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的智慧结晶,传统民本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成熟,在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其消极影响也愈发显露出来。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政治智慧,克服其历史局限性,完成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哲学从先秦开始发端,经过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等各阶段的发展,最终成为以“新民本”思想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达到成熟,战国以降,无重大发展,直至明清之际,才达到民本思想的顶峰。因此,传统民本思想是具有全民认同的影响中国统治方略达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抛弃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人民性的精华,进行综合创新,从而彻底实现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化转换。一、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都主张以民为主体,以民为本位,而且承认民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将民众的利益置于君主利益之上,主张“听于民”,这在当时显然是先进思想。但是,传统民本思想未曾论及如何…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6,(3)
中国现代民主思想的形成,既离不开外部政治条件的刺激和思想资源的输入,也离不开传统思想资源的现代化转换。在众多的传统思想资源中,民本观念在中国现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支撑性的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民本观念接纳、濡染和改造西方民主观念的过程。现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成熟,既取决于传统民本观念的现代化转换,也取决于民主思想对民本观念的实质性超越。一方面,传统民本观念的现代化转换是民主思想形成的观念前提;另一方面,民主思想只有实现了对传统民本观念的实质性超越,才会真正实现民主思想体系的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能否澄清儒家民本思想的本来面目,能否剖析民本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能否揭示先秦和明清之际相关政治言说的具体诉求,对于在思想层面普及名副其实的民主理论而言至为重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理论课题。对此,马克思主义史家嵇文甫对于儒家民本思想有过不少辨析。他由具体历史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结构入手,深入分析先秦时期与明清之际基于民本思想而形成的各种政治批判主张的基本立场、所指的现象、分析的逻辑、解决的方案。在他的分析框架里,贯彻着历史唯物主义把"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的特征,在研究范式上超越了对中国传统形式主义的肯定或否定。这体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理论的熟练把握与对时代思潮的敏锐观察。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本思想源流考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传统民本思想源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认为我国民本思想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上古时代为民本思想原生状态阶段;先秦时期为民本思想理论概括阶段;汉唐时期为民本思想进一步完善并转化为实际运作阶段,明清时期为民本思想进入总结论证和理论升华阶段;近现代则为民本思想成为嫁接西方民主思想的母体阶段。并进而说明了传统民本思想是与政治同时产生的,它不仅存在于儒家学说中,而且存在于诸子百家之中;不仅存在于封建社会中,而且存在于其它社会形态中。尽管如此,民本思想的升降沉浮是有规律可循的,推动民本思想勃兴的动力不是来自思想家们的逻辑思辨,而是来自人民对黑暗统治不屈不挠的反抗。  相似文献   

7.
与其说“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不如说“民本”与“人本”的相互结合才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真正特色,因为“人本思想”不仅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个出发点,而且是“民本思想”的思想基础之一,两汉时期的社会实践与汉魏之际的思想转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谷宇 《理论界》2003,(6):23-24
民本思想是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主要精华之一。民本思想就是指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并以民众为发政施治之基础与标准的政治学说。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但中国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由于受到阶级性的限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也从来没有真正的为群众利益着想,尽管其民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政治文化传统中最为精粹的部分之一,萌芽于西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战国之后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顶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具有工具理性、人民理性、个体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何家丞 《社会科学》2023,(1):103-112
协商政治是理解中国政治过程的内生概念。中国的协商政治根植于特定的公共价值预设。在特定公共价值的统领下,中国政治形成了落实公共价值的政治主体和政治制度,协商成为政治过程中联结政治价值、政治制度和政治主体的基本机制。由于公共价值根基的差异,中国的协商政治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种形态。中国传统协商政治的公共价值基础是民本思想,士大夫是落实民本思想的政治主体;中国现代协商政治的公共价值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是践行人民性的政治主体。中国现代协商政治在赓续传统协商政治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它将在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本思想就其根本指向而言,实际上是一种人文关怀。它居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中心地位。历代民本思想的产生都基于兴衰成败的政治实践,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选择。其体系在战国时代的孟子那里就初步形成。之后,由于其内容的与时俱进与体系的吸纳开放,实现了其形式的丰富多样。本文概括了中国民本思想八个方面的特点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锐 《江海学刊》2023,(5):216-226+256
传统中国的民本思想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政治秩序与君民关系的认识,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晚清以降,随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新诠释层出不穷,这固然与时人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本身的理解有关,更与近代以来不同政治意识形态在中国大地上的竞逐密不可分。无论是在近代中国思想界影响极大的梁启超,还是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官方意识形态代表人物的戴季陶,都将民本思想作为表达自己略显保守主义政治主张的重要凭藉。对此,国民党内具有批判意识的理论家陶希圣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嵇文甫,都对民本思想本身以及假借民本思想宣扬精英政治的做法展开批评。  相似文献   

