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江汉论坛》2005,(11):144
饶芃子,文艺理论家,1935年生于广东潮州。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58年调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广东省中国语文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教委高校人文、社科“八五”、“九五”规划项目中国文学学科专家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九五”…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8月25日至29日在西安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接受理论与中外文学的关系”、“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三个专题。其中,中外学者争论较多的是学派问题。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佛克玛教授认为,学派之争是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由于文学理论学科对于现实的介入性以及跨学科的存在样态,中国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常常由于定位不明而走向自我放逐,成为失去学科自主性的“他者”。这种自我身份的迷失,带来的是话题的不断涌现、原创性的薄弱和学科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匮乏。客观地说,中国近三十年文学理论“他者化”的发展和演变,受到国内外诸多思潮尤其是国外文学理论思潮的影响较大,也最直接。文学理论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科学化”、“美学化”、“批评化”、“文化化”等,也问接或直接地植根于西方的文学理论思潮。同时,由于近三十年国外文学理论传入的“准共时性”,所以,中国文学理论的“他者化”,也明显显示出“密度大”、“转向迅猛”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董学文 《阴山学刊》2002,15(1):5-12
文学理论是系统解释文学性质、特征和文学分析方法的学说。“文学是什么”构成文学理论的核心 ,极具弥散性和渗透力。文学是“一种有意思的话” ,是语言的“突出”和“综合”。文学理论研究 ,有结构式理解方式和范畴式理解方式。文学理论的存在形态也是多样的 ,有作为科学的、作为思想史的、作为意识形态话语的、作为方法的文学理论。中国当下的文学理论 ,只有走“综合创新”之路 ,才是一条坦途  相似文献   

5.
唐文吉 《云梦学刊》2006,27(4):105-108
中国文化的自觉使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深重的依恋,而文学理论作为现代学科也是一个不容抹杀的生命,“传统文学理论”的提法,可以使文学理论学科摆脱现代性的种种困惑,使传统文化的治学精神给文学理论带来新的能量。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能使文学理论借文化自觉之机实现其本土化,能以“通”为途径解决学科中出现的交叉学科泛滥、对象泛化等问题。要使传统文学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深入文本,以新的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传统文学理论进行还原,这样,更多的文学理论问题将随之而开启。  相似文献   

6.
《理性的追踪》(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是苏州大学文学院姚鹤鸣先生对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纵向梳理与冷静评说。新时期已经走过了它的20年极不平凡的行程,对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得失功过进行严肃的总结,对于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极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顺庆 《中州学刊》2006,(1):246-249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之交(20世纪至21世纪),对“以西代中”的反思与检讨,则预示着中国文学理论似乎又在开启着另一个转折点,即在融会中西文论的过程中,以我为主地重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这个转折已经初露端倪,它将何去何从,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光明,男,1955年生于福建武平县,现为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福建省优秀专家,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论著有:《散文诗的世界》、《灵魂的探险》、《艰难的指向———“新诗潮”与20世纪中国现代诗》、《讲述问题的意义———文学批评的两地视野》等。主持人的话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实践正处在急剧变化的进程中,这既由于过去几十年我国文学理论体制本身存在诸多学理上的矛盾和问题,也由于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学科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如何…  相似文献   

9.
李国华 《云梦学刊》2003,24(2):59-62
高校中文系文学理论课程体系改革,要具体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老、大、难”问题,就必须打破文学理论“一统天下”的旧课程体系,建立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学“二分天下”的新课程体系,即把“文学批评学”作为与“文学理论”并列的独立学科进行建设和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理论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 ,不应以各种借口予以掩饰。面对这一危机 ,回到过去“大一统”文论形式中去是不行的 ,彻底排除文学理论本身也是不行的。必须走有限总体化的道路。有限的总体化既坚持文学理论存在的必然性又避免“大而全”的文学理论 ,它是为文学理论发展历史所证实了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也是为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最佳选择。简言之 ,多元化是文学理论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2012,(12):291
12月8日上午,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的中国政治学会2012年年会暨"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创新社会管理"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炳麟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在大会上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专题学术报  相似文献   

