结构中,煤占53%,石油占33%,天然气占8%,核电占1%。印度年产煤4.44亿吨,年耗煤4.78亿吨,原油日产65万桶,日消费263万桶,天然气年产9960亿立方英尺,年消费1.089万亿立方英尺,煤、石油、天然气均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初我们受托研制华东地区石油供需模型,一年多来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本模型由石油供应和石油需求两个子模型组成。关于石油供应模型,本文主要介绍了运用线性回归、线性规划和定性分析三种预测方法,对原油和成品油(主要是轻质油)作了1990、1995和2000年三个预测年份两种方案的生产量预测。关于石油需求模型则主要介绍了运用参数仿真模型方法对成品油的消费量作了高、中、低三种方案的预测。对于石油供需预测,除了可采用上述模型外,还有其它一些模型可供选择,限于篇幅,本文未作一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家石油储备是能源与经济安全的稳定器.随着我国经济对石油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内石油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因而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势在必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我国建立石油储备应采取以下措施走"要储备,先立法"的道路 ;明确适当的石油储备规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管理模式;完善石油统计和报告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石油市场自2014年下半年价格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虽经沙特与俄罗斯领导的限产保价联盟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布伦特油价也仅为下跌前的一半。新能源发展以及能源系统演进,出现了关于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灾变观点——石油行业行将快速没落,石油工业不是储量耗尽,而是需求耗尽。观察布伦特油价趋势,2017年8月布伦特原油价格的数据表明,在多重影响下油价是随机游走态势。从需求层面讲,在全球能源需求连续3年弱增长1%,仅是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一半的背景下,2016年全球石油消费强势增长1.6%,连续2年高于10年平均增长速度;虽然OECD国家2005年达到石油需求高峰,但并未改变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全球石油需求高峰将出现在2035年,峰值需求52.85亿吨,比2016年绝对增加8.67亿吨。值得注意的是,2035年仅是达到石油需求高峰,而不是"需求用完"。禁售燃油汽车规划将派生巨大天然气需求。从供应层面讲,"限产联盟"策略不一、执行不力是低迷油价的一个解释;而助推供应、改变世界石油生产消费格局的美国页岩革命,才是诠释世界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密钥。世界石油工业已进入供应宽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委内瑞拉位於南美洲北端,面积引万平方公里,人口1755万。其中传统出口产品是石油及其副产品和铁矿砂、咖啡、可可等。委内瑞拉於1990年8月31日加人关贸总协定。委内瑞拉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有l.26万口油井,l万多公里长的输油管道,具有年产1.5亿吨左右石油的生产能力,在1988年,石油量占世界第9位。由於国际石油市场萎缩,从1983年起限制为日产石油175万桶,出口150万桶,出口的石油占全国产量的85%。委内瑞拉的石油公司是国营石油工业公司,也是拉美最大的石油公司。原油产量占全国SO%以上,有几年,石油出口平均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中长期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ARMA模型、指数平滑、灰色预测和组合预测等方法,在预测人均粮食需求和粮食收益率的基础上,基于联合国人口司中等人口增速假设,预测了2015-2030年我国粮食供需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减慢;小麦和大豆需求增速放慢,玉米需求增速加快,稻米需求增速稳定;(2)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将取代口粮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玉米将取代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品种;(3)我国粮食产量预期上升,2015-2020年增产0.5亿吨较为乐观,2020-2030年增产1.1亿吨是个极大的挑战;(4)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可能造成一半以上的粮食缺口;小麦缺口基本能被稻米盈余所覆盖;通过贸易途径平抑国内饲料和工业用粮缺口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原油调价后石油企业面临的形势及其对策殷建平,熊国明我国石油企业期待已久的原油调价,随着1994年5月1日的到来己成为现实。这是全石油行业的一件大事,特别是销售收入的增加将使多数石油企业尝到自1988年来首次盈利的滋味。但是必须看到,与十年前相比,我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原油净进口的快速增加,中国因素可能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交易者异质性预期是国际油价的决定因素,中国原油进口会影响基本面分析者的预期形成进而影响油价波动.以2005年8月至2011年11月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得以证实,中国原油净进口是国际原油价格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看,中国原油净进口对国际油价的冲击和影响力度不仅显著而且在逐渐加强.今后需要对石油外向型战略进行重新认识,未来中国的石油战略需要向能源替代战略转型、向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我国钢铁工业继续高速发展的一年.全年钢产量达到4.19亿吨,比上年增产近7000万吨,年增长率18.5%.这一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良好,产销两旺.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钢材价格稳中有升:国际市场得到拓展,我国由长期的钢材净进口国变成钢材净出口国.这表明我国钢铁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但是,这一年国内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似乎比预期要慢得多,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初阿拉伯产油国用石油禁运来打击西方经济之后,美国至今已投入了500亿美元(按当前的美元币值折算)来构建并维持巨额的战略石油储备。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主要储藏在路易斯安那州与得克萨斯州海岸的地下“盐丘”中,目前总储量已经超过了7亿桶。以欧洲国家与日本为代表的其他主要石油进口国,也正在考虑是否效法美国构建更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豆为何陷入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原产于中国,是一种富有含蛋 白质和油脂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基本消费方式是食用和榨油。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进入6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禽产品及豆油消费迅速增长,从而对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而同期中国大豆生产却徘徊不前,使国内大豆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并从1996年起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国内大豆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内对大豆需求强劲,而大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