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地区之间的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综合考虑投资效率和地区公平分配的基础上,运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考虑公平约束的多阶段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地区结构优化模型,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考虑公平约束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地区结构有明显的影响。本模型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地区间分配的定量方法,能够兼顾投资的效率与公平,从而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注重扩大建设规模实现区域覆盖的建设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竞争造成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的现状,不少学者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警示。文章着重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度"的问题,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适度性的观点。首先,在古诺模型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效应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其次,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公路为例,采用中国各省份197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在交通基础投资建设初期,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增加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继续扩大化,将超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经济产造成不利影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到一个适度的程度能够实现经济产出的最大化。再次,在适度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最优路网密度模型,说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动态均衡的关系。通过运用部分OECD国家的国际数据估计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适度规模,以此评价中国各省市路网密度的适度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处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状况,其中西藏、新疆等中西部省份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匮乏。而北京、重庆等直辖市以及旅游型城市海南则出现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情况。最后,提出建议: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应当遵循适度性原则,避免盲目的进行规模扩大化建设,应更加注重质的提高,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利用率;充分结合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差异化,注重地方政府间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沟通和衔接,提高中国交通基础施设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论文依据合肥市1990—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生产函数法构造超越对数式C-D生产函数,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变量的单整检验、协整检验发现数据呈现最佳线性无偏(BLUE)的优良性质,在此基础上,运用OLS方法估算出合肥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近似产出弹性为0.01,代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变化率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产出变化率的变化率变动是0.01。并且我们发现滞后三期对经济产出影响最大。结合近似资本边际产出与MPK的相关性,证实合肥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产出有正向贡献。研究认为当前合肥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仍不失为重要投资领域,今后要在保持投资力度前提下,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与交通网络布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网络布局的梯度基本一致,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和西部递减.同时,东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问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运输联系等相关理论,围绕城际物流联系生成、分布等问题,同时关注省内各区域之间物流联系以及与省外区域的联系,利用高速公路货车通行OD数据,通过分布熵、洛伦兹曲线、物流联系强度、物流联系紧密度、物流联系分区等指标、方法分析研究城际物流联系的方向、强弱程度及其特征,可以为城际物流网络系统建立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以辽宁省高速公路为例进行的实证分析,对于加强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优化配置,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皖北地区因交通条件限制,发展面临很大制约,振兴皖北,加快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运用该区域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动态面板模型,研究表明,皖北区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地区客运量和货运量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客运量和货运量的增长却未必会导致皖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且具有滞后平稳效应.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为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辽宁省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作用要比长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199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制度的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显著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其作用低于人力资本水平。因此,在财政支出既定的条件下,政府不仅要注重短期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更应该注重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9.
基础设施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中国省际基础设施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研究和分析了区域基础设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将区域基础设施按照通常标准划分为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并依据加权求和法得出各省市基础设施综合评价得分,以此得分为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区位和政策优势以外,区域基础设施水平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是支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石,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保障。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测算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综合生产力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及影响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安排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交通路网规模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交通路网规模的比较评价是分析区域路网规模的相对水平,进而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基础。传统的人口或面积因素分析法存在片面性。本文从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的经济特性出发,强调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交通理念、路网技术结构等在路网规模比较评价中的地位,采用多因素法构建了路网规模经济系数指标,并提出评价包含各种交通方式的不同区域综合路网规模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比较不同区域的路网规模,也可以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路网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我国铁路、公路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铁路、公路的空间分布差异极其吻合.为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大力加强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对小城镇间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优化作用进行定性定量两方面研究。并以石家庄市为实例,以2007年以前的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和石家庄市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贡献率平均为13.0%,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率为10.79%。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的优化和完善,制定以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国土资源优化开发为目标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策,运用区域经济学、运输流等理论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主体功能区形成的互动机理,并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其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提出了宏观管理对策和基于运输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运输需求优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运输通道为核心的现代基础设施在特定区域上的不断强化,为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图们江开发近20年来,各国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无疑给图们江开发的运输通道建设带来了极大障碍,由此引致对各参与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制约。延边地处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核心地带,这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状况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图们江开发运输通道发展的问题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0—2017年中国内地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旅游发展水平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发展、旅游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需要借助于旅游发展水平这一中介,该效应在多组分析时以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01—2007年中国地区产业集聚指数HHI表明,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由于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已比较高,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已变得缓慢起来;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省区,由于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力度逐渐加强,使得这些地区呈现较为明显的产业集聚增强态势。而从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看,中国地区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当然,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入、邮电基础设施的增加、非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也都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正面的影响,表明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所反映的增长机制仍然决定着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面。  相似文献   

18.
区域物流网络系统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加强产业链协作、形成区域创新机制等促进经济增长极区域经济的不断增长。通过构建闽台物流网络系统,有利于突破闽台两地经济发展瓶颈、是两岸共同市场建立的必要环节、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然而,闽台两地构建物流网络系统虽有一定的基础优势和机会,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与威胁。闽台物流网络系统构建应该立足这些实际,长期规划,加强两地产业协作、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两地现代物流业合作,进行阶段性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