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与风水理论的渊源、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识与风水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风水观念的体现,研究了风水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地选址与布局、各种造园要素、园林组景手法等方面的体现,指出了风水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布局密切结合,并对中国园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风水理论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风水——中国传统环境选择理论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是人们选择和规划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体现了古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构成了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传统风水理论既具有封建迷信的一面,也包含了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风水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将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感悟。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必须加强对导游的培训,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风水文化的深刻理解,避免风水文化的神秘化与低俗化。本文对风水文化旅游理论研究和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风水文化旅游类型、旅游景区规划、风水旅游游憩方式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风水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历史渊源,知道风水理论“天人合一”、“勘察地理形势”、“分金立向”、“形势说”等学说在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景观营造的择地选址、园林景观空间格局与序列布置、景观建筑与外部空间尺度设计等方面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风水在我国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营造中都有所体现,中国古都风貌的精髓就是在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水观念。《周易》、《管子》以及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其阴阳哲学思想在古代城市规划中具有非常显著的运用,风水理论所体现的生态观念仍然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正确运用风水理论中科学的观念去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是当前国内外规划和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民间风水信仰的心理解读--以赣闽粤客家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水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风水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心理行为,风水信仰民俗是由神秘玄奥的风水理论、生命力脆弱的民众和落魄而聪慧的风水师三者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世俗民众的风水信仰,我们可以窥探出风水对传统世俗民众来说具有人文主义关怀功能.  相似文献   

7.
风水理论是中国传统的选择居住环境的学问,分析这一文化现象所具有的先进的生态思想与科学成分,指出现代社会逐渐认识到了风水理论所具有的生态观和科学内涵。研究风水理论,正视其合理性,引导它步入正确的方向,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营造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这对于现代景观环境学科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风水观念起源于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选择与实践的结果。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是长期生态实践经验的积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对风水理论发展的探究及扬弃,进一步认识其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以形成科学的生态风水学,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各种建筑活动无不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在阐述风水的内涵、渊源及对建筑选址、规划等的影响基础上,以丰富生动的图片资料,记述了古籍《尚书》中周初先民规划、营建新都洛阳的史实以及在对此实践经验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周礼》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风水理论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其在城市规划中资源考察和评估的方法、从环境容量出发的城市生态结构模式及选址中的“择中观”等,说明《尚书》和《周礼》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风水理论的坟典。  相似文献   

10.
从界定风水学中重要流派风水环境学派理论入手,以江西省东龙古村落作为实证研究,分析其对村落选址和格局的影响,并以东龙古村的案例反推风水环境学派理论关于村落格局内容的现代解释,试图揭开风水环境学派理论的神秘外衣。文章认为,风水环境学派理论对村落格局的规定实际上是在儒、佛、客家文化的影响下,为形成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创造独特的村落意象、景观,维护村落安全,促进农业生产所形成的村落规划经验的总结。文章最后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村落旅游宣传、规划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阆中古城作为中国风水典范,其形象变迁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至汉晋时期,嬛得山水之利,从山谷之城发展为巴蜀重镇;汉晋至唐宋时期,得山水之美,从琅福地发展为阆苑仙境;唐宋至明清时期,得山水之胜,从堪舆胜地发展为风水典范;新中国成立到现当代,得山水之肥,从丝绸之都发展为风水之都;展望未来,得山水之韵,“山谷之城、风水之都”应为阆中古城新的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12.
风水林是中国人认为对一人一家、一族一姓、一村一镇的现在及将来具有吉凶影响的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并严加保护的林木。它是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产物。通过对阳朔、临桂、兴安、荔浦等地的居民及桂林部分高校、中学的桂林籍学生的调查,了解了当代桂林人对后龙山风水林文化的认同状况,探索风水林文化的承传方式。提出了正确认识风水林文化精华,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应构建森林保护法律法规及村规民约相结合的风水林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就风水层面而言,在近代社会舆论中,原本居于重要地位的风水发生了形象分化:顽固保守势力仍然固守着作为信仰的风水传统,趋新势力以及西方传教士则斥风水为迷信、谬说,风水师与少数西方人则看到了风水具有科学性的一面。透过近代有关风水问题的争论,可以看到风水传统在社会各群体眼中的形象,进而分析该形象产生的原因,以期探讨传统的近代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风水是汉民族的一种文化形态,而实用主义则是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传播的主要推手.正是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风水文化进入傣族聚居区,并逐渐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同和应用,最终整合为当地建筑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来风水文化的引入和融合,既符合了当地居民趋吉避害的文化心理,也显示出重构民族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风水在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营建方面有着重要影响,风水意象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显著特色之一。在今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要求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准确、全面的反映。本文对古代风水文化、风水意象对古代城市的影响及如何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风水理论在郑韩故城的军事防御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蕴含聚气与辟邪理论的城址设计;可以对敌人产生精神震慑的庙宇建筑;为了求得自然神和祖先神的庇佑而进行的社稷祭祀。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内居民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19世纪上半叶以来,国内外人类学家对风水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文章对这些成果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从中日建筑民俗的变迁中,体味两种文化背景所铸造的民俗特征及所构建的文化空间,有助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从"龙"、"气"等风水理念之差别入手,对中日建筑民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展示出我国两大风水流派"形势宗"与"理气宗"的吉凶观念;对照证实主义的科学方法和自然生态景观理论,剖析两国建筑民俗变迁、发展的要义及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风水"在中日建筑文化中都有着长久的传承,应该给"风水"一个生存的空间,留待进一步研究和感悟。民俗中的"玄学"部分,其中有些神秘文化现象虽至今仍未能以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但其与"科学"并非一定存在矛盾,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两者的切合点,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妨令其共存。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皖南采矿行为导致了诸多影响,比如对地方传统风水文化信仰的挑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地方性冲突事件等。在明清时期的皖南地区,风水信仰深入人心,采矿行动对当地龙脉及风水造成了严重破坏,地方乡绅对此难以容忍,但他们在寻求政府对禁矿事宜的支持时,还着重强调采矿会威胁地方社会治安及赋税征收。在风水受到破坏及基层秩序受到威胁的理由面前,政府往往对地方乡绅的禁矿建议予以支持。对皖南禁矿事件的考察,可以发现在传统社会,乡绅在维持地方性传统风水观念中的重要作用,也显示出地方政府在治理乡民过程中对乡绅力量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