13.
西方民主与中国民本之说由来已久,二者各自代表了民族政治哲学的最高理想。鉴于近代以来多有学者将二者混同相比较,本文从权力性质的角度讨论了政治与行政、民主与本民的异同,由此提出民主政治与民本行政共同构成完整的“权力回路”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民本行政思想探讨了行政伦理对加强民主政治和民本行政的作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传统就是"民本"政治,而这一传统是由周公奠定其基础的."民本"思想的实质是"人民主权",而不论是现代民权政治,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权政治和皇权政治,都不过是实现这种人民主权的不同方式而已.这种表现形式的变革,又无不基于中国政治哲学传统的正义原则:正当性与适宜性.因此,现代民主应仅仅被视为"民本"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论民本思想对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斌  诸凤娟 《学术界》2004,(3):78-89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本思想 ,作为一种强大的政治理念和现实力量 ,曾经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积极性影响。现今 ,民本思想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 ,仍然积极地作为当代中国现实不可忽视的文化传统 ,积极参与现代化的民主进程 ,并且显现出新的魅力。因此 ,从理念上厘清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科学认识民本思想对中国民主进程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 ,无疑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王成  张玲 《晋阳学刊》2014,(4):102-110
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是多样化的,结果是多元的,从来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民族梦想,必须与本国文化传统尤其是政治文化传统相结合建设本国特色的政治民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是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产物。先秦民本思想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依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先秦民本思想认为"民"是"上天"的选民,其"心"之向背决定了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归属,而"人民当家作主"也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先秦民本思想认为立君是手段,利民、保民,实现民众福祉是目的,这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先秦民本思想认为如果君不称职,民可以反抗甚至易君、废君,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执政党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善于剔除先秦民本思想的局限性与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让"民本"这一古老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重新焕发青春风采实为一代学人的在肩重任。  相似文献   

17.
王婷 《船山学刊》2006,(1):43-45
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本思想与王权主义始终联系在一起,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肯定君主专制主义,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公私两无的政治格局和家天下的宗法观念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反思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于加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毫无疑问是儒家思想,民本思想构成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邓小平都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但在超越传统民本思想的同时,他们的民本思想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内涵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长期探索的重要结晶。周公旦最早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要求国君“知稼穑之难,闻小人(此处指百姓,笔者注)之劳”(《尚书·无逸》);《故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说。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在先后产生的诸子哲学中,更有“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圣…  相似文献   

19.
试论晏阳初的现代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核心是他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继承、发扬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民本思想。他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融合吸收了近代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并在实践中赋予了传统民本思想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化系统改造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通过识别和阐述传统民本观念里的权利成分及其流变 ,试图在继承和重述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 ,把以民为本的民本论转变为民之所本的民本论 ,把他本的民本论转变为自本的民本论 ,把以民为手段的民本论转变为以民为目的民本论。同时 ,通过清理现代中国的民本思想和民权理论以及评析政治浪漫主义和文化怀疑主义 ,试图借助权利概念来完成民之本体的建构 ,从而支持当代中国关于民权的价值理论和政治实践 ,倡导一种同以人为本的观念相呼应的新的民本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