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狄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狄是先秦时期重要的一支部族,分为赤狄、白狄二支。追溯其渊源,赤狄可上溯到商代的鬼方,鲁隐公、桓公、庄公时期,《春秋》、《左传》以“戎”、“北戎”记之。瞍瞒亦属赤狄。过去将赤狄、白狄、长狄并列为北狄三大支的说法是错误的。长狄名号的得来是因为瞍瞒族中的几位首领个子长大而已,长狄特指瞍瞒族。白狄的族源可追溯到商朝的口工方。  相似文献   

2.
卢水胡和小月氏王宗维马长寿先生在他所著《北狄与匈奴})、《氏与羌》和《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等书中,多次涉及到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活动于我国西北地方的卢水胡和小月氏等两个民族。由于这两族不是书中研究的主题,而是在叙述各个民族关系中涉及到的,因而...  相似文献   

3.
鲜卑折掘氏与党项折氏均为我国古代西北部族.唐初,吐蕃势力北上,鲜卑折掘氏部随党项羌北迁至府州等地.鲜卑折掘氏与党项羌经历了长期的民族融合,至唐末五代时期,鲜卑折掘氏逐渐融入党项羌,并开始以党项折氏之名见于史籍.宋代以后,折氏随着与汉族的长期通婚,又逐渐融入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4.
高句丽与渤海是中华古代两大古族古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中华史、东北史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国际学界的一个热点。在高句丽国时期,臣附于高句丽的乃白山、安居骨等  诸部,并成为高句丽向外扩张的重要军事力量,待高句丽败亡后,离句丽以及白山诸部多散人渤海成为渤海编户。粟未 知在其酋帅率领下于隋末内附,并参加随、唐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渤海国号来源于唐朝对大柞荣为代表的古大氏族团地望的尊崇。渤海王室为大氏,为渤海统治核心,高句丽遗 乃渤海六大右姓之首,为渤诲大氏王室之辅弼,并已融入而成为新兴的渤海的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族的形成标志以粟末部为首的  族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伍氏家族居住在以南京为中心辐射至上海、北京、常德等许多地区,约有一千余户。其始祖为明代从撒马尔罕来南京“回回钦天监”任漏刻科博士的伍儒。伍氏家族出过大阿訇伍遵契以及中共领导人林伯渠夫人伍复明女士等著名人士。600余年来,伍氏家族分化为两支:一支被同化为汉族人,一支在发展中则将汉人同化过来,扩大了回族队伍。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并非汉族文化的符号,它包含了在中国的许多民族的文化,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及回族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元代边疆民族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边疆民族政策浅析张雷军元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以来数百年的民族纷争和封建割据,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股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  相似文献   

7.
俚人、又称里人,即雷人,以后有一支南迁于海南岛叫黎人。这些称呼乃一音之转。俚本为一个很古老的民族,属于羌人的一支,与黄帝族是亲族。他们由西向东迁至黄河中下游。在夏商时代,其族类繁多。后遭商朝的征讨而逐渐南迁于长江以南,留居于中原一带的俚人便被编入乡里成为里人庶民。南迁者则与百越族系混合,或与濮、僚杂居,而逐渐成为壮、水、布依、毛南、泰、侗等族。一支则南迁于海南岛而成为黎人加茂黎。一支仍定居于桂西、滇东,成为莱人。历来有很多学者,把俚人归入百越或濮、僚族系,是没有从俚人的族源分布及迁徙等方面深入研究,因而得出某些偏颇的结论。因此,不能单纯就俚人的某些风俗如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库雅喇满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库雅喇满洲是满族共同体的一支。满族有佛(旧)满洲和伊彻(新)满洲之分,伊彻满洲又有库雅喇满洲之别,《吉林外纪》说他们“皆满洲也”。 库雅喇满洲是今天吉林省珲春县的土著满族.全族共有钮呼特氏(郎)、泰楚拉氏(邰)、色勒里氏(铁)等15姓。 本文主要对库雅喇的源流、编入旗籍、社会经济、守卫东疆等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代皇族八家之外,还有八个贵族大姓,即瓜尔佳氏、钮钴禄氏、舒穆禄氏、纳兰氏、董鄂氏、辉发氏、乌拉氏和伊尔根觉罗氏,其中以瓜尔佳氏位其首。根据文献记载,瓜尔佳氏一族,在关外有一百零二派,分处在苏完、安褚拉库、尼马察、瓦尔喀、长白山、蜚悠城、辉发、哈达、叶赫、乌喇和讷殷等地。这里所论述的是哈达瓜尔佳氏中的尼雅济布一支。  相似文献   

