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所論及的唐代詩人很多,这些詩人有的在他以前,有的与他同时,有的比他年辈稍晚。杜甫不仅論述了他們的作品,而且也論述了他們的为人。知其人而論其詩,是杜甫“作家論”的特点之一。首先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卢照邻、駱宾王)。杜甫的《戏为六絕句》就有三首是論“四杰”的: 王楊卢駱当时体,輕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相似文献   

2.
四、文言詩底音組 現在來觀察一下我國古代的詩歌,我們上面關於音組的理論可能應用到它的韻文格律或節奏性上面去不能?以漢民族最早的“詩經”來說,這部輯集周初五百年的詩歌与韻文的總集(其中有很好的詩歌,也有不够條件被稱為詩歌的韻文),我們知道它基本上是四言的,雖然也有些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之類的句子夾雜在四言句中間。所謂四言,表面上只是計算音數(即字數)的意思,但事實上則由  相似文献   

3.
杜甫创制了“同谷七歌体”“曲江三章章五句体”“存殁口号体”等特殊诗体。其体制特征如下:“同谷七歌体”,由7首诗组成,每首8句,每句基本为七言,无平仄声调限定,其韵律安排非一韵到底,而是分为前后两节,前节6句押一个韵,后节2句转换韵部,且采用句句押韵的做法;“曲江三章章五句体”,由3首诗组成,每首5句,每句为七言,无平仄声调限定,在韵律安排上打破了传统诗歌偶数句押韵模式,将韵脚放在1、2、3、5句上,打破了人们对诗韵节奏的固有预期;“存殁口号体”,由2首诗组成,皆为声韵严整的七言绝句,每首诗前2句各举一存者一死者,且言其艺术擅长,后2句对其境遇发表感慨。后世诗论家肯定了这些诗体为杜甫首创。后世诗人多有仿制,情况不一:或对某些诗体体制逐渐认识,最终吻合;或守中有变,对某些成分做出变革。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冰心是創作上比较活跃的作家之一。1919年的五四运动及第一次国內革命战爭以来,她写了不少作品,包括短篇小說《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詩歌《繁星》、《春水》和散文《寄小讀者》等等。这些作品,絕大部分都分别收在1930年出版的小說、詩、散文三个集中。在当时,冰心是以风格清丽明快、情意委婉、語言优美、善于描写儿童、自然、大海和母爱出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拥有不少讀者,曾起过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肖滌井先生在他著的“杜甫研究”,书的“尾声”后面写道:“我誠恳的希望得到讀者的指教!——为了我们的詩人——杜甫。”在这本书的“前言”里也说过这样的话:“我经常怀着这样一种心愿,就是:把詩人杜甫和他的詩,向广大的劳动人民介绍,让广大的劳动人民也懂得他和他的詩。”这种心愿是好的,向广大的劳动人民介绍我們伟大的詩人,劳动人民自然是应该欢迎的了。但是、劳动人民不需要为了了解杜甫  相似文献   

6.
鲁迅论诗     
一魯迅曾一再說他“不懂詩”,对詩“外行”。虽然他在青年时代就写过詩,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更写过不少的詩,可是他后来却表白道:“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詩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詩——只因为那时詩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鬧,待到称为詩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这自然是自謙之詞。其实魯迅一生所留下的几十首诗,不論新旧,都有它的独特的风格,至今仍为大家所传誦。不过以魯迅的整个成就而論,詩并不占主要部分。“五四”以后,他也写过一些詩,毕竟是偶一为之。然而作为中国新文  相似文献   

7.
肖滌非先生在讲授汉“相和歌辞”“妇病行”一詩时,把这首凝綴着劳动人民的血泪,揭露封建社会殘酷的阶級剝削本貭的現实主义詩篇,說成是諷刺做父亲的不关心弧几的詩;歪曲了本詩反剝削的思想内容及其傾向性。1956年給我們这一班(現四年級)讲授时,发生了很大的爭执,絕大部分同学都不同意他的解釋。而肖先生却固执己見。今年一月间,我又提起了这个問題。肖先生仍不肯放弃原說,而且又重申了他的理由,因此就引起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为了叙述方便,我把“妇病行”全文及肖先生的一部分重要注释,抄录在下面(标点及注釋号照原样):  相似文献   

