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今天是儿子的十周岁生日。 早晨我正在厨房做饭,听他在里屋叫我:“妈妈,我要问你个问题。”听他郑重的口气,我笑着过来了。他问:“世界上什么东西跑得最快?”咳,这算什么问题。我随口答道:“火箭。”儿子说不对。我说:“光。”他还说不对。“那你说是什么?”“思想呗!因为思想可以立刻将你从北半球带到南半球。”嗯,有道理。他又问:“什么东西最高?”我答:“天最高。”他哈哈大笑:“不对,是心最高!”呵呵,是啊,“心比天高”嘛。看来,这小子有点思想了,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2.
新学期开始,我担任了高二(3)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第一节课我首先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话还没有说完,门被推开了。一个瘦瘦的、高高的男学生晃了进来,站在门口,扬着头看着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对自己的迟到行为不但没有丝毫的歉意,看我的眼神还充满了挑战。我对他说:“你迟到了。”“我知道。”“别人怎么没迟到?”“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不是别人,别人不是我。”还振振有词。第一天上课,我不想纠缠下去,于是淡淡地说:“请回到座位上,下不为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坦然初老     
李小芬 《百姓生活》2013,(12):16-16
近来,我的记忆力仿佛一夜间明显衰退,总是丢三落四,还常犯糊涂。心还年轻,身体却不听使唤地奔着老年去了,真是苦恼啊。“我不会60岁就得老年痴呆吧?这么早记忆力就衰退了。”我担忧地望着老公。他大笑:“那我就让你拖一遍地,再拖一遍地,反正你也记不住……”我冲他喊:“哼!想骗我干活,不让你阴谋得逞。”  相似文献   

4.
一个星期六,朋友带着他10岁的儿子来我家,气呼呼地给我看一篇作文。作文上赫然打的是“95”分,老师还写了一大通的评语。正在疑惑之时,没等我开口,朋友便发话了:“你看看,现在小孩子真是的。说写《我的妈妈》,可那写的是我吗?有些情节在我的生活中根本没有。他倒好。还乐颠颠地说自己能干。哎……”“这个……”我刚想说,又被朋友的话语打断。“简直是胡编乱造。这样下去,我真担心他的作文。你说说,能这样虚构作文吗?”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06,(3):13-13
他俩都是农村出身,住邻村,她比他小三岁,定亲那年才十七岁,他逗她说:“你还不是成年人呢。”她说:“我比你小,你要心疼我。”他把头点得像鸡啄米。  相似文献   

6.
黄宜弘是个“怪人”。他高大威猛,自然不少女孩子垂青,但在大学毕业前却一一回绝,因为他总有个想法:男孩子没有事业基础,不应谈恋爱。他还特爱面子,因为一椿商业纠纷,赌气之下,决定自学法律,却没想这消息被“发布”出来.为了面子,黄宜弘不仅忙著自己的工作,还硬撑着读完法律专业,累得胃出血。更怪的还是:在过去香港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黄宜弘公开宣言。“不亲中还能亲谁?”对此,他振振有辞地解释,“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当然亲中。”黄宜弘“规中”,背後有这么一个故事:“1971年,我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後l为一家电脑公…  相似文献   

7.
京城活雷锋孙茂芳的名片上印着雷锋头像,他总是这样“推销”自己:“我叫孙茂芳,遇到麻烦事儿找我……”本是含饴弄孙之年,不打麻将、不出国度假,他还在照顾孤寡老人、帮扶贫困家庭,他的足迹伴随着“雷锋精神”传遍大半个中国,古稀老首长孙茂芳感动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8.
品茶     
张文昕 《新少年》2010,(7):69-69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爸爸喜欢上了喝茶,在他的影响下,我也经常喝茶,还了解了许多有关茶的知识。 星期天上午,爸爸买来了名为“白雪公主”的茉莉花新茶,让我和他一同品尝。“好哇!”我高兴地大声回应。  相似文献   

9.
嘿,前面来了根“豆芽菜”。哦,不。他比豆芽菜稍粗了些,一阵大风暂时还吹不倒他。但是,你可不要被他柔弱的外表所迷惑哦!如果你只看他的外表就以为他是个文弱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别看他是根“豆芽菜”,营养不足,用他自己的话说:“别看我瘦,我是骨头里长肌肉。”班里没有一个同学力气有他大。  相似文献   

