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说某一作家的作品“典雅、俊逸”或是“朴质、清淡”等等,很大程度是指他们的语言风格而言。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语言应当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郭沫若豪情奔放,他的语言“热情似火刀;鲁迅要“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的语言“冷峻似铁”,但这是他们风格的主要方面。语言大师具有几副笔墨,方能胜任对大千世界的描绘。所以郭沫若还有冷峻深沉的一面,鲁迅也有热情喷发的一面。茅盾,作为一位“语言大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说:“以自我牺牲地从事创作,从事研究,从事教育,从事哺育新生代,是鲁迅平生的最宝贵的生活实践。他的一生也正是做人的一个模范.他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谁也不能忘记鲁迅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从他早年结束学生生活以后,他就一直从  相似文献   

3.
鲁迅主张文学创作要显出人物灵魂的深。他高度评价俄国作家陀思妥也夫斯基,认为他能在人中间发现人,是“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这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了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鲁迅在这里提出了刻画人物灵魂过程中自我与创作对象的关系。一方面是相互融合,创作中的自我要变成他创作的人物,深刻体验他所创作人物内在思想情感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创作中的自我又不是他所创作的人物,他要保持自我的独立品格,成为他所创作人物灵魂的“审问者”,在深刻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心灵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教育与文学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因果合一的奇观,很少有一个作家没有当过教师或从事过教育工作,更多的则一身而二任,一边教书一边创作。这里,我们可以开出一串长长的名单:鲁迅、茅盾、胡适、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曹禺、沈从文、丁西林、徐志摩、冯沅君、何其芳……老舍自然也是这长长名单中的一员。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在这个行列中不仅教龄长,  相似文献   

5.
鲁迅说:“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是很少的.”茅盾就是“很少”中的一个.茅盾早年是作为一个文艺批评家开始自己的文学生涯的,后来又以一个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屹立于现代文学的峰巅.停止创作后,复致力于文艺批评,成为当代一个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既批评别人的作品,又常常接受别人对他作品的批评;他既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批评,又用反批评对别人错误的批评进行抗争.理所当然,他对于作家和批评家的甘苦,是体贴入微的.因此,他对于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的论述,就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画廊,绵延伸展,幽曲尽致,色彩斑澜。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分别以他们所熟悉的题材和擅长描写的人物,在争奇斗艳的现代文坛上各领风骚。如果说鲁迅以他深沉、冷峻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旧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形象;巴金笔下是“五四”前后到新中国成立前青年一代的命运;老舍的艺术刻刀下是完整的市民社会,那么茅盾则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和城市的“时代女性”形象贡献于现代文学,为现代文学艺术的画廊增光添彩的。特别是在茅盾早期的创作中,“时代女性”形象独具丰姿,颇为引人注目。这组小资产阶级的女性形象带着作者深刻的生活思索,强烈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道德力量、人格魅力,就是教师的灵魂。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现代作家,非常重视师魂的铸造。他们认为,教育信仰、爱心、责任心、奉献精神等是教师人格诸因素中的核心构件。现代作家关于师德的精辟论述,对于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虽然,同鲁迅、茅盾一样,郭沫若不是专业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不以国学家名世,其成就与贡献低于同代作家鲁迅与茅盾。然而,他对古典文学研究仍有重要建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转化进程中一个重要人物。本文拟在清理他的国学遗产的基础上,从诗学观、历史观、研究方法、学术个性等几方面,对其中国古典文学观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主义为什么对二十年代的中国产生强烈的影响?为什么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在二十年代都不约而同地对西方现代主义抱有强烈的兴趣和殷切的憧憬?象茅盾这位后来被举世公认为现实主义大师的现代作家,当时就曾这样宣言:“今后的新文学运动该是新浪漫主义的文学”,①然而,为什么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田汉、周作人等一大批新文学先驱者中,竟又无一人成为现代主义思潮的文艺家和理论家?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我们全面地、正确地理解郭沫若等先驱之所以能从思想特质、精神实质上接受现代主义和现代意识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一在五四文艺思潮的发展中,对于艺术理论、美学思想的探求,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较早一些的王国维和继之而来的蔡元培等人不要谈了;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王统照等现代作家,都以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现代美学的理论. 茅盾在他全部革新《小说月报》之前,便写下了《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①、《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②、《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③等文艺论著.尔后又不断地从各方面阐释自己的文艺见解.他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人、剧作家郭沫若在散文创作方面也堪称一位大家。阿英说过:“郭沫若……他在作为主要的地位的诗人而外,要说他也是一个创作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散文小品的作者”。这评价很值得注意。郭沫若一生创作了文字浩翰的散文作品,有游记、杂感、自传、日记、随笔、抒情小品等多种样式。故阿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智慧更多的体现在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上。他的生存策略以进退有据,韧性战斗为主,对“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评价要辩证地的理解,了解鲁迅真实的生存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鲁迅。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是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高峰期。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都曾涉猎过这一领域。与这些作家不同的是,施蜇存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不以“讽刺现实,呼唤斗争”为目的,而是从个人兴趣出发,超脱于文学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功利性目的,远离时代斗争风云,潜心于艺术创新,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和霭理士的性心理学说来分析、表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古人心灵的隐秘,体现了创作思想、创作手段的先锋性,具有很强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作家在常人眼里,长年殚精竭虑,伏案笔耕,恐怕会体质欠佳未老先衰,难与高寿为伍。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出了很多长寿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丁玲、孙犁、钱钟书夫妇等。那么,他们养生的秘诀在哪里呢?郭沫若是个大才子,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精力旺盛,创作历程长,享年86岁。郭沫若  相似文献   

