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男性话语中,女性受压抑的声音和女性主体意识长久地躲避在男性声音的后面,隐而不显。张爱玲采取的就是将女性放在从属的位置上,让她们自由言说自身的压抑和苍凉。张爱玲以女性世界人性的被扭曲、被虐杀为着眼点,并专注于人性和人性的弱点,成功地刻画了一群人性扭曲的女性形象。她的“苍凉美学”取决于张爱玲的性格特质,在她笔下的阴性荒凉情境中,暗藏了现实作家与文本女性的双重情感。  相似文献   

2.
冰心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美”与“丑”的典型。冰心以审美为参照系,展示女性健康的人性,塑造了“爱”与“美”的群像;张爱玲以“审丑”为切入点,剖析女性畸变的心态。她笔下的女性终身束缚着“奴性意识”的枷锁,丢了人格甚至丧失了人性。作家的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营造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审视特征。基于各自生活阅历的差异,冰心笔下的人物纯洁、典丽;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凄苍,丑陋。但是,不论“贤淑”还是“丑陋”,都是时代生活的某一个方面的“真实”,都是为了人们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人性世界的荒凉冷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对女性可悲生存处境的感知与体察。在她的人物画廊里,最能体现其深厚功底的是她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以一个女人的细腻敏感,以一个天才作家的包容力与悟性,把她眼中所见的民国时代的形形色色的女人活画了出来,为现代女性文学增添了风格独异的一页。张爱玲小说的出现,恰恰是几十年后对“五四”女性文学的新的拓展。她不同丁玲们擅长表现大时代的喧嚣生活中飞扬的一面,而是写出了一个沉稳笃实如子百年泪泪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恒长的历史状况。这些活跃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以她的主要作品集《传奇》和《流言》,蜚声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现代洋场社会里有难得的爱情,但这难得的爱情终归被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旧的大家族所扼杀,所吞噬,写出了自己对现代洋场社会吃人真相的理解。文章从女性俯视形象的窃笑来自对男性形象的贬抑入手,分析了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窃笑的几种形式,以及张爱玲与其笔下女性俯视形象的精神联系。从而阐明: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和西方殖民地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从没有放弃过抗争,在鲜血淋漓中满身伤痛的她们犹如巨石底下的小草,依然发出或是低徊,或是扭曲的呻吟,她们是上海、香港现代洋场社会里醒觉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人性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的人性关注主要体现为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们一方面为旧的生活所拘束,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生活所威慑.新旧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陷入了一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为难处境.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将自己作为人的内涵一点一点地散失.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作品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她超越了日常的琐碎,直指人性深处,才使她的作品拥有了一批又一批读者,成为现当代文坛的一个奇观.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有价值和无价值并存,肯定和否定同在,展示出她细腻复杂有着两面性的创作心态.一方面是描绘变态人格的执着性,她从女性内心感受出发,将人性的经验在作品中高度地艺术化;另一方面是揭批人性恶时的矛盾性,她怀着深深的矛盾心态,在艺术化的人物身上展示着消极的世界观和对未来的困惑.她局限于自身又超越了自身,展现了作品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笔下的世界魅力曾把个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搅扰的如痴如醉,但很快销声匿迹;今天,她再次"走红",其热潮不亚于当时的大上海,有学者命之为"张爱玲神话".分析原因,有诸多因素,其中更重要的是她的独特的女性书写,所展现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把读者从对乱世女人命运的好奇引入到对共通的人性的认识和思考的深度,应该说是她的作品最大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觉冷峻地刻画了19世纪初中国社会女性的生存境况和心理状态。她笔下身份各异的女性无论如何挣扎冲突,都只能生活在传统男权的阴影之下,最终落得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张爱玲非比寻常的洞察力和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夏志清先生的一本《中国现代小说史》捧红了作家张爱玲。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张爱玲作为现代的女性作家就已闪耀文坛。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女性的观照有着个性化的体悟。在文学创作中更全面的表现了女性在封建宗法社会所受的深重压迫。张爱玲从女儿、妻子、母亲的女性不同身份来阐释了女性的内心压抑与伤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