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者按:空间理论是进几十年来哲学研究领域持续探讨的热点议题之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明确地建构起系统的空间理论,但已显露出了"实践的空间"等思想。20世纪以来,随着阿尔都塞、列斐伏尔、福柯、哈维等人,对空间问题的哲学探涉与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扭转了传统社会理论中以时间支配空间的倾向,在以时间性向空间性转向的"空间中心论"思想的展开中,逐渐阐释了空间在社会生产、公共生活、权力运  相似文献   

2.
对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直存在多种解读,其中有很多富有争议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一种对"意识形态"概念作层次解读的思路,将意识形态理论层解为:意识形态一般、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后者又呈现为实践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是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运作机制;基于此,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与意识形态时期的断裂以及意识形态的超越性等问题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邓欢 《理论界》2020,(3):34-40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阿尔都塞跳出了传统哲学的理论框架,极为重视对意识形态的话语实践和叙事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意识形态"变形"理论,开创了意识形态研究的美学转向。他认为,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是意识形态研究的一大转折,是现实和社会进行批判的一种机制。伊格尔顿把审美意识形态置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研究,突出审美的身体话语,突破了阿尔都塞审美变形理论的局限性,对审美、艺术以及意识形态的转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被人们长期所忽视了的哲学转向问题,这一哲学转向不仅把阿尔都塞的思想划分为前后两个理论上异质的阶段,即导致了他的理论范式即方法论、问题域和理论视角等方面的彻底转变.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这一哲学转向,使得阿尔都塞彻底地放弃了前期思想中的理论主义倾向,而沿着历史唯物主义方向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哲学倾向,并最终找到一条科学探索哲学奥秘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及其"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内学术界来说应该是并不陌生.但就目前国内的研究状况而言,关注的焦点大多只是停留在对其具体观点和具体理论结果的评介上.然而,不幸的是,在阿尔都塞那里,结果仅仅只是一种具象式的制成品,唯有方法才是本体逻辑.因而,仅仅看到其理论对象化的结果,而不知其作为理论生产方式的"问题式",就必然不能真正内居于阿尔都塞的理论之中,其结果只能是"真正的阿尔都塞被遮蔽了".因此,要想真正读懂阿尔都塞,就必须深入其理论内部,把握其理论生产的"问题式",捕捉其理论中的各种空白和断裂.而要做到这一点,阿尔都塞自己所推崇的症候阅读法则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解读方法.按阿尔都塞的说法,"症候阅读法"就是着眼于"问题式"的阅读,就是要根据文本的症候读出文本表层所没有的深层的思想主旨和理论生产的"问题式".  相似文献   

6.
姬长军 《兰州学刊》2006,(11):31-34
近年来,国内就有关阿尔都塞的认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症候阅读法、问题式、断裂说、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反经验主义等观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将人们对阿尔都塞的研究引向纵深方向。  相似文献   

7.
凌新 《江汉论坛》2007,1(12):47-50
在《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彻底地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决裂,抛弃了作为人道主义理论基础的"人"、"主体"等哲学人本学概念.然而,当他后期(1968年后)对"历史是一个无主体的过程",以及意识形态镜像理论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这些当初被他放弃的概念又重新回到他的理论中来.而此时阿尔都塞对"人"和"主体"概念的探讨是建立在他对"人的本质"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因而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的思想发展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理论转向,即从中期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转变到晚期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立场。国际及法国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的四次政治危机以及马克思主义应对这些危机所表现出的理论困境,导致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怀疑与否定。为解决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阿尔都塞提出了他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6,(6)
"意识形态叙事"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受到叙事与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历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叙事"理论承载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此基础上,阿尔都塞建构了"意识形态批评"理论,改变了原有批评范式,使叙事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明确被提出来。詹姆逊在阿尔都塞的研究思路上,系统地解答了二者关系问题,标志着"意识形态叙事"理论的建立。在理论的建立过程中,西方文论学起到了重要作用。"意识形态叙事"概念具有政治本质性,我国学术界对其概念的使用区间需要做进一步规定和限制。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的反经验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批评了阿尔都塞因袭实证主义思潮,以“认识论上的断裂”论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以经验论为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时期和成年马克思的以反经验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时期的做法;剖析了阿尔都塞的所谓“反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理论,指出阿尔都塞把认识过程完全置于思想领域中的“理论实践”论是一种“颠倒了事实”的认识论;他以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去论证他的“两种客体”论是没有根据的;而他的真理本身是真理的标准论则在承袭了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的真理标准论的同时,又抛弃了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立场。因此,阿尔都塞所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新解释是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相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挽救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以区别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抽象性和虚伪性,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创造性地发展出症候阅读法来对马克思哲学进行科学性的“断裂”辩护,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谓的“反理论人道主义”立场.阿尔都塞有力地纠正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化的倾向,捍卫了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但是,阿尔都塞的过度科学主义和结构主义解释,也使得马克思哲学走向了结构主义——注重形式和理论思维的过程,而缺少对现实的真正解释和改造功能;同时,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间的关系被阿尔都塞割裂,导致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取得共识的认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认为在青年马克思著作与成年马克思著作中存在着一个认识论的断裂。他的这一认识对于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化倾向具有进步意义。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形而上学性和独断性 ,表现出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轻视 ,所以我们要用辨证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阿尔都塞的断裂说。  相似文献   