8.
湖南牧牛山歌(以下简称湖南牧歌)是湖南牧童牧牛时唱的歌曲。其格律有七言四句体、长短句间杂的四句体、五句体、六句体,一般都押韵,大多押平声韵,衬字、村词运用普遍。湖南牧歌中的盘歌多。盘歌内容丰富,对开启牧童思路和扩大知识面十分有益。盘歌多七言六句体,不少有“歌头”。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村儿童无不喜爱牧歌,但现在搜集整理它的人员甚少,研究工作更是一块“空白”。  相似文献   

9.
七言体起于七言句式的确定,骚语由于缺乏七言句式的限定不能指为七言体之起。七言起于汉代谣谚、镜铭、歌诀,亦有文人偶作并赋体七言系辞,但汉乐府五言蔚为正宗,并以文人拟乐府居于雅正,而七言俗制罕作。然七言魏晋不兴,非在句句平韵导致意脉不相连属、不堪叙述抒情,而主要在于俗制不入、句长为难。及南朝宋鲍照七言隔句押韵新造其体,开启南朝七言之盛,与五言同时接受声律规范,卒成七言律体,但命意、造语犹仍南朝乐府七言,表现为早期七律的重要特点,这是因为七言新体形成既晚,不及五言经由自汉以来文人拟乐府的长久积累形成文人创制的精工锻炼。在七言律体的形成过程中,声律和联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词兴起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綿延于此后的整个中国封建时代,清代乃至号称詞之中兴。从文艺学的角度,严格地說起来,作为文学体裁的詞体,不能算作是单独的文学样式,而仅仅是詩体的一种,且絕大部分詞都是抒情詩。北宋詞是中国詞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往的研究者大多从形式和风格上来研究其演变与递邅的关系,极少触及思想内容的探討,这一方向是不大对头的。形式从属于内容,“风格就是人格”,我們研究这部分抒情詩,首先应該对它的思想内容与思想倾向有一个总的估計。本文就是企图在达方面做一些初步的尝試,抛磚引玉,錯誤良多,請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11.
对文学遺产要有批判,有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原則性的問題一般是解决了的。然而具体到古典文学作家、作品或流派时,各人的看法就不一样了。我最近到一位朋友家里去,他的孩子喜欢唐詩,要我替他讲一首,我讲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严中丞》,說这首詩表现了我国农民淳朴可爱的性格。那位朋友說:“我国农民是淳朴的,善良的,这是他們性格的一个方面,但也还有勇敢的、反抗的一面,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就說明这一点。‘差科死則已,誓不举家走。’  相似文献   

12.
“乱”是古代的一个音乐名詞,指較长乐曲中最后的、也往往是使用多种乐器合奏的一个段落。《詩经》里的乐歌具备“乱”段的一定很多,其中有几篇还可以从古文献里找到线索。一、《关雎》的“乱”《論語·泰伯篇》記載孔子的話說:“师摯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师摯是魯国的太师(乐官),《关雎》是《詩经》第一篇的篇名。对于孔子这句话,有种种不同的解释,除了望文生训的一些說法之外,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甲)朱熹說:“乱,乐之卒章也。《史  相似文献   

13.
魯迅一生为中国革命、中国文学所做的貢献是无法估量的。他的那些至今仍然无与伦比的小說創作和光辉战斗的杂文,为中国現代文学奠定了基础。这是魯迅文学事业的主要成就方面。但是,他在前后三十多年的文学活动中把战斗的笔鋒几乎伸到了各个領域,在每一个領域里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献。对新詩,也是如此。魯迅是一位有很深的古典詩歌造詣而又极富詩人气质的人。少年时候,他曾读过許多詩詞,还做过試帖詩,受过古典詩歌方面的訓练。还是在六十年以前,魯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写了那首后来十分著名的《自題小像》一詩: 灵台无計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軒轅。这是現在保存下来的魯迅較早的一首詩。从这里  相似文献   

