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三境说”,具体内容包括“物境”、“情境”、“意境”,其中的“意境”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理论范畴。王昌龄是用“意境”来概括诗歌的第一人,具有首创之功。  相似文献   

2.
江顺诒《词学集成》词境卷中提出“词家之情境”,把“情境”作为词境的第一阶段,认为词之“情境”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有以点染、不隔、寄言为主的“词家三昧”艺术特征;二是“体物赋景”的表达特色;三是“言愁”寄情的审美特质。江顺诒用心灵情感进行词的创作,他的词作与“情境”说词学思想大体上也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回响——禅宗美学中“听境”的审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禅宗美学中“意境”的概念出发,阐释了“意境”经营的构成要件与实现过程——从现实世界(自然的实境)向审美世界(心灵的虚境)转换。继而从“听境”这一心灵触动与禅者顿悟的关键入手,提出“听境”的审美观念及其对“意境”阐发的独特方式,再以大足石窟圆觉洞为例剖析了“听境”之美在建筑空间经营中的设计方法与物化过程,并指出“听境”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在《外语教学技巧新论》[1]一书中指出:汉字“景”表示景象、环境,它主要反映客观存在,而“境”则表示主体遭遇到的情况和所处的地域,故“境”较“景”更能反映情境教学之内涵的核心---情感。维果茨基说过:“口头言语的情境每一分钟都在创造着言语、  相似文献   

5.
“诗有三境”的理论,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他把古典诗歌的品性,划分为三种境界,即物境、情境、意境。王氏的“三境说”,历史上的诗家,颇有微言,时至当代,仍有“它的理论色彩不浓,又缺少系统的阐述”的评断,这个断语,笔者认为,是论者用现当代诗歌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对祖国一千多年前的诗论遗产的一种求全责备。  相似文献   

6.
从王昌龄《诗格》、皎然《诗式》开始,人们便明确地用"境"来阐述文艺理论中的问题.本文拟从唐代诗境创造论(缘境、取境、造境三个阶段)和诗境类型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类型)两方面来讨论唐代诗境论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情境的含义及类别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如教室中的布置与陈设;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统一和谐方为情境。教学情境是一个系统,教学双方是教学情境的两极,教学行为是其中介。当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教师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或是向学生提出一个足以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这时,较为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若以学生的“学”为主导,也能形成教学情境。比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们那种认真的态度,那种执着的追求真理的精神,那种洋溢在童稚无邪面容上的情态,就会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又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应当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种教学情境,联接师生两极的中介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是创设教学情境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我国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审美内涵,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王国维,则是这一概念内涵明确化和规范化的集大成者。他对“意境”的内涵把握及对具体作品的审美分析评价中关于“意境”的探究,表现出他对“意境”的认识,突破了前人,达到了一个高层次。唐代王昌龄《诗格》称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可算是最早在诗论专著中提出“意境”这个概念的。但这里的“意境”并非一个独立的专门术语,其与“物境”、“情境”相提并论,便可知王昌龄心目中的“意境”,与今天作为文学批评特定审美概念的“意境”内涵不尽相同,因为我们现在说的“意境”,实际上是包容着“物境”和“情境”的。王昌龄的“意境”说,应该是中国古代“意境”说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三境诗在审美价值建构上存在差异:物境诗以美、情境诗以情、理境诗以真为其审美价值建构核心。译者如果不能正确辨别原诗境界,英译时就会产生境界降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情境译为物境,理境译为物境,理境译为情境。文章对降位的原因作出了分析:三境诗追求含蓄内敛、实中藏虚的审美效果,故多使用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文化性的意象语言,以及隐喻、象征、暗示、典故等修辞手段,三者都会造成对原诗境界的遮蔽,进而造成英译境界降位。   相似文献   

10.
幽默文学具有特定的艺术情境,这种特定情境是孕育幽默感的温床,也是幽默文学的重要艺术命脉。境,是文学作品主人公活动的时空条件,是艺术与生活,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总和。西方美学侧重客观事物,把“环绕人物並促使他们行动”的“社会环境、条件、事件”,叫做艺术环境。而能“反映时代的基本内容、特征、倾向、矛盾”的则是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我国古典美学则重视文学作品主客观的结合,重视情与景、意与境的  相似文献   

