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在追求"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潮中,对国际大都市要追求什么的认识存在着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一是每年一度的城市竞争力排序,把城市"硬实力"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对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认识,还缺乏"文化精神"的意识,缺乏对"文化精神"境界的追求。国际大都市应追求什么?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本文认为,文化精神是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发展的"软实力",文化精神是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边庆良  肖煜  张萌 《城市》2012,(11):65-6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设。文化设施作为宣传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都市文化的关键场所,越来越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一些特大城市,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标志性文化设  相似文献   

3.
马中杰 《城市》2012,(4):73-76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城市文化是在研究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仅在于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还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尹子伊 《城市观察》2021,(1):152-164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在缓解城市拥堵、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具有城市传播的潜力.以广州地铁和广州有轨电车为例,关注轨交运营主体规划设计的"后台"行为和城市实体空间的多重属性,考察轨交如何连接市民与城市,建构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研究发现,广州轨交通过实体景观改造形成层次鲜明、极具地方特色的立体城市空间景观,同时在动态的空间实践中满足了受众在视觉、行动和情感上的需求,将轨交空间与城市、市民联结起来,又利用文创产品和文创空间将轨交元素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相结合,无形中实现了轨交空间在城市中的扩张.基于广州轨交的城市传播实践,未来其他城市的轨交空间和非文化公共空间可以引入"国家"和"地方"双重文化元素,连接城市其他主体,加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动,寻求实体空间在传播都市文明上的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5.
刘汶蓉  张亮 《社会学》2005,(2):35-41
“社区”作为与“社会”相对的一个概念,其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同质的社区文化,即具有内聚力的社区精神(卢汉龙,2000;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课题组,2001)。楼组建设是现代社会的邻里关系建设,是在法定社区中培育自然社区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际关系,这直指社区文化的本质,在促进社区居民达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增强社区凝聚力方面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是社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胡彬  王媛媛  仲崇阳 《城市观察》2021,74(4):145-156
江南地区的城市发展构成了江南文化兴起、演进与繁荣的历史动力,并且后者的影响力因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形成而不断扩大.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以文化品质彰显城市个性的总体导向下,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在应对竞争中需注重大都市战略空间迭代中的文化作用,在"地方空间"的层面依托根植性的文化创新助推内生增长,以此增强在"流动空间"运行体系中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这意味着,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将面临文化发展与区域路径的深度融合趋势.江南文化的创新价值最终体现为"城市—区域—国家"的多层次品牌塑造能力,特别是从文化创造力到文化凝聚力的提升过程,涉及长三角城市群协同治理的深层次推进问题.因此,以江南文化为基底的文化品牌建设,应被视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文化发展与创新、区域软实力基础设施建构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文婧 《现代妇女》2014,(4):313-313
2012年12月8日,作为"瓷器"代名词的景德镇市公布了其城市精神——"大器成景、厚德立镇"。作为城市精神,它是当代景德镇对自身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和发展特征的概括与总结。元代是中国疆土与运河极大扩展时期,因此其大国风度和气势便淋漓尽致的映射在陶瓷艺术文化上,文章从元代景德镇瓷器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文化审美入手,探讨元代景德镇陶瓷文化在当代景德镇城市精神中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很多社会功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地位凸显并成为城市社会的基石,肩负起更重要的时代责任。快速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双转型"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两个基本背景,而文化是城市发展最突出的标志,研究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文化。伴随快速城镇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不同地域背景、文化属性的人群在城市中碰撞和摩擦。与此同时,对很多城市片面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漠视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9.
“80后”消费文化特征:世俗浪漫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根本上说,"80后"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是消费的文化而不是工作的文化."80后"消费文化集中地体现了一种世俗浪漫主义消费精神.它来源于青春的浪漫气质、都市的浪漫情调、网络的浪漫空间.青春、都市、网络成为"80后"消费文化的三大标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市场力量相契合.从而使"80后"消费浪漫主义打上了世俗烙印."轻灵现代性"使得"80后"消费文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文化的消费重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是"网络、新媒体"."80后"对消费美感做了自己的诠释,在他们那里,时尚就是美的,金钱美和自然美融合在时尚美中.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的存在,"新移民"在文化上具有"山寨性"、"快餐性"、"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他们"扎根城市生活"的生活写照,也显示了他们"永不言弃奋斗精神"之下潜伏着的集体张力。"新移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再次点燃了城市的文化活力。"新移民文化"所拥有的现象特征与内生动力,显现出其所蕴含的城市革新力量与未来发展潜能。他们是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的一环,乃至成为整个中国未来现代化事业中值得信赖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