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地的形象是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地有其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所以对于处于衰落期的旅游地来说,有必要进行旅游地形象的重新定位和新形象的传播,以使旅游地得到复兴。本文以呼和浩特召庙为例探讨了旅游地形象重新定位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新形象传播策略及其文化产品研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湘西北各民族文化互动试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珞 《民族研究》2001,(5):41-47
湘西北的土家族、苗族、汉族错居杂处,他们的文化既各自传承,又相互交流。如要正确认识湘西北的民族文化格局,就非做“三元互动”的研究不可。本文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三个层次解析了湘西北的民族文化格局,进而提出了对几个错居杂处的民族必须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视角去做“通”的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湘西2006年成功申报"CCTV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神秘的湘西再添一道美丽的光环。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可以说是电视传媒最早介绍湘西的作品,其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并给湘西画上"匪"的审美符号;电视剧《血色湘西》也是以湘西为地域背景,同样是介绍湘西,却给湘西镌上"美"的形象符号。  相似文献   

4.
形象是旅游目的 地的生命力,对游客的决策行为与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基于网络文本,通过内容分析法,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对花山文化遗产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游客对花山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的认知包括旅游吸引物、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服务与管理、当地氛围六个方面,情感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情感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旅游设施、景区管理三方面.整体上来看,游客对花山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的评价比较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景区要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设施、加强管理以及构建网络宣传平台等措施,推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省有两个专门机构,一个长株潭办,一个湘西办,设在发改委,一个管富,一个管穷。"湖南省发改委同志就湘西办的地位如此形象地回答了采访团的提问。其实湘西办还有两块牌子:湖南省以工代赈办与西部开发办。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所指的重要方向都是湖南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6.
<正>(一)圆圆的蓝色头顶,宽宽的脑门,长长的睫毛一开一合,眨巴着金灿灿的眼珠,红红的如意鼻,鲜红阔大的嘴巴,一对寿桃耳时不时地扇着,憨态可掬。这就是湘西凤凰纸扎艺人聂方俊扎的狮子形象,这可爱的灵兽诱惑着人们的感官神经。探寻它的主人,亦成为我的心愿。  相似文献   

7.
湘西:王茂林指挥攻坚战佳峻湘西大地,群山连绵;攀山公路,曲曲弯弯;越野吉普,依山盘旋。酷热的八月,湘西大山里烈日化有利齿咬人。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流过一头又一头热汗,他走进了土家族苗族山寨,看望牵挂在自己心上的贫困农户。湘西土家族在族自治州的八个县市...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到湘西做了为期半月的调查。近年来,湘西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紧扣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主题,创造出一系列良好的经验,在全国民族教育战线,有“北延边,南湘西”之誉。“延边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普及程度高,而“湘西模式”的特点则主要体现在“教育长入经济”上。基于此点,我把调查的重点放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地点则选择了创造  相似文献   

9.
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应研究黑龙江省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原因。这里首先论述了从产业组织视角研究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可行性;其次,结合民族旅游业的特征,建立了SCP框架下的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分析模型,并以街津口赫哲族乡为例,进行了民族旅游产业组织的SCP实证分析;再次,基于SCP实证结果,分析了黑龙江省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动因;最后,提出应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三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来引导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0.
<正> 沈从文是一位二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的有影响的作家,也是一个出色的“乡土文学家”。他怀着对故土和乡亲的深沉的爱,在作品中极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湘西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这些美的人情美的山水,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湘西众多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其中湘西少女形象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这些少女不仅有着健美的外形,也有着纯洁的内心,表里一致,形神和谐,或聪慧沉静、天真无邪;或坦直粗野、率真炽烈。形成了独特的、生长在湘西这片古老、淳朴土地上的美的少女形象群。这些少女形象,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本文想就沈从文笔下湘西少女形象甜美谈点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湘西自治州的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湘西旅游产业,促进整个湘西的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对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湘西旅游开发必须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按照神秘湘西游的形象定位,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一、打造“神秘湘西”的文化旅游品牌准确的形象定位是树立品牌的关键。近年来,湘西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让人欣慰,但是欣慰之余我们不能忽略一些来自游客的诸如“不到南方长城真遗憾,到了南方长城更遗憾”之类的负面反映,这…  相似文献   

12.
钟洁  冯蓉 《民族学刊》2018,9(2):59-64, 117-118
以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为基础,结合对西部民族地区案例点考察的田野调查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全面认识旅游社会冲突的功能:一方面,旅游社会冲突会产生旅游地社会资源损失、旅游地社会秩序破坏、民族心理受伤害、旅游目的地形象损毁、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社会冲突也具有重建社会关系、提高社会整合度、缓解社会矛盾等正向功能。因此,旅游社会冲突具有正负双重功能的辩证观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社会冲突调控的具体实践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对壮族形象的建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每种情形所建构出来的壮族形象都不一样.个中原因就在于建构所遵循的文化认同是不同的.这就给我们今天重建壮族形象的活动以启示,在建构壮族现代性形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文化认同的建构,并紧密依据今天的文化情势建构出这一文化认同来.  相似文献   

14.
范保宁 《民族论坛》2002,(6):62-63,20
湖南需要一个强大的旅游龙头,建设湘西北旅游“金三角”有利于增强张家界旅游龙头的实力。建设融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湘西北旅游“金三角”,应实施创新战略、科技兴旅战略和精品特色战略,努力提升旅游文化品应。  相似文献   

15.
向洁 《民族论坛》2010,(5):38-39
旅游学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大湘西旅游业和其他多数行业一样受困于目前经济局势,欲摆脱困境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成功有效的旅游形象以吸引更多游客。因此,利用认知度、美誉度和联想度极高的沈从文及其湘西文学世界,发掘其中最容易被游客所感知、识别、并留下深刻印象的相关元素,构建和推广湘西旅游形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乡村叙事     
戴领 《民族论坛》2011,(12):64-65
我要讲给你听的多是些往事,湘西北丘陵山区里头一些真实而平凡不过的小事。  相似文献   

17.
节烈行为是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特殊的社会现象,湘西于清代普遍出现妇女节烈,究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无外乎国家政策影响、宗族控制及女性主观选择三个方面,但就湘西而言,新型社区宗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湘西地区的妇女节烈,即可发现其存在数量多、区域分布不均的特点,此为湘西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所致。概言之,通过对清代湘西地区烈女群的研究,可洞悉改土归流后中央对湘西控制的加强,这种控制不仅干预着女性个体的发展,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湘西社会。  相似文献   

18.
我就加强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区域整体营销谈三点体会。 一、加强湘西旅游整体营销十分必要。旅游业的知名度就是一种生产力,实践表明,市场营销的优劣决定景区经营的成败。张家界的天门山、凤凰的南长城,原来并不太出名,但是通过加大宣传投入、策划组织“飞越天门”、“棋行大地”等大型活动,知名度迅速提高,游客和旅游收入大增。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只有“点”,更要有“线”和“面”。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其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意识形态的产物.女性形象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她被想象、被塑造、被再现的"他者"命运.然而,在"三言"的一百二十篇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却一反历史常态,塑造了众多姿态各异、光彩照人的新的女性形象.在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的过程中,塑造者的观看行为及其情感态度决定塑造对象的意义呈现.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论坛》2013,(11):58-59
张家界高花灯是湘西北土家族地区较古老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主要流传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等地。在与沅古坪地区接壤的沅陵、桃源、慈利等周边区县,也有少量玩高花灯的习惯。永定区历史悠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孕育了这多彩炫丽的民族古典舞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