13.
试析“症候阅读”的方法论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果 ,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理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上。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这对国内学界来说 ,仍然是个未解的谜。鉴于阿尔都塞哲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众所周知的重要性 ,本刊这一期特组织了以下这组笔谈 ,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 6 0年代文本群的研究 ,凸显阿尔都塞思想深层的方法论构架 ,揭示出构成其理论平台的问题式、症候阅读法、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深层内涵 ,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自醒意识 ,并由此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思考点。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果 ,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理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上。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这对国内学界来说 ,仍然是个未解的谜。鉴于阿尔都塞哲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众所周知的重要性 ,本刊这一期特组织了以下这组笔谈 ,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 6 0年代文本群的研究 ,凸显阿尔都塞思想深层的方法论构架 ,揭示出构成其理论平台的问题式、症候阅读法、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深层内涵 ,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自醒意识 ,并由此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思考点。  相似文献   

15.
追寻马克思的问题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果 ,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理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上。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这对国内学界来说 ,仍然是个未解的谜。鉴于阿尔都塞哲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众所周知的重要性 ,本刊这一期特组织了以下这组笔谈 ,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 6 0年代文本群的研究 ,凸显阿尔都塞思想深层的方法论构架 ,揭示出构成其理论平台的问题式、症候阅读法、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深层内涵 ,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自醒意识 ,并由此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思考点。  相似文献   

16.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果 ,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理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上。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这对国内学界来说 ,仍然是个未解的谜。鉴于阿尔都塞哲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众所周知的重要性 ,本刊这一期特组织了以下这组笔谈 ,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 6 0年代文本群的研究 ,凸显阿尔都塞思想深层的方法论构架 ,揭示出构成其理论平台的问题式、症候阅读法、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深层内涵 ,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自醒意识 ,并由此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思考点。  相似文献   

17.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果 ,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理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上。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这对国内学界来说 ,仍然是个未解的谜。鉴于阿尔都塞哲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众所周知的重要性 ,本刊这一期特组织了以下这组笔谈 ,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 6 0年代文本群的研究 ,凸显阿尔都塞思想深层的方法论构架 ,揭示出构成其理论平台的问题式、症候阅读法、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深层内涵 ,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自醒意识 ,并由此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思考点。  相似文献   

18.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果 ,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理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上。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这对国内学界来说 ,仍然是个未解的谜。鉴于阿尔都塞哲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众所周知的重要性 ,本刊这一期特组织了以下这组笔谈 ,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 6 0年代文本群的研究 ,凸显阿尔都塞思想深层的方法论构架 ,揭示出构成其理论平台的问题式、症候阅读法、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深层内涵 ,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自醒意识 ,并由此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思考点。  相似文献   

19.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果 ,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理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上。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这对国内学界来说 ,仍然是个未解的谜。鉴于阿尔都塞哲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众所周知的重要性 ,本刊这一期特组织了以下这组笔谈 ,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 6 0年代文本群的研究 ,凸显阿尔都塞思想深层的方法论构架 ,揭示出构成其理论平台的问题式、症候阅读法、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深层内涵 ,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自醒意识 ,并由此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思考点。  相似文献   

20.
“断裂”中的“绵延”——对阿尔都塞“断裂说”的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认为在青年马克思著作与成年马克思著作中存在着一个认识论的断裂。他的这一认识对于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化倾向具有进步意义。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形而上学性和独断性,表现出对马克思入学思想的轻视,所以我们要用辨证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阿尔都塞的断裂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