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传》是我国一部传世的编年体史学名著。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它记载了我国春秋时期二百多年间的历史,举凡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学术文化、自然科学、巨细悉备。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主要史籍。本文拟从《左传》记载的传统道德这一侧面,加以梳理、分析、研究,以期继承和弘扬这份传统道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析了《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巫术宗教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又与时代的主流文化及意识观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及内涵。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左传》记录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左传》的梦境描写几乎涉及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左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左传》的梦境描写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探求记梦在春秋社会表现出的规律并由此而窥探春秋时期相关的社会特点;其次由社会而及记梦,分析记梦在春秋社会中的运用情况,探求其在反映社会历史真实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质;再次从美学特征、结构、语言等方面总结《左传》梦境描写的文学特色;最后阐述了《左传》梦境描写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左传》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传》是一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争霸的历史画卷,内涵之丰富,文章之简洁,令人叹服。文章从语言的简洁精炼、省略、节缩手法的大量运用等方面,探析了《左传》简洁与博大和谐统一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左传》的梦境描写几乎涉及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左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左传》的梦境描写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探求记梦在春秋社会表现出的规律并由此而窥探春秋时期相关的社会特点;其次由社会而及记梦,分析记梦在春秋社会中的运用情况,探求其在反映社会历史真实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质;再次从美学特征、结构、语言等方面总结《左传》梦境描写的文学特色;最后阐述了《左传》梦境描写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都不能不给以《左传》一席地位,否则它就是一部蹩脚的文学史。作为中国第一部体例最谨严,叙事最完备的史学巨著,《左传》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正始地位是无可否认的.而同时,它又是一部成就卓越的传记文学作品.韩愈说:“左氏浮夸.”(《进学解》)这是贬辞.但这话从反面反映出了《左传》的文学性.当然,《左传》首先是史学著作,它不能超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真实随心所欲地虚构渲  相似文献   

7.
《左传》是现实主义的军事文学。它遵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历史地、具体地、真实地描写了春秋时期的各次战争,取得了各有特色、无一雷同的艺术效果。《左传》中的军事文学,虽然创作于两千多年前,却仍然对我们当前的军事文学创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何新文先生的新著《〈左传〉人物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论稿)》,还原了《左传》作为历史文学巨著的本来面目,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左传》的写人艺术,为新时代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何先生很早就致力于《左传》写人艺术的研究。上世纪8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的诸多典籍对民本思想均有阐述,《左传》更是给予民本思想以充分的肯定。《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的众多史料,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有关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集中反应了春秋以来日益兴起的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的政局动荡、经济变革导致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因而当时民本思想强调民的重要性,并认为得民者得天下,可见当政者开始注意人的存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左传》和《国语》中记载了大量春秋时期在诸侯国间的外交场合中“赋诗言志”的情况。通过分析汇总这些材料可以看出,这种特殊现象其实是周初“礼乐”制度演变的结果,有着特定的礼制仪程,在各类外交场合中运用非常广泛,在当时的外交活动中地位非常重要,而最终取得的实际外交效果也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春秋时期和西汉后期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对《左传》和《易林》中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阐述了《左传》和《易林》在思想倾向上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2.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候大国,也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诸侯之一。随着晋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制度相继建立起来。在晋国中后期,官员的退休制度(古称“致仕”)也开始建立,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晋国退休制度的逐步形成有关晋国官员退休的记载,《左传》和《国语》的“晋语”中就有十余处。致仕人数也有四位,即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还有祁黄羊祁奚和韩献子韩厥。  相似文献   

13.
<正> 《左传》被刘勰推崇为“记籍之冠冕”①它比较详尽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是当时新型的历史散文——史传文学的第一部杰作。“文学是藉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②《左传》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炼,叙事状物各具特色。尤其是外交辞令,“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③变化无穷,委婉尽致,从而增添了这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艺术魅力。南宋陈骙曰:“辞以意为主,故辞有缓急轻重,皆生于意也。”④《左传》正是“以意为主”来写人物语言的,《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和说话人所处的环境地位十分吻合,细致地表现了人物心情,鲜明地刻划了人物性格,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其特色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左传》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状况的历史著作。在春秋战国大兼并的时代背景下,外交言辞、军事战争、君主王权等成为其主要的叙述对象。然而,《左传》在叙事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胆识过人的勇士形象,并以其言语和行动表现出了他们的忠君、知恩图报、勇武、果敢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左传》中的这一类勇士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描述其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在危机中的抉择,探讨《左传》中这一类勇士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5.
《归妹》卦媵婚制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媵婚是商代至西周春秋时期诸侯贵族之间盛行的一种婚姻现象,通过对《归妹》卦卦爻辞与《春秋》、《左传》、《诗经》等文献的参互考证,对爻辞进行了正确阐释,认为《归妹》卦反映了当时媵婚制的实际情况,其爻辞揭示了媵婚制的某些鲜为人知的特殊礼制习俗。纠正了对《归妹》卦某些爻辞的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6.
《左传》以其繁富而详实的史料,精湛而优美的文辞蜚声于古今,这已为世人所公认。《晋书·王接传》指出:“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左传》不仅记叙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军事、政治状况,还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书中所反映出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极其丰富的,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  相似文献   

17.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18.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左传》记戒事,多而且详,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通过对波澜壮阔,尖锐激烈、错综复杂的军事行动的描述,表现了春秋时期一种进步的战争观以及关于一些军事问题的卓见。尽管《左传》的军事思想不如专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那样系统集中,但归纳起来,它的基本观点和原则,也可与《孙子兵法》相互补充,辉映成趣,对吴起、孙膑发生过直接影响,理应受到重视。古来治《左传》的人不少,但对它的军事思想却绝少涉及。历史上有所谓《左传》迷,汉代的“刘子政、子骏、子骏兄弟子伯玉三人,俱是通人,尤珍重《左传》,教授子孙,下  相似文献   

19.
《左传》中除了引《诗》《书》之外,最常见的称引行为便是引"谚"①和引"言"。文章从《说文》中"谚"的本义入手,主要以《左传》为范本探讨春秋时期"谚"的内涵和特点,并对春秋时期口头文献的产生和传播状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那时,系主任白寿彝先生提倡青年教师和本科高年级学生要精读一、二部史学名著,一是借以提高阅读古文的水平,二是借以获得治学的根基。他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所不能代替的。根据白先生的意见,系里给高年级同学开出了“《左传》研读”和“《三国志》研读”两门选修课。这两门课,我都选修了。后来,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在《左传》研读这门课的基础上,做了关于春秋时期各族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