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分析宗教题材在《大师和玛格丽特》、《断头台》中的运用为切入口 ,探讨两部作品在反映现实、表现主题方面的异同 ,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两位作家各具特征的宗教观。宗教题材的运用 ,为两位作家开拓了新的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2.
舒元舆《牡丹赋》中的牡丹形象并不具备典型的中唐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至多是对中唐社会做局部短暂的描摹,舒赋的牡丹形象呈现更多的是舒元舆个人的风云际会以及作者大和年间的创作心态。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牡丹形象呈现动态发展的特点,牡丹形象的生成既源于明中后期两种文化思潮的撕扯,也是汤显祖个体思想文化的塑成,传达出汤显祖对自由精神的清醒体认和终极追求。《牡丹亭》颇有争议的《圆驾》一出则是汤显祖以"含泪的微笑"的艺术形式,完成了一位情理难谐的洞见者对一位现实社会的接受者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和《青铜时代》在文体特征上都表现出“狂欢化”的美学特质。具体表现为作家创作心态的极端自由和放纵以及由此而来的“越出常规生活的狂欢时空”和对描写对象“狂欢式”的表演,其中,“游戏”、“恶作剧”是理解“狂欢化”的两个十分重要的词。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采薇》与郭沫若诗剧《孤竹君之二子》采用了相同的传统文化题材,但对主人公伯夷和叔齐的情感褒贬迥异。本文在比较论析中指出这种不同的情感态度是两位作家不同文化意识的反映,也代表了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面临不同的社会人生问题时对道家文化的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从而在文化选择上为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人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与金庸虽然隔着两百年的时空,但是在创作个性的主体选择与响应民族文化的呼唤上,却若合符节。从反映的文化层次上,《红楼梦》与《鹿鼎记》居于中国文化系统的两极,正好构成了循环的中国文化背景。作为作家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文化进行的反思与批判,《红楼梦》有对文化凤凰涅槃的绝望的期待,《鹿鼎记》则沉潜到历史中寻找文化持续更新的动力。虽然曹雪芹与金庸对于文化的层级、文化的角度表现有别,但他们的基本写作立场依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思"传统。基于独特的创作个性与独立的思想判断,他们对中国文化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新的构形,并创作出了能作为民族文化镜子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6.
《霜叶》主要展现的是:商业文化与农业文化的矛盾与纠葛;儒家文化与新文化的冲撞,两者的交错与融合,构成艺术上的“双声”复调。婉卿在女性系列中具有特殊的丰富性,她的心态很多近于母性而乏妻子与丈夫的情分,自觉不自觉间留下了传统文化的投影。艺术表现上是民族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从而构成作家创作新的峰峦  相似文献   

7.
陈彦长篇小说《喜剧》立足于贺氏父子两代人不同的艺术人生之路展开叙述,对消费时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命运以及个体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探寻。围绕两代人对喜剧艺术的不同体认,小说表达了对喜剧艺术本质的思考及对当代审美庸俗化现象的批判。小说中一系列悲喜交织的人物命运,展现了作家对艺术与人生的辩证思考以及人性复杂性的审视。在美学风格层面,《喜剧》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追求,细节的真实与对小人物的关注是其两个面向,对小人物人性光芒的书写既体现了传统戏剧精神对陈彦小说价值取向的影响,也彰显出作家对民族恒常价值的守护。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展示了一个万象森罗的瑰异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交错点上 ,从四个角度阐析了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的复杂心态 ,概括了《聊斋志异》中有代表性的四类典型故事的成因 ,反映了蒲松龄作为一位文坛怪杰的坎坷人生境遇 ,透视出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描写的两位母亲形象,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母性 特征。这种相同的审美范式,提供了探究作家创作心理的途径。在小说中,乌尔苏拉和上官鲁氏展现出生儿育女、忍 辱负重等母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大母神原型,浓缩了在父权文化为中心的时代,母亲优 秀的品德及艰辛的命运,体现出相同的母性特质。而她们作为家族主导人物和没有出路的生存特征,则源自男性作家 潜意识中的父权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将女性的价值功能囿限于家庭母亲角色,使其既有主导家庭事务的积极力量,但 又不能过于强大和超越家庭事务。总之,乌尔苏拉和上官鲁氏是男性作家对传统母亲角色定义的理想呈现,显示了男 性作家对这一身份的认同与赞美。  相似文献   

10.