10.
金代的回鹘人冯继钦公元940年,回鹘对国为黠戛斯所灭,回鹘人的分布地区发生重大变化。史家多认为回鹘人分三支向西、向南迁徙:一支南下河西走廊;一支西去新疆,以高昌为中心;另一支迁到喀什和中亚①。这三支回鹘人迁徙后分别建立三个政权:甘州回骼、高昌回骼和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汉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特别是战争等原因,蒙古草原上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一些氏族部落,在其酋长和渠帅的率领下,不断地向漠南和塞内迁徙。其中最重要的有西汉后期和东汉前期匈奴人的内迁,东汉末年鲜卑拓跋部的内迁,以及西晋初年北狄十九种的内迁,等等。降及十六国末年和北朝初年,由于拓跋代(魏)国的奴隶主(后转化为封建主)阶级不断对漠北高车部进行以掠夺人口为主要目的的战争和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西周春秋时期"四夷"之夷、蛮、戎、狄与"四方"之东、南、西、北搭配结合的演进历程,探讨了"四夷"、"四方"间的搭配结合与"五方之民"格局形成的渊源关系。《礼记·王制》提出的中国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五方之民"格局,是战国人关于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的理想与展望;而司马迁《史记》所构建的秦汉国家民族地理格局,才是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观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13.
岑大将军崇拜是流行于广西右江上、中游一带的壮族俗神信仰。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它的形成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岑大将军形象并不能简单地与历史上的某个岑氏土司人物对号入座,他应是一个集岑氏父子三人(即岑雄与其长子岑世兴、三子岑世元)的勇武、忠勇和忠义于一身的综合体,并且这一实体经历了由人上升为拥有万能神力之神明的过程。伴随着岑大将军崇拜的形成,历史也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观念转化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实践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可以在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打造一支成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引导大学生做好自我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和探索欲,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广西民族研究学会民族历史研究会在瓦氏夫人的故乡田阳县(明代称田州)召开了瓦氏夫人学术评价讨论会,与会代表来自有关高等院校、研究单位的专家、教授和有关民族工作部门、中学教师的民族研究工作者共五十人。会议收到论文十多篇、田州岑氏源流谱叙一册、瓦氏夫人文献资料数万字。 与会代表就瓦氏夫人的姓氏、民族成份、出身、抗倭功绩问题进行了热热讨论。同志们根据史籍记载及群众口碑资料,认为瓦氏夫人系明代归顺州土官岑璋之女,其所以称瓦氏是因为壮族习惯称女子为“娣化”(汉意为妹花)而来;她是田州土知府岑猛之妻。民族成  相似文献   

16.
吐蕃奴隶社会约自公元2~3世纪确立至10世纪止,大体共经历了800余年。 一、关于吐蕃奴隶社会的一般概况 在敦煌古藏文史籍中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时间可上溯到松赞干布的祖父达日聂塞时代。据载,吐蕃王朝建政以前,在西藏各地约有大小族部十余个。其中,苏毗部地当今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藏北地区,该部在达日聂塞或其先世为悉补野部首领时,曾经征服邻近的鲁雅部,将鲁雅部的一半土地赐给对他扩张地盘有功的降臣年即宗,并把原鲁雅部的明氏家族降为年即宗之奴隶。这是“奴隶”一词在古藏文史籍中的最早出现。又载,悉补野部(地当今山南地区雅隆河流域穷结、泽当一带),在达日聂塞为首领时,已发展为一支强大的地方势力。到其子朗日论赞为首领时,曾乘苏毗内乱之机征服该部,并为明氏家族解脱奴籍,将年氏家族降为奴隶。又对跋氏、明氏和嫩氏家族各赐奴户一千五百家,对次绷氏家族赐以奴户三百家。大致与此同时,朗日论赞还将后藏日喀则以  相似文献   

17.
《统毗伽可贺敦延陁墓志》出土于长安昭陵,为李思摩妻子延陁氏的墓志.延陁氏乃薛延陀部族酋长之胄,后嫁于突厥可汗所出阿史那思摩.630年,延陁氏随思摩降唐,被安置在夏州一带,在故定襄城、长安等处亦有居所.作为突厥可汗的夫人,延陁氏亲历了隋末至唐初漠北地区的风云变幻,见证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兴衰更替,这些内容在《统毗伽可贺敦延陁墓志》中多有反映,可与《李思摩墓志》相表里.该墓志为深入研究薛延陀部族的历史和贞观时期的北疆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党项名义及族源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古羌文化网络 党项是汉代西羌的一支,而西羌则由古羌人发展、分化而来。古羌人的活动与华夏文化的开创密切相关。传说时代以治理洪水而闻名的共工氏,据汉代经学家贾逵考证为“羌姓”之人(《周语注》)。  相似文献   

19.
南凉建国     
南凉(397—414)是秃发鲜卑于十六国时期在河湟地区建立的政权。东汉末年,秃发部之祖匹孤率部由塞北迁到河西,以秃发为氏。西晋初年匹孤之孙树机能有众十余万人,势力始大。公元365年后树机能曾孙思复鞬在位,约当前凉(317—376)和后凉(386—403)时期,遂据凉土,以庄浪河至大通河之间为根据地。此处为汉代羌胡交关之路,左瞰武威,前瞻大河,后靠张掖,右达西海,是古来争战之区。思复鞬有六子:  相似文献   

20.
明代岷州后氏家族与大崇教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州后氏家族为唐代吐蕃军将裔脉,元代即为当地政教望族.明代,后氏为岷州卫世袭土官,位居上层.出身于后氏的班丹札释则因其在沟通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教关系方面的重要贡献而得到明朝廷的礼重,最终获封"法王"尊号,并长期驻锡于京师大隆善寺,荣受朝廷奉养.班丹札释所创大崇教寺,是属于后氏家族的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基于后氏的政教地位,再加上明王朝的扶持,该寺成为明代岷州地区的中心大寺.由于班丹札释的关系,大崇教寺与京师大隆善寺关系密切,大隆善寺实为大崇教寺僧人在京师活动的主要据点,大崇教寺僧人也因此与明朝宫廷之间保持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但至明末清初,大崇教寺在岷州地区中心大寺的地位逐渐由同为后氏所控制的"下院"即属寺圆觉寺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