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毛泽东与斯大林之商品观比较赵子忱,赵学清在1956年我国所有制改造完成之后,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他曾联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认真研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发表过...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我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走过了曲折的路程。从1956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这十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了我党长期探索的历史经验教训之后,明确指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1956年至1966年探索实践经验的继承和开拓,…  相似文献   

3.
试论党的“八大”路线李桂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确立的八大路线,很快就被错误路线所取代。历史经过20年的曲折之后,重新肯定了八大路线。《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八大路...  相似文献   

4.
廖忠双 《天府新论》1994,(1):112-112
毛泽东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廖忠双1956年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应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才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又符合中国的实际?毛泽东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前开始.直到他逝世都在进行着探索。毛泽东关于我...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孙琴一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标志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六亿多人口中80%是农民,他们还处在手工劳动状态。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0.8%...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走过了一些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坚决地摒弃了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妨碍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规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当前的经济改革是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甚至提出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问题。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7.
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毛泽东在1956年开始提出的,追溯和研究毛泽东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新的理论、路线和发展道路.同时,苏共二十大对苏联经济模式弊端的揭露,引起了毛泽东的反思,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探索符合中国  相似文献   

8.
艰辛的探索有益的启示──试述毛泽东关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步骤的构想陈恩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步骤的构想,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提出的。在毛泽东关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步骤构想的论述中,有两...  相似文献   

9.
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性质、地位、作用如何?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理论所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解答,我们却有过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我国在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事实上就已经步入...  相似文献   

10.
袁景华 《齐鲁学刊》2000,2(5):121-124
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行了长达20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创造性地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鉴于苏联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解放思想,提出社会主义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他着眼于中国的特点,强调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发展的诸多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业问题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采取过什么样的就业政策和进行过什么样的就业实践,这些就业政策和就业实践对我们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对今天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实践又有什么借鉴意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建国头七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胜利地完成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任务。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关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学术界一致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从我国实际出发,采取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方针,“趁热打铁”,在土地改革完成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说…  相似文献   

14.
读了黄家驹同志的《试论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以下简称《试论》),觉得有些问题需要提出来商榷。在《试论》中,黄家驹同志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在谈到我国具体情况时,黄家驹同志则认为从1966年三大改造以后,我国虽然尚未建成社会主义,但“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叫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它既区别于过渡时期初期,又区别于发达的社会主义”,而“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进入不发达社会主义的时候开始,到建成社会主义,直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完成以前,都应该属于社会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形成的过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三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努力,已经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并且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我国就进入了以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全党全民在这个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  相似文献   

16.
(一) 坚持唯物史观,推动生产力不断地发展,这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一贯的指导思想。1956年,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这标志着我国经过短耐期的艰苦努力,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人们进行长期的探索,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更没有现成的经验,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2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在这七年内,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正确,建国后的头三年,在胜利完成艰巨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浴血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在1953年到1956年的四年中,又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课题,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唯一经验就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所以建国初期,我们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经验,其中既搬来了与我国国情适应的部分,也搬取了它的某些弊端,因而其结果也是双方面的一它一方面使我们在“一五”期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许多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经济建设方面的片面性,把重工业的发展放在首要的压倒一切的地位上,使轻工业和农…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1956-1976年毛泽东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煜煊 《天府新论》1994,(1):106-106
经济体制:1956-1976年毛泽东的构思夏煜煊中国最初建立的经济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参照苏联经验而逐步构造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对当时...  相似文献   

20.
沈路 《江西社会科学》2000,2(Z1):113-114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