萨尔曼·拉什迪是后殖民主义时期一位杰出的印度裔作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他的代表作《午夜之子》中对人民,现代文明和宗教的描写时表现出的混杂性话语,来揭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主张疏离政治、远离生活的作家理论家中有一种隔膜于世界文化进程的误解,总认为文学与政治、文艺理论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是一种“中国特色”;其实,在当今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度里,健全的理性对政治与文学、政治与文艺理论,依然保持着一种正常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疏离政治的心绪妨碍了贾平凹在进行都市政治文化小说创作时艺术才华的正确、正常的发挥,《废都》中政治批判激情与性的病态狂热的游离,反映了作家还没有把握住心灵化的社会公民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作家只有伴随着政治的进步而进步,真正在政治上具有开放的心态与心智,才可能创作出时代的、史诗式的传世之作来。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汀是一位关注生活的作家,她的《傲慢与偏见》展示了十八世纪末英国社会婚姻的状况及其实质经济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特征,在经济与文化的联合作用下,婚姻呈现出了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娜娜》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左拉的名篇;《日出》是20世纪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佳作。虽然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是,它们所展现的社会历史画面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两部作品所反映的真实而相似的社会生活,分析了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悲惨而相似的命运,揭示了两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而相似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萧红和张爱玲是两位优秀的现代女作家。从她们相似的身世背景及情感经历比较分析入手,结合其代表作品《小城三月》和《倾城之恋》的比较解读,品味"双城"故事的爱情意味。从文化反思的角度,探究两人创作风格上个性差异及其相同的精神内源。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中国剧作家曹禺的《雷雨》讲述了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觉醒历程和相同的结局。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父权文化对两名女性是同样的残忍。因此,现代社会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宽容,使女性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实现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与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因独特的双重文化经历创作了《群芳亭》和《野草在歌唱》。《群芳亭》通过中国吴太太在意大利传教士安德雷的宗教救赎中走向新生的故事,表现了异质文化融合的可能与希望。《野草在歌唱》通过南非白人玛丽被黑人男仆摩西杀害导致人性救赎失败的悲剧,展示了异质文化的冲突。不一样的救赎:宗教救赎与人性救赎都表达了两位作家对异质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十八春》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后修改为《半生缘》再次出版.本文重点分析《十八春》和修改本《半生缘》在两大主题上的不同处理:人与环境、人与时间、力求从作品本身出发,挖掘出修改的缘由和必然性,反映出张爱玲修改前后复杂的心理变化轨迹,从而加深对她“苍凉”的艺术气质和精神世界的认识,在文化角度上更宽容的理解作家的人生选择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土门》表现出作家浓厚的文化复合心态和文化审视意识。以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其精神内核的古老的农业文明虽然曾经铸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史,然而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它却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了──仁厚村最后的消亡说明了这一点。而以西京为象征的工业文明虽然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却也并非人类文明的理想归宿。人类究竟应该往何处去?作品最后归结到了一个具有道家文化意义的范畴──“土门’”。它既是对对立的超越.也是对浮躁的否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两部最能透露内心真实的散文集放在一起解读,勾勒出作家丰富的心灵层面,论述其创作心态和现代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平行比较方法分析了《围城》与《我是猫》在讽刺风格方面的异同之处。喜中寓悲、幽默讽刺相结合是两书讽刺艺术的共同风格。不过。由于作家创作个性的不同、创作心态的差异以及中日两国讽刺文学传统的不同,又使两部作品的讽刺风格呈现出迥异的一面:《围城》具有机智、委婉、深沉的特点;《我是猫》则显出滑稽、尖锐、直露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