15.
我校中文系丁茂远副教授撰写的《茅盾诗词鉴赏》已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共赏析了茅盾从1927年8月到1980年11月这50年间创作的诗词161首,近25万字。在我国书坛,关于鲁迅、郭沫若诗词的注释、赏析之作已有多种,而关于茅盾诗词的则尚付阙如,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16.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在我看来,鲁迅的气质毋宁说是位诗人。”从“气质”上对鲁迅作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实在是最有眼光,也实在是最有见地的。正是这个“气质”使得鲁迅的诗人的精神渗透了他的全部作品:鲁迅的诗作和散文诗集《野草》自不必说,他的叙事散文和小说也无不蓬勃着诗情。也许正是这种诗人的气质使然吧,郭沫若才敏锐地指出: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而“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和“世界”,而不是“寓言式的抽象品”。从某种程度上讲,深入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他的艺术世界。作为活生生的人,茅盾有他独特丰盈的情感世界。任何远离茅盾内心真情实感的作品读解,都是不全面的,起码未窥视到他心灵的“别一半”。因此,我想从零散的茅盾生平资料出发,探寻他小说艺术情感的起源,为更深入理解和品评茅盾小说,提供某些情感素材,进行某种心灵佐证。  相似文献   

18.
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赵学勇沈从文为中国现代一流作家,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齐名。这个曾经被历史所遗忘甚而被作为“反动作家”所批判,浮沉半个多世纪的一代文学大师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由作家巨大的文学成就所奠定,这也是国内外众...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人学,不管这话是不是高尔基说的,反正它一语中的,道破文学创作的堂奥。既然如此,写人,把人写活,深刻揭示人的灵魂,就是作家在创作中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作品成就的一个重要准则。鲁迅说自己“竭力摸索人们的灵魂”,他的作品就是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他认为,把灵魂揭示于人的艺术,是“高的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为鲁迅文学传统忠诚继承者的萧军,创作伊始,就侧重于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的心理结构,展现痛苦的灵魂搏斗。当然,萧军早期作品,在揭示灵魂方面尽管充满激情和力量,但有时显得沉闷、拖沓,缺乏空灵,减弱了神韵,甚至越出了常理,如在《八月的乡  相似文献   

20.
<正> 鲁迅先生一生未著有长篇小说,中国文学界一直引为遗憾。鲁迅先生生前也多少流露出过这种心情。时至今日,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在创作中还很难具有“对人类命运的深邃博大的思索、对人类精神精深的概括与艺术探求、对人类生活的整体把握。……也许只有一个例外,这就是鲁迅。但鲁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那些关于中国四代知识分子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