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是简单的财富分配问题,其目标必须契合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通过实现社会的利益均衡这一途径来实现的,这需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利益均衡,这需要明确政府在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二是实现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三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环境利益的均衡,这既要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虚妄,又要正确确立人类的生态位,同时还应将生态建设与管理并举;四是实现区域之间发展利益的均衡,这就要求在反哺机制的架构、区域发展制度的供给以及制度的"厚度"与"薄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实现路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改革发展成果是指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公民和社会群体能够感受得到的一切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利益的总和,其经济成果主要表现为九种利益形态.本文借鉴国外发展成果分享的基本作法,从总体思路、多维方式和具体措施三个角度探讨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现实路径,并重点研究法律机制在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分享中的作用,从而提出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3.
生态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态环境中获取的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益处.它由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两种利益形态构成.生态利益公平分享的理论依据在于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理论、资源社会性理论以及生态正义理论.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与不同主体发展的差异,以及多元利益实现的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法律制度的构建最能直接保障生态利益的公平分享.通过完善现行的区域补偿制度、生态税制度和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为重塑生态利益分享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4.
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现代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内涵的范畴。以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活动领域为标准,我们可以把公平外延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社会公平和法律公平。从理论上看,影响“公平分享”实现的原因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因素。通过法律机制的作用使公平分享目标得以实现,就是着眼于以法律措施来解决目前存在的改革发展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创设实现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法律制度条件。其评判的经济性标准是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和库兹涅茨“倒U型理论”,心理性标准是从结果上、程序上和人际互动上判断公平性,社会性标准是社会指标、社会分层结构和“上升流动”标准。 相似文献
5.
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但我们应当更加关注相对国家和企业而言处于劣势地位的个人的分享主体资格,尤其是农村居民、城镇失业居民、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分享客体包括制度性改革发展成果和经济性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经济总量增长下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等一系列社会分配不公平问题;分享理念上应优先建立社会最低限度,使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尊的生活;分享机制一是市场分配法律机制,二是政府分配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6.
蔡世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1):122-123
王莽的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历来众说纷纭,争议很大。本文从西汉中后期土地法律制度的流变入手,研究了王莽土地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命运,试图以尽量翔实的史实说明,土地兼并,是封建制度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顽症。王莽土地法律制度改革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社会公平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成为当今社会极富现实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公平原则、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及价值取向,并进一步探讨了维护社会公平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技是全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热潮涌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公众对公共科技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公共科技产品及服务的公平分享,成为当前社会公平与民主发展的重要尺度。中国正处转型时期,促进公共科技产品及服务的公平分享,发挥科技对转变发展方式的第一推动力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10.
环境利益公平分享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利益就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自动获得的维持生命延续的效用和人类能动地利用自然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收益.它由初始利益、原生利益、次生利益、再生利益和共生利益所构成,具有多元复合的属性.决定环境利益公平分享的理论依据是生命至上观、社会正义观与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制度理性与社会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社会公平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价值层面,而要回落到现实的社会制度之中,理性的选择是用制度机制逐层实现社会公平。制度理性试图将某种个体行为普遍化为一种一般的行为方式,从而构造一种普遍的社会关系模式。在现代社会,要通过市场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的理性安排来实现社会的交换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体现社会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农村宅基地房屋征收补偿利益公平分配机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公平分配补偿利益已成为地方政府对农村宅基地房屋进行征收与拆迁问题的焦点。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补偿利益归房屋所有人,宅基地补偿利益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实际征收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将全部补偿利益归于房屋所有人。集体土地的合有性质及社会基本善理论决定了对农村集体组织成员以人口为基数分配补偿利益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公平分配的关键是要区分宅基地补偿利益中的基本居住利益与超额利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土地制度改革中三种最基本模式(改良模式、私有化模式和完全国有化模式)的优、劣的评析,指出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使人地关系和谐统一发展;清晰的产权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功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土地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某些制度设计不合理,有的领域制度缺失,部分制度实施不力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运用利益平衡原则和方法进行土地制度建设.在土地制度建设中必须坚持利益平衡原则,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必须树立平衡各方利益的理念,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具体立法时要坚持宪法的指导思想,真正了解社情民意,严格遵循立法程序,适时进行制度创新,做好相关方的利益协调,并注意防止不当利益法制化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5.
权力共享与利益分享:和谐社会的两个前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讨论了和谐社会的两种前景,从而引出建构和谐社会的两个现实前提,即政治理性的具备和社会自治的加强。在此基础上,接着探讨了建构的三个支点:观念支点、机制支点和化解冲突空间的支点。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呼唤机会公平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铮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127-130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公平。这种公平是指机会公平,而非结果公平;和谐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动态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要求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机会公平。经济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可以度量的,即基尼系数,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社会目前的不和谐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中国社会现今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三大矛盾: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下降的矛盾。种种不和谐均来源于制度安排的缺失。要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必须标本兼治,从完善制度入手,提供保证机会公平的科学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南省国家土地征用权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现行国家土地征用权运转的基本框架,高度重视中原崛起战略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平衡,进一步推进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变革释放存量建设用地,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以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州学刊》2016,(6)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土地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即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土地制度一个最大的矛盾,就是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承担了经营国有土地的职能,结果,政府随意圈占农村土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系列弊端日益突显。改革征地制度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度最高、寄予期望最大的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顶层设计,既高度重视各领域的突出现象、问题,更注重探究产生问题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原因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既治标又治本的解决办法。这个方案中关于所有者与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来管的改革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因此,我国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9.
应当区分改革的过程公平与目标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断改革的公平性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一是目标公平,一是过程公平。对改革过程公平性的评价也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将改革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其二是将改革作为行为过程本身。将改革过程作为手段,对其公平性的评价要看其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公平的改革目标;将改革过程作为一种行为过程本身,对其公平性的评价要区分平等与公平:在改革是追求更为公平目标的前提下,如果某种改革过程中的不平等差别是改革所必需的,它比其他可能的差别更少不平等,这种差别会随着改革推进到一定阶段而缩小,并且这种差别的受损者能够在未来某个时期得到相应的补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论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前,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已经远远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全面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明确产权关系,允许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由进行土地所有权的交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