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冲 《金陵瞭望》2008,(11):70-70
在桃花飘香的季节,当我面对这位老人时,完全被老人一生与紫砂泥打交道。一生为紫砂泥辛辛苦苦,一生从不追名逐利的执着精神所感动。这位老人就是紫砂老艺人马金旺。  相似文献   

2.
采访老艺人     
今天,我采访了一位艺术界的老爷爷。 我:老爷爷,您都会做些什么活儿呀? 老爷爷:做小泥人呀,绘画呀,我都会。 我:那么,您能说一说做泥人要有什么技巧呢?  相似文献   

3.
紫砂者,泥也。自明武宗正德年间紫砂开始烧制成壶,500年问名家辈出,不断有精品传世。虽然如此,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特别是茶文化、陶文化的互相渗透与融合,文人墨客的参与和赞美,使得紫砂茶具从日用升华为艺术,小小的一把紫砂壶,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神韵。在紫砂天地中耕耘者,古有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今有顾景舟等壶艺巨匠。紫砂壶艺传至今天,更有不少中青年陶艺家为此倾注着自己的心血,也创造着属于时代、属于他们自己的壶艺作品,令世人瞩目。高锡兰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高锡兰生长在陶都宜兴丁蜀镇,自幼就在紫砂壶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4.
春秋人格是一种文武兼备的人格,是春秋时期君子所具备的刚毅不屈、慷慨悲壮、光明磊落的人格。自汉以后这种人格逐渐丧失,逐渐形成了一个崇尚文治、缺乏强健尚武精神的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日本与欧洲的强大与崛起皆与尚武精神有关。发扬强健的尚武精神,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格,从而形成强健的国民精神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作为孔子一生事业之象征,《春秋经》产生于华夏古典文明第一次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从体例与形式、取材与内容、大义与微言等方面观照,这部以编年史形式出现的儒学经典,与现代学科系统中的文化史,有诸多相通之处。《春秋》一书于后世之历史影响,是这部经典之作精神文化价值的深切体现。文化史视野中的《春秋经》的现代诠释,对于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史的撰写,亦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华军 《老友》2012,(2):28-28
2006年3月,傅瑛担任江西省南昌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后兼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从事老干部工作6年来.她一心扑在工作上,甘以红烛映夕阳.躬身敬老写春秋.把满腔的热情和全部心血献给了老干部事业。老干部都感激地说:“父母用爱心养育她,党用爱心教育她.她用爱心回报给了我们老干部,像儿女一样为我们送亲情、送温暖。”南昌县委老干部局先后被评为省、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傅瑛也被评为全国、省、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8.
陈墨 《百姓生活》2010,(1):35-37
11年前,家境贫穷的唐祖琴为给孩子挣学费到矿山捡矿。受到一位善良退休老人的关照。5年前,这位老人不幸因车祸致瘫,陷入孤苦无助的境地。唐祖琴与丈夫知道后。当即赶到医院全力拯救生命垂危的老人。后来,老人远道赶来的亲生儿子护理老人不久。便扔下老人离去了,唐祖琴夫妇又将瘫痪的老人接到家里照料……  相似文献   

9.
名扬海内外的宜兴紫砂陶,以其特有的迷人风采,与中国特有的民生茶道相联系,被文人雅士玩赏了几个世纪而经久不衰,它渗透在一个古老民族的民生之中,蕴生着审美而实用的天文价值。李建芳就生长在这个陶都古镇之中,她从童年期就与陶土结伴,可谓耳濡目染,命运与情感都融贯在紫砂的灵魂之中了。只要是艺术的细胞,它必  相似文献   