10.
在厦门打工的同学写信来,说台湾海峡地震那一天,他正在挨老板训,点头如捣蒜,“是是是”、“对对对”、“我全错你全对”。老板却更怒:“你还在抖腿!”他忙辩解:“没有啊。”一眼瞄见老板:“你的腿还不是在抖?”再一看,何止老板,连桌子椅子的腿都在瑟瑟地抖。  相似文献   

11.
炒股夫妻     
唐厚梅 《社区》2009,(33):61-61
早在恋爱时,我就发现老公有点小聪明,开口巴菲特,闭口索罗斯,没事就对着电脑研究指数、年报之类,还不时指点同事家人买一两支股票,而且都赚了钱,使我刮目相看,觉得他足只不可多得的“潜力股”,于是毫不犹豫地“下单”,用一纸婚书把他给“套牢”了。  相似文献   

12.
大约在十一二年前,我曾编发过启军的散文,因为很喜欢他在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语言中透出的那种淡泊平和。不料他收到刊物后,来信说我把他的姓搞错了,他姓“向”,而不是姓“何”。我很惊讶,把他的原稿翻出来,让好几位同事辨认,他们都说那就是个“何”字。可见他的书写实在是太有“特点”了。以后又陆陆续续收到他的来稿,欣喜于他的长进,便给他编了一个小辑,并写了编者按,题目是句大白话:《湘西有个向启军》。也不知道这个小辑于他是否有些鼓励?虽然后来我不再编散文稿了,却时不时他还能读到他的作品,觉得他的文笔愈发地从容、…  相似文献   

13.
爱的接力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相似文献   

14.
一个叫“通用汽车”的ID在国内某微博网站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条消息。这个ID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出生于1907年9月16日,家乡在美国,现在上海浦东新区。“他”还俏皮地跟各路朋友打招呼“我是通用汽车,你是谁?以前我喜欢喝汽油,胃口太大,现在我的胃口和我的日本同行差不多,还爱上了喝氢气、乙醇和插电。”  相似文献   

15.
张曼娟 《社区》2012,(35):60-60
“老板,我要一片冬瓜。”我已经在菜摊前面站了好久。才扬起声音说。太久没有进菜市场,我变得很生疏,找了许久才找到母亲以前常常光顾的那个菜摊。老板手脚利落地搬起冬瓜。抡起刀子就要切下去,我忙止住他。“太厚了.不用这么厚。”老板的刀子往前挪一些.我又摇头,他再往前挪一些.我还摇头,这时候老板终于忍不住说话了:“这么薄,我手软切不下去,啊,要不然你来切好了。”我只好无奈地笑着对他说:“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  相似文献   

16.
借钱     
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坐在床沿上闷着头抽着烟。几天的奔走使他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爸,我不去念了。”我小声说,”明天我就去广州找弟弟去……”话还没说完,就被父亲打断:“你别瞎操心,我有办法。”  相似文献   

17.
单国胜 《小康生活》2005,(11):59-59
编辑同志:三个月前,林某正在我们地方上行窃,被我抓住。作为“惩戒”,邻居的提醒下,我在林某胸前挂上“我是小偷”的硬纸牌,让他站在街道入口示众。来往行人都指指戳戳的呵斥,30分钟后林某才被“释放”。因为感到无脸见人,他很长时间都很躲在家里,还多次自杀未果。前天,我收到法院的传票,林某突然告我侵权,要求我赔偿精神损失费2000元。请问强迫小偷示众是否侵权?  相似文献   

18.
膝下有黄金     
他36岁时,是北京一所名牌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他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别的没什么好说的,我只跟你讲一个小故事,也许时读者还有点益处。”  相似文献   

19.
约翰从学校回到家,一家人聚在舒适的饭厅里吃饭。 “我说,约翰,你在大学里都学什么了?”父亲问。 “哦,学了很多东西呢,”儿子说,接着他列举了一些科目,“我还学了逻辑。”  相似文献   

20.
当一年级的班主任,每天生活在孩子们中间,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探索,一起成长,随时要变换不同的角色,这不,下面就是“多变”的我——◆我成了他们的“救星”下课后,我还没有离开教室,岳林从外面风风火火跑进来,把上衣往上一掀,露出了白白的小肚皮,“老师,快帮我解开腰带!”原来运动裤上的腰带系成了死结,我赶紧帮他解,可是,结被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