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是一位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思想认识中国、认识世界的优秀中国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撰写了全面客观介绍世界的著作《瀛环志略》。徐继畲的开放思想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相关,更与其早年博学多闻、后来在福建等沿海省份与西方人广泛接触的实践活动相关;徐继畲超越了传统的羁绊和束缚,思想开放的程度大大超越了同时代的官僚和其他思想家,成为最早步入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国人。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带给中心政治人物的命运差别很大。研究徐继畲的开放思想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依然能够给今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晋阳学刊》2008,(3):F0004-F0004
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具有开放意识的历史人物,被誉为最早"正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的《瀛寰志略》曾在国际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有必要对这位历史人物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道光三十年(1850) 六月,徐继畲在福建巡抚任内,福州发生了英人租屋事件。对于这一事件的处理,徐继畲与林则徐出现了重大分歧。由于林则徐在查禁鸦片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在鸦片战争中成为主战派的著名领袖,因此,他对徐继畲的批评,是有重大影响的,使徐继俞因“意存迁就”而受到了多方责难。但仔细分析这一事件的始未,我认为,徐继畲的立场和处理方法是正确的,他因此而受到责难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美育的积极倡导者和美育理论的早期奠基者,曾发表过许多教育论文,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育理想和主张。他认为教育应当培养“完全之人物”,应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得到和谐的发展。而在这种全面的教育中,王国维突出强调了美育的作用。他说:“德育与智育之必要,人人知之,至于美育有不得不言者。盖人心主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在论述小学音乐课时王国维具体发挥了这种思想。他认为小学  相似文献   

5.
一、人性是什么王夫之在讨论什么是人性时,首先区别了人与动物的界限。他批评宋儒蔡元定的存心之说,写道:西山(即元定)云,人物均有一心,人能存,物不能存。此语卤莽害道不小……孟子明白决断说一个“异”字,西山却将一“均”字换了。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告子犹能知其不然,而西山却灭裂此心,教同牛犬蛇蝎去,悲哉!……禽兽只一向蒙蒙昧昧,其或有精明处,则甘食悦色而已。此心存之又将何用?甘食悦色是人与动物所同有的生物性。王夫之并没有忽视这个特性;他只是要我们注意确立人与禽兽的界限,确定人性的本质特征。关于人的本  相似文献   

6.
(一) 杨昌济的知行观主要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对宋时理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十分眼膺,《朱子语类》中“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的知行观和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这基础上,他融合了近代维新派人物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如康德的先验哲学而形成了自己的知行观。由于杨昌济既具有深厚的旧学根底,又出洋留学十年,具有丰富的“世界之智识”,故他能斟酌古今,权衡中外,“合东西两洋文明于一炉而冶之”,但其思想的主流仍是中学,是我国传统哲学的最后一位人物。主张“知先行后”、“知行并重”,一方面强调“知”,强调“知”对“行”的重大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不忽视“行”的意义,注重“行”的作用。认为“不重学问,不知学问之不讲,则力行只是盲行,行之愈大,则危险愈大。”[1]而“知”的重要性就在于指导“行”,“博学、深思,皆所以指导力行也”,“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不行则为空言,……力行尤要,力行为目的”。因此,在杨昌济看来,博学、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讨论徐继畲和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首先必须确立几个原则,印:第一,抵抗侵略是爱国.但盲目排外决不是爱国;第二,对外投降是卖国,但理性外交决不是卖国;第三,对外开放也是近代爱国主义应有的题中之义.依据上述三个原则,徐继畲不是卖国者,而是爱国者.因为在鸦片战争中,他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尽职尽责的抵抗派;在鸦片战争后,他在担任福建布政使和福建巡抚,主持厦门、福州的对外通商事务期问,在处理福州英人欺侮民人、葡属黑人淹波罗吐和含璧杀死杀伤民人,尤其是英国传教士等租住神光寺等事件上,持的是一种理性的"两不偏袒"的稳健态度,依法办理,以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无什么大的不当;他还是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为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讨论徐继畲和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首先必须确立几个原则,即:第一,抵抗侵略是爱国,但盲目排外决不是爱国;第二,对外投降是卖国,但理性外交决不是卖国;第三,对外开放也是近代爱国主义应有的题中之义。依据上述三个原则,徐继畲不是卖国者,而是爱国者。因为在鸦片战争中,他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尽职尽责的抵抗派;在鸦片战争后。他在担任福建布政使和福建巡抚,主持厦门、福州的对外通商事务期间,在处理福州英人欺侮民人、葡属黑人淹没罗吐和含壁杀死杀伤民人。尤其是英国传教士等租住神光寺等事件上,持的是一种理性的“两不偏袒”的稳健态度,依法办理。以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无什么大的不当;他还是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为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山西在清代编篡的地方志中,出自名家之手的,首推汉学大师戴震编著的《汾州府志》和《汾阳县志》,再就是徐继畲编著的《五台新志》。该志是徐继畲晚年罢官归里、主讲平遥超山书院时编著的。  相似文献   

