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取其相同的表意部分归类,每类称为一部,每部的第一个领头字就统称为“部首”。 部首是汉语字典,辞书编纂的依据,“部首检字法”是使用汉语工具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部首检字法是汉语字典(辞典)常用的检字方法之一。 早在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根据文字形音义的关系,按照六书的原则,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说文》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不完全适用于字典的检字法。后来又几经变革,到1716年编成的《康熙字典》(以下简称《康熙》)始立214部,1915年版《中华大字典》、1979年版《辞源》的部首和《康熙》基本相同,都属于旧部首。1979年版《新华字典》189部,1979年《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188部,两书部首基本相同。1979年版《辞海》  相似文献   

3.
汉字部首具有表意和检索的双重功效。《说文解字》部首为文字学部首,其作用重在表意;现代部首为检字法部首,侧重于检索功能。检字法部首是在文字学部首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功能由表意转向检索。汉字字义据文字学部首确定,因此明确和区分检字法与文字学部首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在理解字义方面十分重要。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同、不同、有同有异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全书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又异体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创部首编排法。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清代的《康熙字典》,乃至现代的《辞源》、《辞海》、《新华字典》等,都沿用部首检字法,仅对许慎《说文解字》的部首有所合并而已。  相似文献   

5.
论《说文解字》的亦声部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首创了540个篆文部首,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堪称巨大的贡献。《说文》部首是一个内部相当复杂的庞大系统,但前人对它多局限于个别的、具体的研究,而缺乏综合的理论分析。例如,《说文》部首中有不少特殊的类型,象同字异形部首、无属字部首、在属字中被省形的部首、兼作声符的亦声部首等。对这些特殊类型部首的特点、性质、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向等,前人多未涉及或很少涉及,这不能不说是《说文》部首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本文试图以《说文》中的亦声部首为研究对象,作一些综合性的理论探讨,不当之处,还望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6.
说文部首的成因及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首是字书编纂中提出的概念,可分为造字法原则的部首和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两类,后者由前者转化而致。其所以转化,同汉字形体结构的发展变化有关。《说文》部首是最早的造字法原则的部首,对它们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汉字构造的理据特征。  相似文献   

7.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同时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该书以首创部首为世人瞩目。全书收篆字9353个,字数虽多,但“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分别归入540个部首,使汉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形成科学系统。汉字,尤其是其中的非形声字,是怎样归入部首的呢? 《说文》部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说文》研究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小学史上一部颇为独特的著作,它既是字书、字典,又是训诂专著,并且是独一无二的以训释本义为主旨的专书。《说文》以540部统率9353字,始于“一”而终于“亥”,列篆文,合以古、籀,即形求义,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开山之作。其篆文,是连接契文和隶书的桥梁,是研究契、铭文的参照体。《说文》的部首分类一直被沿用到明代(梅膺祚《字汇》始分214部),依据文字形体系联汉字并训其义,也以《说文》为首创。《说文》也是训诂之书。我国的训诂学,萌芽于先秦,到汉代正式形成,并迅速走向鼎盛,《尔  相似文献   

9.
许慎的《说文解字》在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系统研究文字学的科学范式。这种汉字形式系统就是“部首”与“六书”。部首是汉字的宏观系统,体现在540部归并、排列及部首内容属字的排列次序上。六书则是汉字的微观系统,它将汉字发展中符号化与表意功能之间的张力反映出来。同时,《说文》抓住本义,推究万源,为汉语词义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汉字的形、音、义的训释中,许慎还由经籍子系统与通人子系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引证系统。  相似文献   

10.
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首创的汉字部首说是我国文字学研究的一个伟大创造,但他的部首说及其归部原则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真理,比如,《说文解字.八部》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典型。我们充分利用目前所能见到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文字形体重新审视了《说文解字.八部》诸字,发现许慎的八部归部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差,即《说文解字.八部》内的"詹"、"介"、"■"、"公"、"必"、"余"等字本义与八字本义区别较大,入八部不妥。  相似文献   

