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喜林 《学术论坛》2006,39(12):203
价值澄清理论是当代西方道德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流派。该理论认为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现在的儿童难以把握价值问题。因而,价值澄清方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陈述和行为。联系我国新形势,价值澄清理论在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生活等方面能给我们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
价值澄清理论是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中较实用、操作性强,同时也是争议较大的一种理论.文章从德育对象主体性的视域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阐述和评价.针对我国当前高校德育改革中德育对象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发挥德育对象的主体性问题,以价值澄清理论为支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价值澄清理论及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娄先革 《学术论坛》2006,2(8):197-200
价值澄清理论最早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而出现,它旨在对传统道德理论进行批评剖析,并设计了价值澄清方法及其运用策略。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易操作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偏重过程而忽视德育内容,有形式主义倾向,忽视了教师在价值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元价值观并存将逐渐成为所有领域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研讨价值澄清理论,或许为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实践提供一些方法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关于"全球化与价值冲突"的讨论中,许多人为价值多元论或价值相对论的观点辩护.这显然是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人文价值观对全部人类历史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本文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历史观的高度对价值相对主义的实质进行剖析,并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批判.旨在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认识.  相似文献   

5.
关柏春 《学术研究》2001,3(11):65-66
本文以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从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证明了劳动的价值,并澄清了学术界的种种误解.从而科学地说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乃至于一般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实质及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综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民族性和共通性,按照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界定—理论剖析—问题澄清的逻辑,可以从三个层次、五个方面,把握中华传统美德之"传统""美德""活的"三义,阐发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德目之范畴类型、层级结构及基本内涵,审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构成要素和精神内核,阐明中华传统美德的普遍民族性、鲜明时代性和生动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澄清"传承什么意义上的中华传统美德"问题,进而整体性探究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的生生之理,并从国内、国际两个价值向度诠释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价值澄清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兴衰持续发展至今。价值澄清法已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对这一理论发展的回顾,总结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运用它解决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问题,是一个关涉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当代性价值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实践之通向自由、形而上学的解构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与行动主义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看,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种与自由不相兼容的决定论或预言论,而是向自由敞开或包含了自由维度的一个开放性的科学理论结构。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诸如受动性与能动性、事实与价值、实证科学与规范科学等的关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向度与客观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一些学者在从价值向度上理解的人类中心主义之蕴含中,始终遮蔽着另一个含义截然不同的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揭示与区分价值向度和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既有利于澄清许多理论上的无谓争论,梳理出一些理论迷失的原因;亦有助于挖掘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和克服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形成了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克里夫.贝尔的反省价值道德教育理论、拉思斯的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等。这些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有以下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创新德育方法,强调体验,注重对话;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活动体系;开发和设计“生活化”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科学的学说,在于它以感性存在论为理论基石,以唯物史观为科学逻辑,以"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趣。从学理上澄清马克思学说科学的充分根据,对于我们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价值维度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价值维度的阐释是理解社会主义的一个可能的视角。解读社会主义的价值维度需要澄清社会主义价值维度阐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欧洲社会主义学者对社会主义的追问发现社会主义含义的多元化,于是用怎样的范式来把握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成为一个问题。休谟提出的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读范式。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理论中有丰富的科学内容和价值含蕴,可以从科学与价值两个维度进行理论的透视,从而揭示社会主义价值维度阐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中,科学维度对价值维度的遮蔽也提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解读的必要性问题。因此通过休谟问题的解读范式可以很好地说明社会主义价值维度阐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方法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的先进文化,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把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必须采取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道德体验教育法、榜样示范法、价值澄清理论教育法等多种方法,以凸显其教育价值、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主要存在三种学说: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责任说以及混合学说,本文从民法理论角度对混合学说、无过错责任说进行辨析,澄清理论分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以往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否定市场经济为基点的,所以它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忽视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并由此而否定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现在该是澄清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为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弄清同马克思的价值决定理论密切相关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6.
要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须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而这需要澄清对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存在的误区。其一,从历史定位看,马克思主义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科学的真理",而是对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和超越的具体性真理;其二,马克思主义不是"从物质出发揭示了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再推广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论的展开。由此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人类解放的精神力量,认识当代世界的思想方法,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及揭示社会矛盾的批判武器等方面,从而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掌握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的道德和道德价值观念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本又试图通过对道德和道德价值的概念、道德价值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道德价值实现机制的分析,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一、需要澄清的道德观念道德是什么?这样一个近乎简单的理论问题,近年来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在论述道德价值之前,我们有必要重新讨论这个最基本的概念。众所周知,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由各种道德要素所作用的,诸如道德信念所指引、道德规范所左右、道德舆论所影响的人类行为活动的…  相似文献   

18.
刘清平 《江淮论坛》2013,(2):90-94,193
从元美学的角度探讨“好”与“对”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澄清“美”、“炫美”、“审美”等概念的核心语义,引导规范性立场不同的人们达成必要的理论共识,在规范性层面上展开富有成果的理论交流,而且有助于深入考察美和艺术领域内长期受到忽视的正当和权利问题,揭示炫美领域与生活世界中实利、认知、道德、信仰等价值领域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美学的创新性理论研究,与当代世界美学尤其是西方美学展开实质性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商品学说具有生命诉求的哲学意义,是其区别于古典经济学的关键所在,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包括交换参照物是生命活动的抽象,价值是生命活动所展现的效应,交换关系是生命活动展现价值效应的前提和货币或商品流通对"生活世界"的遮蔽及澄清.  相似文献   

20.
边际效用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但长期以来,理论界没有正确地理解这个理论。本文从商品经济社会有机体出发来进行理解,论证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社会性质,以及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特殊关系;本文澄清了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关系,进而通过引进边际效用概念,对社会需要与商品价值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从而对劳动价值论赋予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