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晓明 《学术界》2002,(4):229-234
本文力图结合这几年来对 97年亚洲危机的各种讨论 ,从危机特征、危机成因、危机的影响和危机防范等角度全面分析一国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金融类的危机 ,在危机过程中如何实行缓冲 ,尽可能减低危机的冲击 ,以及如何健全金融市场 ,从实体经济层面和金融体系两个方面共同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同时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和亚洲其他国家特别是危机国家的某些类似性 ,我们分析概括 97年金融危机发生至今的反思和经验 ,以对我国进入WTO后开放金融市场的进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表征2008年突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将深圳股票市场指数分为"危机前"与"危机后"两个阶段,运用GARCH模型,对市场风险的变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的突发会对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市场风险在金融危机前后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为防范风险,应确保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独立性;政府的适度干预依然必要,但应合理把握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与此同时,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继续发展多样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发挥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效应,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3.
最近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破坏程度惨烈。人们对危机产生原因的认识有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主要原因须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去寻找,尤其不能忽略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以及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的失误跟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深化体制改革和矫正经济政策,既是克服金融危机也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以出口为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频繁爆发的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对中国这种以外需为突破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如何在一方面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通过危机防范,以降低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成为保持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实体造成了深刻的影响。银行作为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在维护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代金融既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又是法治金融。本文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及对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启示谈起,分析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现状、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通过调整内部的产业结构及投资方向 ,加强本国的立法 ,减少政府对银行的过度干预来增强对金融危机防范力度 ,同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调整其现行的宗旨和范围减少对成员国的干预 ,建立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货币合作机制 ,防止和化解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传导机制是学术界在后危机时代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正确判断了危机的起因和传导机制,才能进一步讨论防范金融危机和改革金融体系的措施.本文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剖析,为什么银行会贷出如此多的次贷,又为什么会有其他银行来买这些高风险的信贷资产衍生品.同时也指出,金融体系内存在的机制问题使理论上可行的方法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纷纷进入破产保护,仅存的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宣布向全能银行转型.然而,作为全能银行领袖的美国花旗集团却已深陷破产边缘.人们在关注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动向的同时,全能银行经营模式在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具有怎样的优劣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花旗集团激进的全能扩张路径的阐述,分析其激进扩张的负面效应,探讨未来全能银行的发展模式,这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整个国际金融领域动荡不安,危机叠起.从北欧银行业的倒闭到欧洲货币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和银行的巨额亏损,再到亚洲金融危机,无不令人触目惊心.本文拟从现行国际货币制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钩、外汇投机及不成熟的金融自由化入手,剖析国际金融动荡的原因,并由此论及中国金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对全球经济及人们的心理造成重大影响,因而,对危机根源的认识与把握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以行为金融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就全球金融危机频频爆发的本质与根源,从监管机构与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并从监管机制纠正与理性投资行为培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