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在对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三国演义》的研究中,有的同志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本)的情节文字与毛评本相比勘,从而论述毛氏对原著的修订和改动,以评论其功过。这样做,我认为是极不合适的。郑振铎先生在《三国演义的演化》一文中,已明确提出毛氏《增像全图三国演义》所用之底本为“吴观明校刊本”,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以下简称“李评”本)。黄霖同志在《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中,也说“我们在研究毛本《三国演义》时,必须联系到它的唯一的祖本李卓吾评本。”这一建议还是值得重视的。当然,随着学术讨论的深入,有的同志对毛评本底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毛本《三国演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六百多年来,它以博大深厚的思想内涵、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脍炙人口,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自清初以来的三百余年中,亿万民众传阅、讲说和熟悉的,并非罗贯中的原作,而是《毛宗岗评改本三国演义》(简称“毛本《三国演义》”)。奇怪的是,人们长期以来却对毛宗刚贬抑颇多。胡适称之为“平凡的陋儒”;后来的学者或夸大其封建思想较为浓重的一面而否定其积极方面,或将其贬为金圣叹的机械模仿者而忽视其独特贡献,直到最近十年,人们才开始比较全面地评价毛宗岗和毛本《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曹操,有的史学家只赞其“雄”,否认其“奸”,甚至赋予他“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有的戏剧家则把他贬得一无是处,打扮成个粉脸大奸臣。这两个曹操都非真曹操。毛宗岗评点的曹操,倒是接近历史的曹操,他虽似真非真,假也非假。说它似真非真,是因“毛评”是对小说里的曹操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跟历史上曹操的事迹不尽相同;说它假也非假,是因“毛评”抓住了历史上曹操其人的本质揭开其奸和雄的两面性,故能把这个“古今来奸雄第一人”评点得活灵活现,他不仅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也具有历史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小说批评家毛宗岗曾说:“唯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也.……譬犹树同是树,枝同是枝,叶同是叶,花同是花,而其植根安蒂,吐芳结子,五色纷披,各呈异彩.”这里的“犯”,即文学指写的重复手法,“避”即同中见异.简单的重复,那是艺术的贫乏;千姿百态,才是艺术的丰富;寓变化于重复,则是技法的高超.作为  相似文献   

5.
一《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是毛宗岗自觉地加强的 《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是大家公认的。但这种倾向究竟主要来自罗贯中还是来自毛宗岗,却未见有人作过具体的分析。过去对毛宗岗批改工作研究得少,以为他只不过做了些文字上的删改、润色、整理,基本上未改变原书的内容、情节以至倾向,所以只笼统地说他“加强了封建思想”。最近我通过对毛批本和嘉靖本刻画刘备、曹操文字的比较,并核诸史籍以及《三国志平话》等,觉得上述笼统结论远远不能反映事实,因此不嫌辞费,先将两种版本有关异文选择一些列举于下,以确证“《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是毛宗岗自觉地加强的” 这一论断,然后再论毛氏所以为此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约十七万字的“毛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是封建时代—清康熙初年毛宗岗之作,它不可能尽是民主性精华而没有封建性糟粕,但从整体看,却闪烁着朴素唯物辩证思想的光辉,虽然它也蒙上一层薄薄的天命观的阴霾。而有的研究者只看到后者,却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对于前者即“毛评”的精华却忽略了,这对“毛评”的评价必然是片面的。研究古人著作,其主要任务是探讨其与前人所不同的东西,而不仅是指出其相同或错误之处。比前人添加新的内容的著作才有价值,如光是重复前人所说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对“毛评”这部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并存的著作,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毛宗岗的唯物辩证思想在其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才实事求是地分析其唯心论和形而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一个先验认识论的“图式说”。对于这个“图式说”,历来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康德的图式与“先验演绎”是相矛盾的,责其先验唯心主义不彻底;有的则认为图式说在康德的先验逻辑中是画蛇添足的东西,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的却把它看成是康德对认识论的一项重大贡献,揭示了人的认识能动性。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康德的图式说呢?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落实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汇报会上,有个企业的负责人说,他们厂老同志的“两费”已全部落实了。但仅过了几天,该厂就有老同志找上级领导,要求督促落实他们的生活待遇。 看来,在落实老同志的“两费”上,也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存在。有的有拖欠,却说全部落实了;有的拖欠得多,却汇报拖欠得少;有的只汇报落实好的典型,落实差的却只字不提;有的强行以滞销商品顶替离退休费;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曲究竟形成于何时?对于这个问题,戏曲史界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有的说形成於宋元,有的说形成於汉唐,有的说形成於先秦,甚至有的说形成於西周等等.其中以王国维提出的戏曲大成於元代的说法为最早,也最有影响.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多次肯定了这一结论.在<古剧之结构>一节中他指出:“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在<余论>一节中则总结道:“……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  相似文献   