11.
1 情景与情境情景、情境在英语里都可称为situation ,但situ ation主要指情境 ,情景则为scene.汉字“景”表示场面 ,景象 ,它主要反映客观存在 ;而“境”则为形势 ,境遇 ,表示主体遭遇的情况和所处的地域。故“境”较“景”更能反映情景教学法之内涵的核心———情感。2 模拟情境的产生早在启蒙时期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强调自然主义教育。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为人造就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 ,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 ,因此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12.
艺术品中引人入胜的情境,往往是艺术家创造的心灵旨趣 的反映。局部情境,可分为物(景)境与人物关系或动作冲突之境。前者如中国画、舞台美 术,后者如戏剧、电影、电视中的艺术表演、人物活动等。  相似文献   

13.
人生至境是人对理想生活处境的终极性描绘,也是先哲们求解人生问题的重要体现。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思想者,亚里士多德与庄子都对此给予了丰富的阐释。立足跨文化的比较视域,两位先哲的人生至境可相应地从5大维度进行比照:样态形式——“闲暇”与“逍遥”;通达途径——“沉思”与“坐忘”;价值旨趣——“至乐”与“无用之用”;理智角色——“崇智”与“去智”以及人格形象——“完人”与“至人”。虽然亚里士多德与庄子均将人生至境指向了内在精神性的自由之境,但在5个维度上都既有相通性又有差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于始源点上的汇通与分野。  相似文献   

14.
“境”字借用到文艺作品中来 ,到唐代较为多见。王昌龄是用得较多且较早的一位。王昌龄诗论中的“境”有的指客观物境 ,有的指内心之境。他在佛教“境”说的影响下 ,提出了“诗有三境”之说。分析了佛教法相宗之“境”说与王昌龄诗“境”说之间的逻辑联系 ,并认为王昌龄在意境论发展史上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情境是生活原情、原境在艺术中的再现或表现,情节是生活的矛盾冲突在艺术中的再现或表现,情境是艺术情节展开的场境,情节展开又使情境具有生命灵性。毛泽东诗词善于创造设构情境情节:青年时期的诗词主要凸现诗人人生理想与社会的冲突;革命战争时期的诗词主要表现革命者与天、地、人的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与革命时期主要抒写诗人和人民战天斗地的情境,以及与霸权主义冲突斗争的情节。由此得出结论:毛泽东诗词美在冲突,其本质是人的本体力量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探讨意境构思活动,有助于对这一美学范畴的加深认识;弄清艺术思维工艺过程,从而对于指导艺术创作,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美学理论遗产,也是有重要意义的。纵观意境构思过程,大致有:选境、造境、现境三个阶段。如同郑板桥画论中点出的“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一样。“眼中竹”是选境——艺术构思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敲碎的玻璃     
——境由心生。布朗先生途经一个偏僻小镇,来到一家旅店打算投宿。这时,另一个人也正好来订房间。然而,不巧的是,这家旅店只剩下一个房间了。“这是一间双人房,”服务员说,“如果你们不在  相似文献   

18.
情境教学模式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新成果。本文首次提出了生物教学情境表现形式的分类系统 ,将其分为自然情境、实验情境、形象情境等九种 ,并论述了运用每种形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旨在提高运用怀境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主动必丰富情境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隐逸文化精神中悲剧因素的影响,很多唐代的山水诗蕴涵着诗人幽独的"情境"和诗作静谧的"物境"。忠实传达这些"情"与"境"中的隐逸情愫成为译者不可忽略的问题。"情境"与"物境"融合升华为"意境",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格式塔的整体意境构成取决于"情"和"境"的完整再现,因此,译者要"情"与"境"兼顾,既要对诗人的创作心理和历史文化背景多几分关注,又要透过语言文本解读和挖掘出诗作中蕴含的"忧情"和"幽境",从而使得诗中幽独的"情境"与静谧的"物境"互为作用、双向映现,更忠实地传达出"情"与"境"浑之上等"意境"。  相似文献   

20.
情境是经过物境这一接近于客观生活原态的境界进入情与景合、境中蕴情的一种新境界。这种特定的境界,是作家、艺术家主观观照中的实境,也是他们情感体验中的实境,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凝聚,往往可以形成富于美学魅力的艺术意境。物境、情境的生活实体感较强,而意境则艺术的、美学的魅力更浓。在各类文学样式中,散文最长于自如地抒写作者在观照生活时产生的各种感受和情思,并以抒情的笔触将这种体验、感受中的生活情境写入作品,使其在作品中获得再现,这就形成了散文创作中的艺术情境。而且,由于情境和意境间的阶梯型发展关系,有时境界比较深邃、内涵比较丰富的艺术情境,距离艺术意境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散文情境的艺术展现通常有两种基本形态:直观型和积淀型。这两种情境展现的艺术旨归是共同的,即创造富于魅力的艺术境界,但它们在具体的表现上则是各有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