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政治的发展历程表明,政治认同与政治安全密切相关联。一方面,政治安全是政治认同得以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政治认同又对政治安全产生深层影响,政治安全的实现依赖于政治认同的性质及类型。尽管政治认同对政治安全具有支持性作用,但它却制约着政治安全的发展方向并决定着政治安全的质量。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在政治发展进程中,需要建构并增进有利于政治安全实践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是以海量数据和超强算法为核心的高端技术,在释放人类发展局限的同时,也潜伏着撕裂政治秩序的倾向,进而构成人工智能的政治风险问题。人工智能的政治风险是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政治体系时施加于政治权力和政治价值的不确定性后果。结构性、现代性、扩散性是人工智能型构政治系统的三类风险特征。人工智能引发政治风险的技术路径表现在两个面向: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数据独裁不断侵犯政治权力边界,使得政治结构去中心化、政治决策数据化,以至政治滑入"数据利维坦";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算法失序腐蚀着政治价值,算法歧视、算法黑箱、算法自利逐渐消解民主政治的正义、公开、公意等美好精神。人工智能的这两方面"胜利",预示了民主政治大厦岌岌可危,这决定了人工智能政治风险的研究是当前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3.
宪政所表明的是一整套规则、一系列观念和一种稳定状态 ,它能够提供基本的政治资源 ,从而有效保持政治稳定。这种功能体现在对权力进行限制以防止权力滥用、化解政治冲突中的矛盾、维护多元社会的秩序和防止意识形态专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能否为民众满足其个体安全需要提供有效的条件成为对政治系统合法性提出的严峻挑战。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又进入了高风险社会。党和政府应在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民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同时,降低民众面临的个体风险并促进社会分配公正,以此来巩固、拓展自身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能否为民众满足其个体安全需要提供有效的条件成为对政治系统合法性提出的严峻挑战。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又进入了高风险社会。党和政府应在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民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同时,降低民众面临的个体风险并促进社会分配公正,以此来巩固、拓展自身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视野中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粟 《东南学术》2005,(2):45-49
本文尝试将公共选择理论中“经济人”假设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中系统理论相结合,从逻辑上考察微观的平民选择政治参与行为的偏好对宏观政治系统稳定和演化的影响。政治参与中的个人同样具有“经济人”的性质,在纯粹利益动机下,个人在主观上没有主动向政治系统输入(政治)资源的愿望,而是无偿地消费政治系统提供的公共产品;政治系统则通过制度方式约束个体的政治行为的成本远远大于个人消极的选择成本。因此,在制度与个人之间形成了一对不对称的博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题展开分析:(1)政治参与中的个体所具有的“经济人”特征;(2)“经济人”的微观行动与宏观制度间的不对称博弈;(3)政治活动中“经济人”的偏好选择所产生的宏观效应;(4)政治参与和政治系统发展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政治信任研究兴起的学理基础与社会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独立知识领域的政治信任研究兴起于1970年代.政治信任研究以政治学及其他学科相关理论为基础,而世界各国出现的政治信任危机则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人们从学理上深刻思考政治信任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宽容是现代多元社会的治理规则;它的政治价值体现为保障权利的法治结构、多元共处的社会秩序、谋求共识的政治程序.社会转型期中国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状况,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文化调适,有必要考虑以宽容为价值取向,构建"和而不同"的体系文化,维护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政治文化系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尊重规则的行为文化;营造以关注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互惠共享为取向的政策文化,实现并保持转型期中国的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9.
政治调节机制是指政治系统通过各要素的有机运作,用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协调有序发展,实现人的主体性确立和全面发展的一系列制度、结构和功能的总称,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必须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对政治调节机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政府和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己有研究的不足或薄弱之处,就伦理视角下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探讨,侧重从伦理层面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道德冲突,如公平效率问题,劳动态度问题以及个人和家庭自我保障责任的弱化;并纂于伦理价值目标提出如何建立和完善德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以人为本、兼顾效率与公平、自保和互济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身份制度不只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而是由户籍身份、职业身份、居住身份以及政治身份等子系统综合地组合而成的复杂的社会分层系统,是具有身份制和等级制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国民身份制度,它还是一种社会管理制度。从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基本事实来看,这一身份制度与社会不公问题具有深层关系,并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创新的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保障实施的社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去单位化”和“小政府、大社会”等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社会保障模式的转变,社会保障实施机制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社会保障实施的社区机制。所谓社会保障实施的社区机制,就是让社区承担部分社会保障实施的责任,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负责对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实施的社区机制具有非单位化、政府主导、社会化、专业化等特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实施社区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的制度约束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的发展目标取向。为适应这一目标,必须在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制度体乐的设计中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土地长期受益权、城乡统筹是农民社会保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探讨中国唐代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可为完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借鉴。加强对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相关资料的搜集,勾勒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指出其具有保障内容和对象的相对全面性,以政府为主导兼有宗教团体和民间参与投资的多元化特点,简要分析其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包括儒家的仁政思想、中国古代的天命思想及佛教的慈悲思想。唐代社会保障制度尽管并不完善,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基本上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出台,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依然令人堪忧。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着碎片化、流动性欠缺、转移接续不通畅等难题。鉴于流动人口存在的现实性与长期性,应从中长期的全局性高度重新审视与流动人口相关的各种政策与制度,致力于构建覆盖流动人口的全国基本社会保障统一模式;构建能衔接城乡、区域社会保障体系的转移接续机制和异地缴付模式;有序地构建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转移支付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代政府在追求财富的有效增长的同时,要积极回应公民公平合理地分配财富的需求。从北欧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威权型政府更多地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服务型政府能将经济增长与福利增长完美的结合起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俄罗斯的转轨过程也可以看到,政府要处理好财富增长和财富分配的关系,才能维持政权的稳定。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公民的需要和权力,也是现代政府的责任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是当代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别于各种资产阶级社会保障思想的全新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原理,是西方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这些思想对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长勇 《齐鲁学刊》2006,(6):135-138
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应当明确社会保障的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不仅应当对社会保障建设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更应当在各项制度建设过程中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应当以国民最低生活水平原则和恢复劳动能力原则为其目标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陈洁 《河北学刊》2002,22(3):76-80
本文对太行山区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供给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两方面说明了太行山区社会保障体系的供给存在着不足,并对太行山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认识不足、资金不足、运营问题和运行机制不完备这四个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完善太行山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