10.
因为电视剧《走向共和》连播的缘故,晚清人物李鸿章又成了人们争议的话题。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做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  相似文献   

11.
<正> 孔子作为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其社会影响和政治地位在其生前死后是不断变化的。它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有这种变化?从中又能看出些什么样的问题呢?本文就封建社会前期(春秋末至东汉末)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看法。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影响逐步扩大孔子活着的时候,曾受到过围攻和讽刺,但也曾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和尊崇。如他的弟子颜回称颂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  相似文献   

12.
“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说在病。”——“墨子”“经”下“物:或伤之,然也。见之,知也。告之,使人知也。”——“墨子”“经说”下(?)这一章是墨家认识论上很重要的见解。它透露了墨家认识论是属于唯物主义的。(“见之”,表示直接观察,和墨家重“亲知”,并以“亲知”为“闻知”和“说知”的基础相适应,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大家知道:墨子在先秦诸子中是以最先提倡“兼爱”“非攻”的学说出名的。他的所帮兼爱是  相似文献   

13.
因为电视剧<走向共和>连播的缘故,晚清人物李鸿章又成了人们争议的话题.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做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①梁启超还说:"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并称李"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  相似文献   

14.
周克庸 《晋阳学刊》2001,(4):105-106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章的句读 ,笔者所见者有四式 :1、“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此乃传统句读。程、朱及郭沫若等人认为该章是说 ,能够使民遵由正道却没办法使民知其所以然 ;郑玄明赵纪彬等人则认为该章是说 ,只可使民顺从正道去做而不可使民知其所以然。尽管对文章理解不尽相同 ,但对该章句读的认定却是一致的。 2、“民可 ,使由之 ;不可 ,使知之”。梁启超曾主张此式 ,认为该章是说 ,民众认可则立即实行之 ,民众尚未认可则开发民智创造条件以准备实行之。 3、“民可使 ,由之不可 ,使知之”。此式见孔德明《离经辩志与孔子研…  相似文献   

15.
芦苇(《霸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白鹿原》等电影的编剧,即将成为电影《白鹿原》的导演):上世纪70年代,我读到苏联作家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爱伦堡是苏俄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当时看这本书时才知道巴别尔的名字。解放以后从来没有中国人提及他,解放以前只有鲁迅曾提到过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一种被称为“新历史小说”的“历史题材”作品,作者只撷取历史人物的一个由头,甚至只取用历史人物的姓名,就不着边际地虚构引申,读来使人感到如天马行空,与历史上的人物原型相差太远。把这类作品称之为“小说”是可以的,但要冠之以“历史小说”(哪怕是所谓“新历...  相似文献   

17.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传世之作,于今出版已150周年了。然而对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的研究,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瀛寰志略》虽是一部世界史地著作,但却是徐继畲面向世界及其追寻理想人格和理想世界的结晶。徐继畲(1795—1873年),字健男,号牧田,又号松龛。官至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晚年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是一位力图有所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其《瀛寰志略》一书是服从其经邦济世需要的力作。《清史稿》谓“继畲父润第,治陆王之学,继畲承其教,务博览,通时事。”①因受心学…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重要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三国志·武帝纪>),也有人认为他是乱臣贼子,"古今来奸雄中第一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还有人认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对曹操形象进行多层面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重要人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辫子明君的歌功颂德充斥银屏,所谓历史剧让人倒了胃口,因此没看《走向共和》。听人说此剧其实很好已是后期,打算重播时再看。殊不知此剧只播一轮,于是失诸交臂。近日从友人处借得光碟,有机会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印象确好。特别是对某些人物如李鸿章的重新评价,言之有理,翻之有据,使人一新耳目。给晚清那个腐败朝廷的折烂污擦屁股,李鸿章已经尽了全力。是慈禧们使他戴上“汉奸”的帽子。卖国的首犯是慈禧和她宠爱的王公贵族。《走向共和》中有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人物,那就是不断地把共和扭向专制的阴谋家、野心家袁世凯。他玩弄的种种扼…  相似文献   

20.
粤诗诠粤学———翁山述白沙之学与诗刘付靖于粤籍名卿硕儒之中,翁山极推张九龄与陈献章,他说:“知天下于一国,知一国于一人,此一人者,其出则必如文献,处则必如文恭者也。”①文献之行事乃所作《金鉴录》,堪称一代忠臣义士的楷模;文恭修身论道,使岭南之学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