12.
(文艺学)“文学理论的危机”问题(一)文学理论危机的原因和表现有学者认为,文学理论的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脱节,文学理论对于目前的相当部分的创作显得捉襟见肘,缺乏审美价值判断;第二,只是大力引进外国学者的思想为理论资源,外国的学术思想成了我们的风向标,大量的模仿照搬使理论成为机械复制;第三,文学理论顺应现状、迎合平庸、忽视精神的超越,弱化了人文学者应有的批判精神。总之,文学理论缺失了应有的原创性和独创精神,应该正视中国文学理论的危机。有的学者则强调:市场经济的兴起导致了文学理论从“政治代言人”…  相似文献   

13.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的研究,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迈向多元。多视角、全方位的多重变奏,掀起了八十年代文学理论探索的热潮。文学观念、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在阵痛中吐故纳新,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冲击和挑战。 长期的文化禁锢,一朝破口,便一发而不可收。文学理论研究冲出了宗教式的文化殿宇,以从未有过的执着和勇气,开始了自由大胆的科学探索。“反映论”在怀疑中得到科学深化,“主体论”,“本体论”、“价值论”在种种诘难中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仿佛一夜之间,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各种文学理论形态,都纷纷跃入中国文坛,使人眼花缭乱,目  相似文献   

14.
学人风采     
《青海社会科学》2013,(3):F0002-F0002
陶东风,男,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十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级教学团队文学理论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课程负责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曾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进行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的面貌和动向。新的文化现实与学术理念,既给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工作者提出了理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学术机遇。为联合广东全省高校的文学批评力量,总结近年来广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实绩与问题,回应当下各种新进的批评理论,进一步扩大广东文学批评在全国的影响,暨南大学中文系与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文艺理论专业委员会、比较文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广东省高校文学批评工作者座谈会暨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文艺理论专业委…  相似文献   

16.
历史提供了今天,今天塑造着未来──读方卫平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黄云生一部三十余万字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作为浙江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赫然面世,我的欣喜和激动无以言表。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普遍认为是从““五四””时期开...  相似文献   

17.
“当代形态”文艺学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效地吸收利用现有的文学理论资源,走有中国特色“综合创新”之路的文艺学创构。这是董学文、狄其骢等“当代形态”论者所执著追求的。“当代形态”文艺学从设想、吁求、论争、建构到取得阶段性卖绩,是与这些学者的坚持努力分不开的。从“经典形态”到“当代形态”、从“当代形态”建构到文艺学学科反思,“当代形态”文艺学建设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向未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 0 4年 6月 1 9— 2 0日 ,“巴赫金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湘潭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河北教育出版社、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举办 ,旨在检阅俄语学界、法语学界、英语学界、德语学界、日语学界、汉语学界近二十年来对巴赫金研究的成绩与问题 ,探讨新世纪文艺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科建设中的“对话”机制与“复调”格局建构课题。来自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就“巴赫金的思想和概念体系对现代科学的意义”等三十多个具有前沿性的课题进行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19.
从阿伦特的政治概念看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阿伦特的“政治”概念重新审视文学和文学理论的政治性,对于长期流行我国文艺学界的文学——政治关系观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把文学的政治性和文学的自主性对立起来的思维定势虽然广泛流行,但却建立在对于“政治”、对文学和政治之关系的狭义理解上,它把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中国极“左”时期——中的“政治”理解为普遍意义上的“政治”,并进而把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中的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普遍化为文艺和政治的常态关系。而实际上极“左”时期的所谓“政治”指特定的党派政治乃至政策,所谓文艺学的“政治性”实际上是指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必须为主流意识形态政策服务,其本质是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理论知识生产所实施的控制。显然,这种特定时空语境中产生的文学理论和政治的关系,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据此而得出的文学理论自主性和其政治性不能共存的观察同样不具普遍有效性。如果我们像阿伦特那样把政治理解为在公共领域展开的自由平等的言行,那么,一种坚持公共关怀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必然具有政治性,笼统地否定文学的政治性,或者人为鼓励文学理论研究的非政治化,存在着使文艺学知识非公共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朱宁嘉 《社会科学》2004,(11):125-128
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报、中山大学中文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文化研究网等单位参与主办的“多元对话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构国际研讨会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