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外公是一位退休老工人,他常戴着老花镜,对我可好呢!经常带我去游公园,和我下象棋,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很喜欢他。但他有个特点,那就是爱管"闲事"。  相似文献   

2.
我们家的"纪大烟袋"已经年过六旬了,他原来是一位出色的司机,退休后,便专为单位扫地。"纪大烟袋"个子高高的,长着一脸络肋胡子,头发也有些花白,最有特点的是他的眉毛。又黑又长的眉毛像两条毛毛虫。记得我小时候经常给他扎小辫子,一扎就是一满头。有时候还用橡筋把他的眉毛也扎起来,他一点儿也不生气,还冲我做鬼脸,活像京剧中的"小丑"。"纪大烟袋"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喝酒。每次一吃饭,他都会倒上一杯  相似文献   

3.
"孩子们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2015年3月2日,这是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早上七点刚过,海淀实验小学的门前早已是车水马龙."今天怎么是你啊?高警官呢?"一位学生家长问正在执行校园高峰勤务的民警小张."他生病住院了,我是来替他的."这样的回答小张这一早上已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相似文献   

4.
这个男人虽然身材魁梧,脸型硬朗,酷似美国动作巨星施瓦辛格,虽然他对我很好,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时常让我骑坐在他宽阔的肩膀上,但我就是不愿面对他,羞于在我的老师和同学面前提起他。 他是一个蹬"板的"的男人,每天早晨到大商场门前等活儿,帮一些人把大件物品送回家,自己挣到一点儿可怜的小钱--他就是我的爸爸! 其实,在我更小一些的时候,我爱他,像他爱我一榉。那时,我读二年级,每天早晨坐他的"板的"上学。他把车蹬得飞快,我自豪地看着过往的行人,感觉"板的"仿佛是一艘在大海里  相似文献   

5.
元末史家危素同时也是著名的诗文家,他的文学成绩很少被关注.他有鲜明的实用文学观,要求文章有功于世、有补世道.他的文章在思想上坚持古道、在艺术上追求平实的叙述,这是一种看似平淡却蕴涵理道的文风,因此,宋濂作出了"公文之纯,太音元酒"的评价.他的文学观和创作受元中期盛世文派影响很大,他期望用文治来影响世风,但最终无力挽救元王朝衰亡命运,他的文章可以称作盛世余音.  相似文献   

6.
我题目中的浪漫主义要打上引号,或者干脆改为"浪漫派"."浪漫主义"是一个批评术语,出现在中国的文学讨论里头,恐怕要到五四前后.我要说的"浪漫派"指的就是五四时期的一批作家.李欧梵教授有一部书,叫<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里面讨论的也主要是五四时期的作家.他在书中指出,1934年胡适把中国的文学革命比作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十分恰当,倘一定要类比,以浪漫主义运动来代替文艺复兴会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华文出版与原创力"问题,我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是为什么要提原创力?二是原创力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三是如何提高出版原创力? 一、关于为什么要提原创力 原创力问题的提出,有着迫切的必要性和深厚的现实背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出版原创力是出版业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出版业的源头,无可置疑.不管我们的体制转型再怎么成功,也不论行业的技术转型再怎么攀升,但是衡量我们书业的核心指标是看你出了多少有影响、有品位、有生命力的书刊,而所谓生命力就是原创力.  相似文献   

8.
《超级演说家》中一位北漂的姑娘在演讲时说:"成功并不是要赚多少钱,能有多出名.真正的成功是不管多少人质疑你的时候,你都敢于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放弃了很多机会来到了北京,选择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北漂'."  相似文献   

9.
临上车,被吓回去了 黄如水(化名),标准的"50后",干了一辈子日语导游,现如今,退休了,住在某养生公馆,过着养老生活,日子十分惬意.老黄还为刊物写文章,当起了自由撰稿人.平日里,他读读书、看看报、上上网、参加些文体活动,还结识了不少同龄人,日子平静而又安逸,但也有让老黄烦心的事儿.按老黄的话讲,那就是骚扰电话.老黄说,不知道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好像数不清的人都知道他的手机号码,一接就是陌生人,还不能关机,万一有个送快递的呢.陌生人来的电话,五花八门,不是您中奖了,就是邀请您参加什么宴会,要不就是平白无故送您礼品,全是"好事儿".对此,老黄有自己的理念——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说实话,老黄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法制栏目,那些个小把戏他全懂,别忘了,老黄可是导游出身啊.一天接好几个陌生电话,您说烦不烦?后来,老黄也学乖了,只要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他就一句话:"对不起,我在高速上开车呢!"您还别说,现在"骗子"的素质全提高了,这招真灵,听罢,对方马上挂机,还叮嘱他注意交通安全呢.  相似文献   

