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鸿章面对史无前例的“变局”和“强敌”,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试图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争取实现自强的安定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他赋予传统的“以夷制夷”以新的内涵,大胆地利用国际均势主义、利用矛盾,为中国赢得了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的相对和平,这是应当肯定的。清末自强运动失败,李鸿章的外交政策亦随之破产,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
作为封建制度的忠诚卫士,李鸿章在内忧外患的晚清末年粉墨登场从事外交事务。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的和阶级的烙印。作为洋务派的中坚分子,李鸿章尽管较早地意识到“天朝上国”观念的陈旧和“打开国门师夷长技”的必然,并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但是,在国家主权、领土都不完整的前提下,其以“和戎”和“保全和局”为根本宗旨,以“以夷制夷”为指导性策略,以“诚”为外交原则的外交思想是扭曲的。扭曲的外交理论串起了晚清末年更为屈辱的外交史的后篇。  相似文献   

3.
4.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成功办外交的第一人,他采用的外交原则与策略既是其外交思想的重要表现,又是他在外交实践中有所成就的重要原因。其外交原则与策略主要表现为实力原则,慎待以夷制夷,力主均势外交。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对日本的外交活动是受制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其外交实践虽有卖国之嫌,对中国造成了—些不可估量的历史损失.但站在外交这一视角,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之,不难发现,李鸿章对日交涉实践亦不失有务实的成分,迎合了是时的国情.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入侵使软弱的清政府无力反抗,只能顺从。李鸿章作为晚睛的重臣从1863年开始他的外交生涯,他的一套独有的外交思想,虽然不能挽救近代中国于水火,却使近代中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他们会牺牲一些利益这是必然的,李鸿章能在维护清政府利益的情况下,在和外国代表谈判时,最少地减轻近代中国的利益损害,他可谓是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以夷制夷”是清政府在其后期推行的主要外交策略。它的实施表现出牺牲性和屈从性两大特点, 最终以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本文认为, 在于当时国家内部政治的腐败和经济的落后  相似文献   

8.
根据当时诸“夷”的不同情况和“制夷”的实际需要,两汉政权在运用“以夷制夷”策略时方式灵活,手段多样,特点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夷伐夷”、“联夷克夷”、“夷虏相攻”、“以夷治夷”以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诸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策略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主管外交,形成了一整套外交思想。他主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图自强:以条约为手段,制约外国势力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达到使列强彼此牵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和晚清时期,“夷”的含义不同。“以夷制夷”思想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在其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失败的根源在于晚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相似文献   

11.
合法的婚姻家庭关系受法律保护。“婚外恋”引起的违法行为不仅违背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开始引起立法上的争论。从法理上看,它破坏了法律保护的婚姻家庭关系,对之约束是可能的,从实践上看又是复杂的。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之已有一定约束,但远远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精神。在以后的立法完善工作中,还有许多制度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冷战时期,尤其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中国20世纪60年代"两条线"外交战略包括其成因、内容和影响作了较全面探讨,提出系列颇有见地的观点,从而有助于国外深入研究新中国外交战略,并对当今中国进一步研究20世纪60年代本国外交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美国在上述探讨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浅谈李渔的“恋母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恋母情结",这主要是由他矛盾的心态所规定了的.同时,这一"情结"的生成,又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父权话语"的反叛和对情感的重视,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可人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略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在继承毛泽东和周恩来外交思想以及科学分析当今世界主题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赋予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以新的内涵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实践"解释的方法论思考:从一种主体性到另一种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过度尊崇的"实践"应该祛魅了."劳动"与"实践"的区别、实战世界的科学化都该受到反思: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以理论方式认知"实践"的"认识型实践"最需要反思.区分行动主体和解释主体.特别是行动者所处的情境,与行动者作为诠释者所理解的情境,以及作为非施动者的诠释者所理解的情境这三个不同的情境,至为关键.第二种情境的解释主体是最为合适的实践解释主体,这样的解释主体才更容易达到理论(操作)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与此相对应,行动主体不再被解释为实体化的纯粹自我,也不是文化叙事解释的主体,而首先是前反思的、最低限度的、第一人称形式出现的体验主体.这样的主体性与布迪厄所说左右实战行为的"习性"具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政治理想,就是人们对自己所憧憬、向往的那样一种社会政治局面的理性思考和勾画。儒家创始人孔子是较早阐明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思想家,这一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究竟为何?对此,学术界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在关于孔子政治理想的诸多见解中,“礼运...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中联合英美的思想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但始终围绕着一个目标即国家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其现实主义因素得以加强。联合苏联的思想则是一贯的,但其影响因素较复杂;正是在中共与苏联的复杂统战关系中磨练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品质。在国家利益日益被毛泽东奉为构想统战外交战略之圭(?)的前提下,意识形态虽一直在起着一定的作用,相互关系却发生了变化,最终实现了中共真正意义上的外交。  相似文献   

18.
《蠡塘渔乃》的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题咏山川往迹,一是题咏遗闻佚事。把《蠡塘渔乃)放在棹歌发展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可以看出《蠡塘渔乃》的第一个特点在于以一个地区的山川主要标志——塘为棹歌题额,题咏该地区的山川往迹、遗闻佚事;第二个特点在于渔歌和说明文字同存于《蠡塘渔乃》中,利于蠡塘渔歌在渔民中传喝,也利于海昌山川往迹,遗闻侠事被人们了解。《蠡塘渔乃)题咏的内容和体裁与清代朱彝尊等人的棹歌内容和体裁有所不同,它有一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围绕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点一线战略,对辽宁省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了辽宁省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对辽宁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在实施五点一线战略中,辽宁服务贸易发展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即:坚持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发挥沿海经济带对外贸易的优势,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促使更多的企业参与服务外包;发挥沿海经济带集聚人才的优势,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培育和发展服务行业中介组织,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实现服务业竞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三维一体的教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教学评价价值判断体系的构成,指出教学评价应走向教学,体现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应走向教师,体现评价对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走向学生,体现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由此从三个维度实现对教育的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