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同一性导致了俄汉谚语的相似性;中俄文化习俗、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俄汉谚语的差异性.俄汉谚语的良好的教育功能都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客家乃汉民族一重要民系,是由数次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交往、互动、融合而成的群体。他们徒居赣南后,除了守护自己的中原传统外,还大势吸收异族、异部落文化,形成自己丰富多彩、独具客家风情的文化形态。婚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是客家人生五大习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能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本文拟就赣南客家婚俗予以详细表述,探析其社会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俄汉谚语在词语运用中的异同,阐述了俄汉谚语的文化内涵,指出加强对俄汉谚语的研究、比较,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俄语,了解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俄汉谚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不仅是各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更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从语言国情学的角度对俄汉谚语进行对比和研究 ,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俄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拟从俄汉谚语的对比参照中 ,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以及它们之间的可比性、不可比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人民思想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俄汉谚语作为俄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汉民族文化最妥善的保存者和最集中的体现者。它包含了俄罗斯民族与汉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历史现象、民族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于研究俄汉民族的文化特点来说,谚语是最现成的、最形象的、最言简意赅的语言材料。本文以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为基础,对舍有俄汉两民族文化现实的语言单位——谚语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俄汉谚语中反映的语言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婚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自身所具备的传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区域性以及涵盖面广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婚俗文化成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针对中国古代婚俗文化这门课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传统文化的教学,是一条好的文化教学路子。当然,婚俗文化的教学还需要一些改进,以更...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清水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苗族地区L村的婚俗变迁,以"礼物"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婚俗中礼物馈赠的呈现、流动、变化及象征意义来探讨该地区的婚俗变化。文中既包括男女双方在不同时期的礼物馈赠,也包括男女双方家庭的新婚祝福礼物。婚俗中的礼物互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研究礼物交换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诠释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结构的途径,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空间婚俗中礼物的变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苗族在社会转型下的婚俗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聚居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1952年凉山民主改革前,彝族的社会形态属于奴隶社会。本文所述传统婚俗是指从奴隶社会一直传承下来的民间婚俗,由于社会形态的关系,这些婚俗逐渐形成了多彩而独特的婚俗文化。彝族传统婚俗礼节繁多,本文力图把这些礼俗文化的原始风貌表现形式展现给读者,望读者在品位这些独特文化的同时,发扬良风,屏除陋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文姬归汉"是汉魏之交民族关系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文姬归汉"考察汉魏胡汉婚俗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封建婚姻形态更趋完备,并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以匈奴为代表的边地游牧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原始的婚俗习惯,民风显得更为原始和开放。  相似文献   

10.
说到中国的传统婚俗,人们便会想到什么“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但若一提到异国婚俗,人们除了想到婚纱、教堂、牧师之外,便不会有太多的印象。其实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各地的婚俗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而这些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俄汉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俄汉文化的主要差异及渊源,探讨了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思维方式.论述了俄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各自的语言结构、价值观念和感知取向上的体现.本文旨在说明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解俄汉两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加深理解俄汉文化,更有效地学习、运用俄汉语言.  相似文献   

12.
说到中国的传统婚俗,人们便会想到什么“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但若一提到异国婚俗,人们除了想到婚纱、教堂、牧师之外,便不会有太多的印象。其实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各地的婚俗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而这些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在其游牧生活中的婚俗活动丰富多彩、别具特色,踏水礼、彩礼、婚嫁仪式歌、刁羊和姑娘追等是其传统婚礼的基本习俗。随着哈萨克族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婚俗在时间、彩礼、婚宴和交通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地发生着变迁。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和现代婚俗的描述和分析,可以认识到:哈萨克族由单一的民族婚俗文化不断地向多元的民族婚俗文化交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海婚俗中的媒妁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的婚俗不仅异彩纷呈,而且文化内涵深邃。本文通过对青海汉、土、藏、撒拉等民族婚俗中的“谢媒”与“骂媒”风俗现象的分析,对媒的职业存在的利 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等值理解是达成交际目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同交际者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有关,也受约于相应的民族心理、传统习惯等文化规约。本文从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角度,通过对俄汉两种语言和两种言语行为的分析对比,界定并阐释出影响俄汉言语等值交际的文化误区及误点,并从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揭示出造成文化误解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字“七”在汉俄两国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对比 ,反映出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 ,强调外语学习过程中了解外国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婚姻,作为社会风俗和伦理关系的重要表现,属于礼制的范畴.汉代人所讲的“礼”,除了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外,还包括社会生活里的各种约定习俗.婚俗即是其中之一.婚俗由其背后的思想观念支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对婚俗的研究,可以从一个视角探讨当时的精神文明程度.通过婚俗,还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物质文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俄汉民族服饰上黑、白两个色彩不同的文化表征源于俄汉文化中不同的色彩观。对黑、白二色的崇尚或否定,反映了俄、汉民族对于同一色彩的不同心理感受和文化认知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通过对俄汉服饰上黑、白二色不同的文化表征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俄汉民族服饰色彩上的个性特点,展现汉俄民族各具特色的东西方服饰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9.
婚姻是一个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婚姻的缔结不仅改变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网络,也使社会群体的关系网络发生改变.社会日新月异,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各种变化的作用之下,土族婚俗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迁.尽管如此,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土族的婚俗文化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本文通过对土族婚俗变迁情况的分析,认为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变迁中争取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发挥作用;同时,当地土族人民所展示出的文化心态也让笔者相信,我们可以用比较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种变迁.  相似文献   

20.
俄汉饮食文化差异及中餐菜名的俄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汉两国由于自然环境和物产不同 ,形成了俄汉两国不同的文化 ,俄汉饮食也便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起来。饮食习惯则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它取决于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存环境、资源内涵、工艺特色以及民族的好恶意识。从俄汉两国饮食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产生活空间和方式的差异 ,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 ,从菜单命名使用的词汇即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