10.
我只不过是救了几条命 王万青的传奇人生,早在1968年的上海就谱写了传奇的开头.当时,24岁的他在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毕业分配表"志愿"一栏中写道: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毕业生分配方案列出大西南、大西北数百个地方供大家选择.他选定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想象那里该是最艰苦的了.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一个文学爱好者。一天,他带了厚厚一大本自己写的文章,赶了很远的路来拜访我,希望能得到一些指点。他对我说:我攒了好长时间才攒够来看你的路费,路上都不敢吃什么东西,怕把回去的路费吃掉了。说到这儿,他羞怯地低下头。  相似文献   

12.
钱穆的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美学思想有着历史的承继关系.他提出艺术就是道义,艺术就是人生的美学主张,这是他对前人"文道"说在现代人生中进行的新思考和新阐释.这一观点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也是他任何艺术探讨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明天星期一     
1.星期天下午了,别惹我。我叔叔给我算过一笔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减去寒假多少天减去暑假多少天,减去一个月八天星期六星期日,减去其他没有"冲掉"的法定假日,一个老师一年工作的时间只剩多少多少天——我不记得具体多少了,听起来确实不多。他由此断言:教师每天的平均工资极高,教  相似文献   

14.
儿子的创意     
正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  相似文献   

15.
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新思考,试图打开一扇领悟"思与在"真实奥秘的全新大门.笛卡尔所论证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有着确立人类自身主体地位的功效和目的,同时也包含着他面向生活世界的深沉思考.也就是说,"我思故我在"既是承认"思"的形上之气质,在人类思维领域为人类自身能力"立法";又是在"在"之中超越了以往人们对于"思"与"在"关系的理解."思"与"在"不再只是对于"谁是第一性?"亦或是"本体如何演变?"这些问题的探讨,更多地表现为为体现"我"的世界的"全"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因此,"在"不仅体现笛卡尔对于客体实在性的关怀,也表现出他对真实生活世界的领悟.所以我们认为笛卡尔是从"我思-我在-他在"的凸显主体之认识道路拓宽到"他在-我在-我思"凸显生活世界之实践道路,其意在引起一种新思考,形成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并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7.
费米 《北京纪事》2015,(7):69-71
记者:感觉你们学生上学前都有京剧的学习和实践,你大概也不例外吧. 杨晓阳:是的.我进入京剧艺术殿堂多少有些偶然.5岁那年,我陪姐姐去学小提琴,隔壁就是京胡教室,京胡老师出来逗我,说要不要进来看看啊?很好玩儿的.出于好奇我就进去了,从此我就喜欢并开始学习京胡,后来渐渐接触京剧,便开始学唱京剧.一开始只是觉得京剧好看,那些头饰、服装,都很漂亮.  相似文献   

18.
姚明 《新天地》2012,(3):36
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部长已经走了一周年了,在《李梦华体育之路》一书中他的老伴牟淑芳曾这样写道:梦华重病时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曾两次问过我家里有存钱吗?甚至说:"以后有困难,你就把日本吉村送的高尔夫球杆卖了吧。"他一生坦坦荡荡没有占公家一分钱便宜,对物质生活看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形式批评,立足回到文学自身.对"文字"的批评,是他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尺度.他所说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语言.他认为文字创造应该完全;"文字"运用与言语运用可以实行转化,提出以口语造"意境";"文字"与言语转化的中介就是作者的深切体验和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徐新建教授提出了本文/文本这一有效而实用的文学人类学研究范式,本文旨在分析他提出这一范式背后的学术思考与学术脉络,重点以他的民歌研究为例来说明其对"本文事像"的探求与实践,并阐释这一研究路径对文学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