11.
方块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字,它除了记音外,还有形义的内容,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通常一个字是一个大方方,大方方里还有两个或更多的小方方。用传统文字学的术语说:“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许慎的《说文解字》正是以五百四十部,统率篆文九千字,起到了“以简驭繁”的作用。这种部首,特别是其中被称作“初文”的文  相似文献   

12.
说文540部首,有不少是生僻难识的。而初治说文,部首的今读又是首先要解决的。 说文部首的今读,可依据的只有许慎的“读若”,徐铉的反切和近人钱玄同先生的《说文部首今读》。不过普通读者手中的《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的同治12年陈昌治刻本,部首反切有不少讹误;钱氏所订今读,也有的与反切不合,或者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3.
从字符形体构成的角度来看,甲骨文中有一类字是利用相同的表意字符构成的,我们称之为叠体字.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将会意字分为同文会意字、对文会意字和异文会意字,他所说的同文会意字是指“比”、“多”一类叠体字,对文会意字是指“步”、“(収)”一类同一形符的正反写来构成的会意字.本文将这二类字都归入到叠体字中.这类字数量不多,却是在形体结构和表意功能上较有特色的一类字,它们或通过整体象形来表意,或通过所构成的字符位置上的不同组合关系来表意,或通过字符形体所具备的特征来表意.它在形体结构和表义功能上均有其特殊性,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卜辞文例,对前人已释字进行归纳总结,来揭示这类字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部首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通过对小篆形体作全面分析,归纳得出的汉字表意偏旁。部首的表意主要是通过部首的构形体现出的构意来实现和完成的,所以部首构意不仅是确定汉字本义的有效方法,也是了解和掌握词义的重要手段。确定部首构意的方法众多,在此我们仅从《说文解字》释义的角度,阐释和说明确定部首构意的方法:一是通过类聚《说文解字》同部字字本义归纳义类所属来确定;二是通过义素分析提取《说文解字》所释字之中心义素来确定;三是通过分析《说文解字》训释方式体现出的字义关系来确定;四是通过字的其他义项与《说文解字》本义释义的比较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说文》五百四十部,每部各立部首,部首说解殿以“凡某之属皆从某”.部首者,所以统领部中字也;部中诸字,属于部首者也.许书有仅有部首一字,部中更无他字而亦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者,殊为无理,此其立例之未当者也.  相似文献   

16.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一部立足于字的形体并系统地分析字的形、音、义的文字学著作,该书采用多种训释方式以便尽可能明确的揭示字义,本文试图采用对比归类的方法从训释方式和训释方法的角度来辨析《说文》中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7.
略谈汉字部件系统的演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汉字的结构分析,传统文字学有所谓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说法。所谓“体”,就是部件。部件者,构成汉字之基本零件也。一般来说,它有一定的形体,表示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读音。部件是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的最后的最小的单位,不可分析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不可分析,主要是指分析之后各部分丧失表意作用。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运用考据学、校勘学的方法和他的文字学语言的正确观点,参核两宋以前群书所引《说文》大徐本为底本,综考小徐本及其它本子,对《说文》进行了大量的、精审的增删改订的工作。以《说文解字注》“糸部”字为例,用数据统计的形式把段玉裁对《说文》研究的具体成果加以展示,以证段氏《说文》研究用力之勤,成果之巨。  相似文献   

19.
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首创的汉字部首说是我国文字学研究的一个伟大创造,但他的部首说及其归部原则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真理.比如,<说文解字·八部>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典型.我们充分利用目前所能见到的甲古文、金文、战国文字等文字形体重新审视了<说文解字·八部>诸字,发现许慎的八部归部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差.即<说文解字·八部>内只有"分","尒","曾","尚","詹","詹"等字本义与八字本义联系紧密,可以入八部.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540个部首都是独立的字,其中象形字和指事字占了半数以上;5 40部首每部辖字数量悬殊,其中有35个部首无从属字;部首与部内字字形均有联系而在字的本义上存在不相关现象。可见,许慎归纳部首的原则是以字形为标准,通过字形分析将汉字纳入到一个秩序井然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