10.
"断烂朝报""不列《春秋》于学官"是《春秋》学史上的两大公案。王安石所谓《春秋》"断烂朝报"指《春秋》注解之书,并以《春秋》经发展的特点而确有"不列《春秋》于学官"之意。王安石以其经学思想区分《春秋》经与传,视《春秋》经为"难知"但"可知",对《春秋》传则由"取"到"疑"以至"不足信"。针对《春秋》中天人关系、伦理等级等问题,王安石提出"任理而无情""以道进退"。王安石在北宋《春秋》学进程中间接为《春秋》学发展指明了新的致思方向,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华魂》2010,(7):I0001-I0001
官兴紫砂 宜兴紫砂,早期造型主要采用几何形分割组合及图案型的规则处理。其手法是较规矩,有法度,重对称,制作讲究。视觉淳厚古朴。此类造型奠定了紫砂传统造型的基调,是紫砂造型语言的主流。随着陈呜远等为代表的仿真作品,俗称“花货”的出现,又开创了紫砂的一个新格局。至此,紫砂的传统制作语言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2.
嘛呢石刻是青藏高原常见的一种传统艺术创作,尤其是在寺院周围、山口、转经路上、河流渡口或桥梁所在地等处,都有规模不等的嘛呢石堆。在传统藏族社会里,嘛呢石刻艺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收入有限,社会地位低下,属于典型的底边阶级。本文通过对拉萨药王山和哲蚌寺附近五位石刻艺人的访谈调查,希望揭示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及其日常生活,从而说明对于人类学而言,底边阶级或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史研究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春秋军事术数考述——以《左传》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是中国古代军事术数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祭祷、卜筮、天文气象占、梦占、诸杂占和祓禳、诅咒等术数被普遍地运用于军事中,使春秋战争表现出浓厚的术数性,并对其进程及结果常常产生深刻的影响。春秋军事术数的发展奠定了战国秦汉时期兵阴阳家的形成与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琦庄 《老友》2011,(10):24-25
摆在我面前的是全国著名老摄影家游云谷最近出版的画册《鄱阳湖颂》,题头还有一行醒目的字:“一湖清水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翻开画册,里面是他精心拍摄和制作的96幅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彩色照片。当他将这本画册送给我的时候,我以先睹为快的心情翻了一遍,  相似文献   

15.
“不学诗 ,无以言”是孔子对《诗经》实用价值的概括 ,也是对春秋时期四百年赋诗言志的总结。《诗经》在春秋外交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诗言志能够有效地参与、推动外交活动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二、以《诗经》为外交语言充分表现个人乃至国家的文化修养 ,并且可以含蓄地展示国家的实力 ,包括国内君臣、君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 ,赋诗言志不仅属于那个时代 ,而且在整个文化史上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魂》2010,(7):F0003-F0003
吴顺华 1952年出生,江苏宜兴人,毕业于齐白石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仂会授予“中国紫砂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7.
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激烈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一方面,周代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的生存环境遭到空前的破坏,雅乐艺术走向衰退;另一方面,人的意识逐渐觉醒,新的思想解放潮流蓬勃兴起。这就给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的审美思潮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纵情"和"爱美"成为审美思潮的主流。这种审美思潮的新变化必然深深地影响着其时的艺术创作,即在艺术创作上,审美的伦理道德化被全面突破,创作主体的情感更加自由抒发,艺术创作更趋于一种纯审美性,体现出一种"趋情致美"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由于乡间艺人长期被排除在公共文化政策范畴之外,加上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的制约,其文艺作品的创作面临强烈的机会损失,这种机会损失的存在严重削弱了乡间艺人文化创作的积极性,进而不利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因此,对于这种机会损失,政府应给予补贴或补偿,并将乡间艺人纳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范畴。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孟子》所说的"孔子作《春秋》"一事,学界从认同到质疑,经历了长期争议。从诠释学角度看,孔子"作"《春秋》实际上是以述为作,借文本诠释成就观念创新。孔子"作"《春秋》,使鲁史《春秋》的属性及其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向,即由侧重历史和实证向侧重政治和诠释的转向。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过去,后者注重现在;前者注重客观,后者注重主观;前者注重记事,后者注重诠释;前者注重史料真实,后者注重政治启迪。孔子"作"《春秋》,就是通过诠释《春秋》,以"窃取《春秋》之义"的形式,对鲁史官的资料选择和意义表述进行契合时代的再诠释,即在"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的无奈中,用褒、贬、讥、绝、讳的方式,阐发和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的思想倾向和理想追求,它们包括:尊王尊君的政治秩序、灾异谴告的权力约束、倡导亲迎的伦理秩序,以及由地缘区别到文化差异的新夷夏观。  相似文献   

20.
从“礼”的角度来审视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一方面是王室衰微,诸侯力政造成“礼崩乐坏”的动乱社会;另一方面礼乐文化作为一种传统,依然维系着世道人心,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形成礼乐崩坏与维护相抗争的情形.鉴于礼在现实社会的重要作用,为了寻找治世的良方重建社会秩序,人们开始对礼的意义展开思考,以提升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以礼救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了春秋礼学思想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