10.
一、“离忧”考司马迁在解释“离骚”的含义时引刘安的话说:“离骚者,犹离拢也。”“离忧”是什么?有的说:“离忧:遭受忧患。离,同‘罹’,遭遇。”①有的说:“离,同‘罹’,遭受。”②有的径注:“[离忧]遭受忧愁。”③再加上各种“助读”、“译注”、“注析”、“今译”……几乎众口一词,似成不刊之论,但实际都似是而实非。  相似文献   

11.
释“之”     
“之”是个多义词,但究竟有几个意义,几种用法,各家说法却不一致。刘淇的《助字辨略》提出十二种,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列出二十九种,杨树达的《词诠》举出十二种,吕叔湘的《文言虚字》指出七种。对于文句中“之”的解释,各家也有不同,甚至同一研究者对同一情况下的“之”,也会作出前后矛盾的解释。例如“华则荣矣,实之不知”中的“之”,有的说是连词,相当于“则”(见《经传释词》),有的说是句中助词,“宾语倒置于外动词之前时用之”(见《词诠》)。又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有的释“之”为“到”(见王力《古代汉语》),有的释为“是,这样”(见《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加工、评论和流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同他进步的历史观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叙述、分析和评价了毛宗岗的历史观;1、封建社会的发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天”在起主导作用;2、汉族在历史上建立的王朝是封建社会的“正统”;3、社会的变化、“治”“乱”同人才有关,妇女也有“才妇”。毛宗岗的历史观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畲族的来源问题,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基本上有三种说法:(一)越人后裔说①。持此说者,有的认为畲族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或范蠡的子孙;有的则认为是战国、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也有的认为是汉、晋时代山越的后裔②。(二)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说③。(三)“南蛮”说。持此说者仅仅根据盘瓠传说这一孤证材料,认为畲族源自古代“蛮”或“南蛮”,是广东的土著居民④,而这与畲族自称“山哈”(意即居住在山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刘秀之得天下较刘邦“尤难”。他说:刘邦之劲敌唯一项羽,而刘秀却面临着“丛生之敌”。对付一个劲敌,容易“精专志定,无旁挠”;而对付“丛生之敌”,则“分势而四应者杂起,左伏右起,无宁日焉”。因此认为刘秀之得天下较刘邦“尤难”。这种看法,我认为是颇有见地的。其实,何只刘邦之得天下较刘  相似文献   

15.
毛宗岗、金圣叹都对古典小说的结构给予了极大关注 ,但二人的结构观念有很大差异。毛宗岗评点小说结构以情节为中心 ,把小说文本看作是一系列事件的人为而严谨的逻辑组织。金圣叹则对情节之外的“闲笔”给予了更大关注 ,认为“闲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性、趣味性 ,提高小说的审美品位 ,因而与情节一样 ,是小说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有云:“写景是填词家一半本事,然却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乃妙.”(见《圣叹全集》卷六)清真灵幻,意当包含清丽粹真与空灵洒脱两个方面.我国诗文,素尚清真;空灵的境界,亦为人们所乐道.李白怀古:“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既指其人,兼指其书法,明白拈出了“清真”二字.清人钱咏《履园谭诗》说的诗写景物“太切”则“粘皮带骨”,不切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则实可谓是对“空灵”亦即灵幻的具体注脚.  相似文献   

17.
雪提恒 《南都学坛》2001,21(5):118-118
一、意境是灵魂在中国画创作中 ,人物画讲究形神兼备 ,充分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花鸟画讲究境趣品味 ;而山水画的灵魂在于情调和意境。所谓意境简单说就是“托物寄情 ,寓意于境” ,意与境渗透 ,情与境交融。中国画“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基本理论 ,决定了立意在中国画中的特殊位置 ,意境是山水画的主体内容所在 ,“境非独谓景物 ,喜怒哀乐亦是人心中的一个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会因地而成形 ,当转换场景和角度以后 ,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境。同样是一座山 ,有的如巨浪洪涛 ,有的则平沙浅濑 ;同样是…  相似文献   

18.
作文题目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的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读了上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佳作展示我爷爷的毛笔字…  相似文献   

19.
呼吸锻炼在我国源远流长,先秦时期,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庄周,就把吐故纳新作为养生益寿的方法。他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道教养生提倡辟谷食气,所谓食气就是指呼吸锻炼。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善行气者,内以养生,外以却恶。”《云笈七签》中说:“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于人之气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  相似文献   

20.
在单田芳讲的评书里,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四两拨千斤”。意思是说分量很轻的东西却能拨得动千斤重物。说得形象一点儿,一个小黑瘦子,手使小木棍似的破兵器,却能战胜手握两把超级特大号铁锤的大力士。这是怎么回事呢? 谜底全在一个“巧”字上。别看人家个头儿小,兵器破,却会用巧劲儿;虽然那位大力士一迈步,地都震得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