14.
阮籍試论     
阮籍是中國古代詩壇的一位优秀詩人,是一个現实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反映着魏晉之交这一时代的混乱和黑暗,反映着人們的憂郁、苦悶和幻想,激发着人民对現实和对統治者的抗議。作为一个藝術家,作为这一时代的目击者和裁制者,作为五言詩的奠基人之一,阮籍在中國文学發展史中,有其不可磨滅的功績。的确,要一下子理解阮籍的全部作品,并不很容易。顏延年就說过他“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惻。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锺嶸也說他“厥旨淵放,归趣难求。”不过,如果因此認为可以把他的原作乱加解釋,那就錯了。只有对作品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中,曹丕虽不失为一位重要作家;但就诗歌创作而论,成就却并不突出。他的作为“七言之祖”的《燕歌行》,格调清拔,有“古今无两”之誉,不愧为名作。但这样的诗毕竟只是极少数。在他传世的以乐府歌行为主的四十多首诗(包括残篇)中,四言如《短歌行》、《善哉行》二首(“上山采薇”、“有美一人”)、《丹霞蔽日行》等,虽粗具有父“古直”之体,却少“悲凉之句”。五言如《折杨柳行》(“西山一  相似文献   

16.
论吴体诗     
唐以后的吴体诗外延不断扩大,不利于人们客观认识其特征,唐代确为吴体的只有杜甫、皮日休和陆龟蒙的9首题标“吴体”诗。归纳七言永明声律规范,统计病犯数据,比对合律情况,结果显示:吴体专指七言八句平韵体,讲究对仗,四声分立,特别注重第四、七字四声相对(同平声除外),以及第七、十四字的平仄相对(首句入韵除外),句与句、联与联之间的声律联属度略低,由合律的单句随意堆叠而成,声律上属宽泛的永明声律。  相似文献   

17.
(一) “上海民歌选”的卷头有一首序歌:“什么藤結什么瓜,什么樹开什么花,什么时代唱什么歌,什么阶級說什么話。”这是大跃进中出現的千百万首优秀的民歌中的一朵鮮花。它在群众中广为傳頌,受到欢迎。这是一首新型的哲理詩,用新的思想感情明确而又形象地概括了生活中的真理。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談到这首詩时說:“很好,很概括地說明了文学艺术的創作过程”。这首詩最初的作者是紡織工人——国棉十九厂的李根宝同志。  相似文献   

18.
论赵秉文的七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秉文是金代中叶著名的诗论家和诗人。他主张作诗要师法古人,通过“不执一体”的模仿途径,最终达到“自成一家”。其七言古诗成就较高,多登临览胜之作,亦多国势衰微的感慨,诗风雄放杰出,豪迈刚劲,在学习李白、杜甫、苏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他的理论和实践,开启了金代诗坛学习唐人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詩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乐歌集,是中国秦漢以前的乐府,詩經中的詩歌,絕大部份是来自各地方的民歌,是劳动人民歌唱他們的劳动生活,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情感,他們对于統治階級的愤怒与斗爭,是具有坚强的人民性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我們从藝朮的角度来看,这些詩歌也是具有高度的藝朮成就的詩歌。这些詩歌的表现方法,尤其是他們的藝朮語言,在現在看来,有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們来研究,来学習的。高尔基在談到民歌及一般民間文藝曾說:「你在这里可以看到丰富的形象,比拟的確切,有迷人  相似文献   

20.
七言律诗綮端于六朝,唐初.沈期、宋之问完成了律体定型化、规范化的任务.宣告了七言律体的诞生,后经盛唐诸诗人的努力创作,把七言律推向成熟,至杜甫,则将七律的创作推向了顶峰、在唐代七言律体的发展中,王维是一位中间过渡性的人物。他的七律创作,既有对初唐七律应制诗风承袭的一面;同时,又有所创新与拓展。这种创新与拓展,本文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表现领域的扩大;二、极力塑造高远的诗歌意象;三、追求章法的变化。王维七言律的这些创新,突破了初唐七言律的格局,给予七言律体真正的文学生命,可谓是通向杜甫七律的一座桥梁,在唐代七律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