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小额信贷是农村金融机构通过组织农村资金的间接融通,支持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金融工具。小额信贷的发展与完善将会达到发展农村经济同时也增加金融机构效益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浅析李凤玲利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与否,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极大。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从79年以来,曾多次调整利率,这对于调节资金的供求,动员和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起着重...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产业化迫切需要高效的农村信贷服务农业产业化要求与农村金融部门建立起新型的信贷关系。农业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使农业更多地依赖于金融部门的扶持,农村存、贷、结算业务发生更加频繁,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信贷部门,必须成为农业生产者和产业组织的合作伙伴。(1)农业产业化需要农村信贷的助推器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结构调整。信贷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信贷在农业产业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某一环节实施倾斜,必然会引起某一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或某一经济组织的重组。农业产业化对信贷的要求不再是为满足小生产应急需…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核心。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适用"经济新常态",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时期,如何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如何培育和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是推进农村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要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夯实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农村资产资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价值发现等功能,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稳定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5.
构建健全的农村信贷体系,为农业、农民、农村提供资金信贷支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信贷的核心,对于构建健全的信贷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的不断提升,融资渠道的扩大,资本纽带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其迈进新的阶段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公共事业发展快速,但资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稀缺与配置效率低下,仍然是限制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的积累、政策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视、两岸直接"三通",为福建省农业与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增加支农资金投入,创新农村金融政策;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规模经营;发展多功能农业,保护资源与环境;规范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农地使用政策,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等政策选择,将有利于福建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业资金审计在监督农业各项资金支出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性,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农业资金审计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抓住工作重点突出关键环节,需要根据农业资金的审计特点,创新现有的工作方法;需要审计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素质;需要完善农业审计制度,保证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业已进入以调整品种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新时期,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性相应地凸现出来。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尚缺乏体制、政策、资金上的有力支持,更谈不上有一个完善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这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试图就如何建立起一个“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型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出了一些初步思考,以期引起学界对此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经济发展,除了需要政策、资源、资金、物资、科技等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外,人才和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也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农民的文化水平,决定着农民对党的政策的理解能力,决定着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及其对资源、资金、物资的利用程度。如果说农业发展最终靠科学解决问题的话,那么,科技的发展则主要决定于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而目前的情况是农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还存在很大反差,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本文以固原山区为例,研究并探讨农民科技素质与…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依靠法律手段来管理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区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实施依法治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依法治农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开展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贫困县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贫困县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立足贫困县实际,努力抓好五个结合。一、坚持把创建文明村镇与抓经济发展、治贫变富相结合抓经济发展,治穷变富,关键是集中力量办好农业、新田县是国家八七扶贫重点攻坚县,又是农业小县,加强农业.促进农…  相似文献   

12.
张广翔 《北方论丛》2005,(3):101-106
经济政策是调节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俄国政府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展开激烈争论,其中财政部、内务部和土地规划与农业总管理局围绕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农业发展的途径,农民经济和地主经济孰轻孰重,农业资金如何保障,农业贷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问题歧见甚深,反映出政府缺乏发展农业经济的统一方案,维特的农业政策、斯托雷平农业改革和巴尔克振兴农业“新方针”未果,加剧了国家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是一种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国作为拥有8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在寻求发展道路上,选择最大就业和最大产出是并不相矛盾。边际生产力较低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边际生产力高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不仅增加了转移者的收入和福利,同时也会带来整个社会总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缓解了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为农村实行规模经济创造了条件,同时促进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转移者把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带回农村,从而加快了这一转移,为不…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金会的建立,为改善和加强集体资金管理,增加农业生产资金投入,缓解农民生产、生活资金短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基金会目前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农村基金会的成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由于没有及时建立起与村、户两级产权构造相适应的农村积累和管理机制,使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资产在下放到农户过程中贬值、流失。集体资金管理混乱,折价款拖欠严重。在此之后虽经多次清理,可边清边欠,前清后乱。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些乡镇相继建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从加快实现工业化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所扮演的角色和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导向也在不断调整。从经济结构转型视角,结合各国普遍发展规律和中国实践经验分三个阶段梳理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政策转变逻辑。研究结果表明:1953年以前是农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农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是国家的主要任务;1953—2003年是农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我国在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的基础上开启了工业化进程,这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但也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等问题;2004年至今为农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我国开始了工业反哺农业,通过农业支持和保护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国第三阶段整体经济发展特点及农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35年左右农业发展将进入第四阶段,准确理解和把握农业发展阶段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关系我国农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这个转变牵扯面广,涉及问题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这几年一些地方的实践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失为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实现农业集约型增长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按照农业产业化特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横向上实行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纵向上采取专业出生产,一体化经营,区域化市局,…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78 ~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救济费支出也未产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预期效果.为此,要发挥财政支农支出积极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应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度缺陷凸显,要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吸引资金向农业投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土地收益,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发挥土地的资产化效益,实行农村土地资产化。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利益和弊端,认为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利益远远大于弊端,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是,在现有的理论探讨中,对原有的农村集体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应该如何改革的研究不多。而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集体企业理应在新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对宣昌市伍家乡前坪村奶牛基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集体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一种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周宗安  周沫 《东岳论丛》2012,33(6):132-1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和助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组织包括政策性金融组织、商业性金融组织和合作金融性金融组织.从表面上看,这种农村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安排能够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但是从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的实际运作来看,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偏离甚至背离其预期轨道.如何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市场供求均衡,是摆在我们面前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