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达年表(1890——196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同志号鹤鸣,字永锡,现已查到的笔名有达、立达、李特、李鹤鸣、鹤鸣、鹤、江春、胡炎、H·M等,湖南零陵人。他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教育家,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从事理论活动将近半个世纪,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著作。研究他的生平和思想,对于更全面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的历史和我党早期思想建设的历史有重大的意义。现将李达同志的主要活动列出年表,供研究者参考。年表只记事实,不作评述。笔者对李达同志的研究方在开始,资料掌握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5,(11)
李达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与政治宣传家。笔者将李达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涯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介绍了在批驳与创立、建党与宣传、革命与形成、斗争与成熟、统战与深化、解说与捍卫各个时期中,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入挖掘李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启示我们要在与各种反动思潮针锋相对的批判斗争中推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研究的系统化精深化与宣传教育的大众化通俗化相统一,要注重具体方法上的实践性与价值取向上的超越性,要充分将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与主阵地的教育作用相结合,这是李达同志筚路蓝缕、笃志嗜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并怀念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达同志,本刊特发表李达同志于一九二一年四月写的《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一文。此文最早刊载于《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尖锐地驳斥了梁启超认为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论,有力地论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涛  莫志斌 《云梦学刊》2013,34(1):54-58
李达史学思想是李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达思想众多研究领域中,李达史学思想研究稍显单薄,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集中在李达的唯物史观研究,李达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史问题研究,李达的社会经济史研究,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影响研究等四个方面。李达的史学思想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20世纪30年代;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文化大革命”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阶段是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不过,李达的史学思想研究仍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缺乏从史学理论的高度对李达的史学思想进行整体的考察和系统的概括;第二,缺乏从史学近代化的视角来考察李达史学思想的地位;第三,缺乏对李达的史学观和史学方法及其运用方面的研究;第四,缺乏将李达与同一时代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江汉论坛》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刊载了宋镜明、刘捷撰写的《李达年表》,这对于研究李达同志的生平和思想,是很有益的。但该文中有几处与事实有出入,特辨正如下: (一)第四十二页中,“回国后,同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等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党的上海发起组”。据笔者目前发现的史料,施存统(即施复亮)已于一九二○年六月去日本。施自己曾回忆:“我于一九二○年六月二十日去东京”(《一大前后》二册第34页)。而李达是一九二○年八月初回国的。  相似文献   

6.
李达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了不少贡献。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宣传、阐述,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早在建党前夕的1920年开始,李达同志就主编《共产党》月刊并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号召“举行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建党后不久,1921年9月,他主持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著作:《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马克思的另一部关于国家学说的重要著作《哥达纲领批判》早期的中译本:《德国劳动党纲领栏外批评》,也是他翻译的。直至三十年代,他编写了《社会学大纲》,进一步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综观李达论著,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介绍,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即:①重视和强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科学性;②系统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③突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视史学是李达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李达认为史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他说:“历史很重要,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社会科学的中心一环”①。虽然李达主要不是历史学家,但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史学思想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李达的历史理论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三李(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李大钊主要宣传了唯物史观。李汉俊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见长,李达则以科学社会主义为…  相似文献   

8.
李达同志所編“历史唯物主义講座”第三章是“批判资产阶級的社会学”。这一章作者尚未定稿。現經征求作者同意,我們在这里先发表第四章,尔后再登载第三章。特此敬告讀者。  相似文献   

9.
李达早期思想转变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是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 ;二是李达原有的思想基础 ;三是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 ,积极投身革命实践。考察李达早期思想转变的原因 ,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汪信砚 《江海学刊》2012,(2):37-44,238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而由这三者构成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在今天,要破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迷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潮,我们就应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复归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  相似文献   

11.
李达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他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伟大人格,为后世楷模,他的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景仰。最近由湖南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纪念李达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续集)》就是一部论述李达的理论贡献和光辉业绩的新著,是近年来理论界、学术界学习和研究李达的一个新的成果,是献给李达英灵的一束鲜花。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纪念文集,但又是一本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价值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2.
本志红 《学术探索》2012,(12):113-116
李达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启动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涵盖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李达的现代化思想体现了近代中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向往和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化思想伴随着李达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不懈追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李达同志逝世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如果说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给人类带来火的光明与温暖而自己却备受磨难的英雄,那么李达则是将马克思之火带给中国人民而无私地献出自己一切的革命先驱者之一.他在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的年代里用笔和舌战斗了一生.他既是一位满腔赤诚热爱人民的革命家,又是一位富于开拓精神、具有严谨态度的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在他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中,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无限忠诚.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信仰马列,追求真理,为主义而献身.他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忠贞不渝的精神,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鼓舞人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兴奋地向读者推荐一本好书,就是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达同志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这部哲学专著,有助于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批判“四人帮”的极其猖狂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里刊载的《掌握辩证规律,反对形而上学》一文,选自该书的第四篇《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题目是我们拟加的。  相似文献   

15.
李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盛赞为"理论界的鲁迅"。李达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用毕生的心血研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李达早期活动的全面考察,可发现李达是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其转变时间和标志.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界广泛流行的李达曾与人合译波卡洛夫等著《世界史教程》的说法不过是一种讹传.波卡洛夫等著的《世界史教程》曾有两个中译本即方天白等人的译本和许仑音等人的译本,虽然它们都非全译本,但它们都曾受到中国思想界的高度重视.如果像人们讹传的那样李达曾与人完整地翻译过这部著作,它不可能在中国思想界没有产生任何反响.上述讹传的源头是笔耕堂书店出版物所附的“笔耕堂书店书目”.尽管笔耕堂书店的出版物曾反复登载过关于李达与人合译波卡洛夫等著《世界史教程》的出版预告,甚至多次声称该书已在“印刷中”,但李达实际上并没有实施翻译该书的计划.关于李达曾翻译过波卡洛夫等著《世界史教程》的讹传,现在该更正过来了.  相似文献   

18.
9月27日,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筹委会,召开了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简称湖北社联)成立大会.会议总结了筹委会过去一年多的工作,过通了会章,推选李达等72人为社联委员会的委员,并推选出常务委员会作为社联的经常领导机构,李达任主任委员,周季方、彭展、唐长儒等人任付主任委员,中共湖省委宣传部长曾惇同志代表省委到会作了重要指示.湖北社联是在各个学会已经开展工作一年多的基础上成立的.过去一年多来,在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湖北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界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仅科学研究一项,据初步统计,就完成了700多项,其中作为向国庆献礼的有128  相似文献   

19.
李达同志的《社会学大纲》,1935年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铅印至今五十年了。《大纲》是李达三十年代早期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教期间编撰成书的。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已经翻译出版的不仅包括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要哲学著作,而且包括马克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德波林、布哈林等人的主要哲学著作,苏联和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写的许多哲学著作也被大量翻译出版。这种情况正如当时有人所指出的:“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短短的时期中,除了普罗文学的口号而外,便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之介绍,这是新书业的黄金时代。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如果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谭辅之《最近的中国哲学界》)连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李达作为我国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致力于推进毛泽东哲学思想大众化,其贡献不仅仅在于理论的创新,也包括方法的开拓。在推进毛泽东哲学思想大众化的实践中,李达探索出了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方法,主要有创造性解读法、批判性比较法和实践性运用法。李达推动毛泽东哲学思想大众化的这些独特智慧,对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方法论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