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当代历史与理论语境为参照系,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出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面对当代社会及其文化逻辑,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当代建构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薛睿 《天府新论》2019,(4):12-18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意识形态”概念展开理论批判,但却借助“拜物教”概念在理论逻辑、批判方法和伦理批判三个维度纵深发展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具体而言,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立足于“资本逻辑”,发现物与物交换的表面合理性实际上掩盖了人对人、物对人支配的不合理性,并由此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运行机制的分析;在分析方法上,马克思具体深入到对生产关系诸环节及其运行机制的考察,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及基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在伦理批判上,马克思揭穿了“辩护经济学”的依附性和虚伪性,找到了人们在主观维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机制认同产生的外在条件。可以说,正是借助于拜物教批判,马克思揭示了意识形态遮蔽性与操控性产生的经济根源,解开了意识形态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3.
霍克海默认为,当时的哲学研究或者体现为一种经验实证主义,或者体现为与经验实证主义相对立的抽象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也受此影响.批判理论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出发,强调从社会生活的历史性规定中展开内在的辩证批判,实现人类发展中的自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实现一种学科问的融合,重申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的"批判"理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越出仅从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角度来解读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传统思路,立足于马克思的经济学文本,特别是其后期的《资本论》及其手稿,来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中人学旨趣的真实基础进行一番剖析.本文认为,马克思思想中的这种人学旨趣深深地扎根于他对现实社会历史的客观、唯物的分析之中,那种终极至关怀武的人学烛引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是找不到的.以此为基础,本文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观进行了批评与反驳.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延续和开辟的新维度。通过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之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整体结构,从而把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现实历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由此发展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体来讲,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对私有财产和拜物教的批判,真实地找到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切入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找到了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并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真实路径——私有财产;找到了揭示隐藏在"物与物的社会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秘密——拜物教;找到了现实的人受到奴役和压迫的抽象实体——资本。在这个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质上就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继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其鲜明的理论特色,这种鲜明的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求实与求是、立场与方法、科学与信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从马克思后期经济学著作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论解读出了物化批判,并且拓展了对意识的物化批判.但由于思想来源的复杂性,既有对马克思的本真精神的追求,也有德国古典哲学尤其黑格尔浓厚的气息,还受到韦伯、西美尔等的影响,他在解读马克思时忽略了其拜物教批判理论中的生产关系线索,而关注了生产力批判,最后在总体性的同一的主客体辩证法逻辑下,只能走上借助于无产阶级意识觉醒,依靠主体热情来实现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吕敬美 《北方论丛》2016,(3):115-119
随着现代性社会的兴起,物化处境也逐渐得以生成。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旨在回应这一物化处境。通过三位一体的拜物教批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象对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掩盖。拜物教批判的逻辑展开,不仅是现代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而且是意识形态批判的具体化和深刻化。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一方面用关系性思维取代实体性思维来进行拜物教批判;另一方面,在现代性社会中要就现实层面和观念层面双向展开拜物教批判。  相似文献   

9.
卢卡奇是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批判和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双重维度上展开对现代性批判的,然而,卢卡奇是在作为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之完成形式的黑格尔哲学框架内展开对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即在形而上学范围内解决形而上学所造成的理论困境,从而使其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0.
弗罗姆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运用唯物史观提出新的心理学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从微观心理学领域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他的社会心理学批判理论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视角、对未来社会的具体设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宗教批判对马克思理论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马克思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三个直接来源"外,对于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的清理与批判,同样构成马克思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的命题,表达了对宗教的批判在马克思理论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宗教批判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李想 《理论界》2008,(9):19-20
马克思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在对前人、同时代人甚至自己的理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全新的批判理论。本文主要从哲学、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对马克思批判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阐析,以求全面继承和发展其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14.
15.
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北方论丛》2002,1(1):46-51
本文认为,从马克思开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随着时代变化、主题转换,其理论形态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诸形态的演进.但是,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不足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创立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事.  相似文献   

16.
屈直 《理论界》2020,(9):82-88
对于现代性的批判贯穿于卢卡奇整个理论生涯的始终。在早期他基于文艺美学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实和总体性的缺失,他力图以艺术形式对抗现实的社会却难以触碰社会的根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从无产阶级的现实境遇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商品世界的全面物化,不过此时的话语体系只是对黑格尔哲学模式的一种简单发展,即使他将无产阶级作为新的主体注入其中并给予其鲜明的阶级立场,却仍没有摆脱一种观念逻辑的困境。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卢卡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从社会存在的整体考察异化并赋予异化以本体论的内涵,力图通过新的社会形式和新的个性的人的形成以扬弃异化。这一理论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卢卡奇在现代性批判理论上的历史演进,其批判理论也产生了一定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开始于他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书中提出的物化观点和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联系中介。当代西方的文化研究以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开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的引领下,英国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家以及其他"后"理论又将文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赛义德写了两篇关于某一种元理论可以从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进行"理论旅行"的文章,在我国学界影响较大。而许多人在研究"理论旅行"问题时,没有注意到赛义德的"理论旅行"论虽然有普遍理论意义,但他的两篇文章都把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的勃兴追溯到卢卡奇批判理论为起点的理论旅行。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卢卡奇和他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8.
许玉乾 《江汉论坛》2006,3(7):61-64
批判是哲学的基本功能,也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动力。历史上的许多理论创新都是在哲学批判的推进下得以完成的。对理论创新的推动正是哲学批判的意义所在,也是哲学的价值所在。哲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实际上也正是建立在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上的。哲学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批判的历史,从而也是理论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20.
1990年代以来,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日趋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从研究的初始阶段、拓展阶段和延展阶段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总体述评,可借以探究学界研究的优缺得失,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